琅琊榜若不是秦般弱建议换囚,吏部尚书
2025/1/21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琅琊榜》第十集处,梅长苏与黎刚说道:“兰园藏尸案现已了结,该给他们安排一点新的活了”,然后在黎刚的巧手一翻下,写着“吏部”两个大字的木牌被翻出,梅长苏食指与中指轻搓,片刻的思索后梅长苏对黎刚说:“让十三先生和宫羽做准备。”
镜头再一切换,便是正在化妆的心柳、心杨,宫羽的旁白声音这样说道:“你们准备了这么久,今晚正是动手的好时机,心里可还稳得住,若是你们中途犹豫,停下来便是!”
心柳答到:“我不会停的,就算是会被人察觉,要担负罪责,我也不会停的,我可怜的小弟被邱泽活活打死的时候,只有13岁。”
以上这一切内容,都表明了如何拿下属于誉王的吏部是在来京之前就已经全盘思索过的事情,故而黎刚才不会问“具体通知十三先生与宫羽准备何事”,同时另一边的宫羽说“你们准备了这么久”,更直接证明了拿下吏部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临时筹措。
既然计划早已准备,大局也早已布下,但其后的剧情发展中,若不是秦般弱建议的“换死囚”,梅长苏又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拿下吏部尚书何敬中呢?
这一段在剧集中并未交代,但实际上却有不少细节给出了线索,下面我们便尝试性地去分析一二。
01:前情与始末
在某种手段的操作下,金陵城中“心柳杨”这一日集结了纪王爷、文远伯之子邱泽、吏部尚书之子何文新、宫羽等四人。
又在宫羽、心柳、心杨与老鸨等人的联手演绎下,何文新与邱泽开动争风吃酷模式,在心柳的一句“不要砸坏了东西”的暗示下,何文新用花瓶重重的敲击在了邱泽头上,而邱泽“立死”当场。
这一切被当时的诸多看客,以及纪王爷看在眼里,其后何文新逃回家中,京兆府尹接到心柳杨报案后前去何家要人,而另一边的吏部尚书何敬中则立即赶到誉王府,请求誉王帮忙摆平此事。
整个事件中,有几处需要额外提及的要点:
(1):邱泽与何文新并不是梅长苏为了达到扳倒吏部尚书这一目的而被牺牲的无辜之人,邱泽在心柳的旁白中已被交代得明明白白,她们13岁的弟弟便是死在邱泽手上,而何文新在与老鸨的对话中说“家里的丫头、嬷嬷只要不顺心,立马拉过来打死”,故而这二人一个惨死当场,一个犯下死罪,也算是罪有应得。
(2):纪王爷出现在现场并不是偶然,这也是梅长苏要求十三先生与宫羽提前准备的事情中的其中一项,即借助宫羽的某种暗示将纪王爷“邀约”至心柳杨中,而纪王爷出现在此的目的,便是为了落实铁证,让刑部无法做出“无罪释放”这样的审判。
至于王纪王爷是否一定会在看到这一切之后将事情说出,前有妙音坊刻意透露给红袖招的消息,后有在梅长苏暗示下前去虎丘泡温泉的言豫津、萧景睿。
(3):邱泽虽然遭受到了何文新重重一击,但理论上这样的重击是否一定会导致人的死亡?其实未必!又或者说遭受到重击的邱泽如果可以得到及时救治,他也未必一定会死亡。但这一切同样也在梅长苏的计划中被安排得妥当无比,事发后老鸨的一句暗示“何公子你打死了人了”吓得何文新当场逃跑,根本无暇去查看邱泽具体状况,而事发地又在心柳杨,宫羽等人皆在场,即便邱泽没有立马死亡,但也会在宫羽等人的妙手下真的死亡。
02:各方的反应
局虽已布下,但对手是否上套,结局是否一定如梅长苏所愿?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何尚书若不顾其子死活,又当如何扳倒这位二品大员,又或者誉王对此事不闻不问,又该如何将誉王搅到这摊浑水里?以及若纪王爷若没有出面讲出此事,又如何将这一案子弄成铁案?
这里面有些是梅长苏在布局时就有答案的,但有些则需要根据事态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
比如纪王爷是否作证一事,虽然依照他对言豫津的了解,言豫津多半会在与纪王爷见面时提到心柳杨杀人事件,但若是不提又或者即便提了,但是纪王爷就是不愿意出面作证又该如何?
这便是前面心柳、心杨那段旁白提到的内容“就算是被人发现,担负罪责”,即如果缺少纪王爷这边作为人证,那心柳、心杨便会作为人证顶上。
人证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誉王与吏部尚书的问题却并未解决,这里便是前面提到的“有些则需要根据事态发展,不断调整”。
在剧中“心柳杨”发生杀人案到整个案件突然被终止,这里面还夹着另一件大事,那便是“朝堂论礼”,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若不是换囚导致案件被突然结束,“何文新杀人案”想必还会拖得更久。
而这才是梅长苏在一开始制定的计划,这个计划便是“抛下诱饵,坐等犯错”。
03:手段与结果
梅长苏知道何敬中只有何文新一子,且家中祖母极度溺爱,若何文新出事,何尚书全家一定会心急如焚,而心急如焚的何尚书必然会求到誉王处。
此时标榜仁义、善于驾驭手下的誉王一定不会置之不理,另外吏部本身也是誉王在六部之中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一部,借助吏部的官员考核、人事任免,他可以轻易地搅动政局,安排棋子,所以于公、于私他都一定会想法子捞出何文新,而他们一旦行动,就必然有漏洞。
因为何文新杀人乃是铁案,誉王与何敬中想要捞出何文新,必然要走非常规手段,而一直盯着他们的江左盟,会在他们使出非常规手段的第一时间就掌握到证据,彼时再将证据交给太子与谢玉,一切自然便会有谢玉代劳。
故而即便秦般弱没有使出换囚这样的昏招,誉王的其他非常规手段一出,梅长苏依旧可以立时抓到把柄,同时若誉王放弃何文新不再启用其他营救手段,依照梅长苏的判断“何敬中一定会大受打击,届时政务层面一定会出错或者力不从心”,那梅长苏便会授意和暗示太子一方参本“何敬中人已年迈、办事不利”这样的奏本,依旧可以拿下吏部。
所以拿下吏部,在梅长苏原本的计划中属于“以不变应万变”,以“慢打慢”的持久战,但秦般弱的一次小建议,却让梅长苏笑纳大礼,这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