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埕赋永阳龙津里拾锦

2023/3/26 来源:不详

闽中龙津1,永阳佳境。戴云恣委蛇2,樟水萦玉带3。青铜纪土岱遗址4,陶罐绳纹,古越先民栖地;宋淳熙太平古井5,甘泉氤氳,南渡衣冠濯处。胜迹遗存,五代敕建灵鹫禅寺6,残碑石槽,显闽王崇佛教化之盛。众山仪卫,两间7天成万寿岩峰8,金车玉舆,蕴世代拔萃扬芳之奇。荡牛垅9之层云,挈铁券10以朝阳;汇五虎11之崖漈,沐文波而钟灵。人道龙灯李干故里12,史为崇文尚武乡都。

于斯谷间平原称埔,厝前空地曰埕。东抵畲尾墘屿,西襟凤厝长潭。人勤众果盛,地古诸族昌。衢巷栋宇之鳞次,蕃衍自两宋,兴茂历明清,宏规于新世纪。园舍隔两岸,政务划三村13,实一也。中街悬蛛网,巷陌幽深;沟渠串菱花14,田塘星罗。古厝15民居遍布:耕心树德、燕贻馀荫,魁学怀远、吉德双星。俯仰石鼓金匾16,流连木屏素雕,堪以永怀。民国楼堡林立17:钟官梅鹤、养晦龙津,朝阳东升,庆福泰兴。裕德18相承堂构,铭恩永巩垣墉。院楼檐角互叠,第宅书香相继,宁不歆羡?

厝屋千座业绳祖,祠19祀一脉家声远。梅山比干馆,颍水时思堂;枝衍状元裔,虎丘荥阳双;清河栖凤谷,莆阳瑞鹊堂;陇西埔埕李,八一聚奎窗20。旗杆碣21矗宅前,石敢当22立墙根。纵横十八巷23,叹为迷宫境。入眼多古迹,蔚为文史村。碧树饶巷影,晨曦盈庭光。耕读传世业,仕贾出隆昌。常念戽鱼麦间渠,犹忆泅水日落溪。魂梦里寻家,芒鞋踏破,乡愁绵绵。

溪濑潺潺,韶华悠悠。绿榕24擎伞盖,卵石垒院墙;油茶花遍野,梅柿果飘香;苦笋蕴山腹,李咸25盈桶楻。自然河鲜,有机蔬菜,优游自足也。拳杖26闻埠外,名旦27出乡班;山歌作诗唱,伬乐闲奏弹。艄排泊津渡28,侍李29荷锄归,徜徉酒肆;迎神喧街巷,听戏30夫人宫,人神同乐!椽板舞龙灯,草堂鳌山,高跷又旱船;社火31龙津里,求福四方,泰然而心安。

祠庙昭穆,家谱世系。忠贯日月,捐躯保社稷;义薄云天,爱民载史册。东澜32浴血御寇,凤仪33仗剑驰疆,共济乎国殇。林济34醵董草堂,思攀35诊营油坊,和衷于里闾。绍美36募修宗庙,惠正37捐葺宫祠。绍裕38赴台课民,引白39抗日漫画。众绅急公好义,诸贤修路助学。德被苍生,福祚绵长,不胜枚举矣。改革泛初潮,南货攥背肩,山农闯上海40,破茧别时艰。牵携十邑民,但开风气先!八闽商贾齐继,万家灯火华新。遥望家山千里远,乡音未改,共话婵娟。

永邑人文之邨,千年传承。嘉靖菁乱41,祖居焚,得涅槃重生;民国匪患,铳楼筑,如雨后春笋。锔缮存古韵,拾遗尚乡俗。时逢神州盛世,掀乡建热潮,做测绘、制控规,按步施行。祠巷沿旧,道亭鼎新42。屋舍整饬,澍润民心。乃纂修村志助力,续古开今。寄乎筑巢引凤,得乡贤共事。增就业、图发展,期有志识者以恒之。今世界大同趋扁平43,日行千里;全球互联补短长,融贯一体。珠熠深山,鱼跃津门,乘风破浪,正当其时!

林绥庚子年仲春于沪上新泾河畔

1.:埔埕村位于永泰县梧桐镇东部,宋代属永福县和平乡龙津里,有文波、凤朝二境,元代为廿六都,明代洪武年间设埔埕屯。

2.:闽中屋脊戴云山余脉逶迤,如恣意游动的蛇形。

3.:萦,回旋缠绕。诗曰:“(大樟)溪流澄泓回复,如镜如练”。白练,玉带也。

4.:土岱山,现埔埕中学所在,不可移动文物,经考古鉴定为青铜时代遗址,距今约年。

5.:遗址,位于与莆田游洋乡交界,《八闽通志》载为五代梁开平二年(公元年)闽国勅建。

6.:不可移动文物,建于南宋淳熙丙午年(公元年),六边形花岗石井沿,上有棕绳长期摩擦留下的众多凹槽。

7.:天地乾坤之间。

8.:指南面的寿山、北面的和尚岩头山。

9.:位于南面,为埔埕第一高峰,海拔.4米。

10.:《万历福州府志》载:“铁券山,唐宗室李氏居之,铁券犹在,上有侍郎韩愈押”。

11.:和尚岩头山下有五座支脉,崖漈众多,其中以落差达一百多米的格漈头瀑布气势尤为壮观。

12.:发端于明末清初的迎“椽板龙灯”习俗流传至今,年被列为省级非遗名录;“埔埕李干”是永泰特产的一张名片,种植芙蓉李在当地至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13.:出于行政管理需要,年初埔埕划分为埔埕、中埕、上埕三村。

14.:也称菱花镜,古代铜镜映日发光影如菱花而得名。这里形容拏狮坪水库、连塘水面波光粼粼。

15.:埔埕有上规模古厝如耕心居、树德堂、燕贻堂、馀荫堂,魁学堂(厝堂)、怀远堂(祖贵厝)、吉星居、德星堂等四十多座。

16.:古代有科举功名或官宦宅邸,门枕石两边设雕刻门鼓石,中堂悬挂官府所赐金书额匾,藉以光耀门第。

17.:民国年间,为抵御匪患、躲避抓壮丁,埔埕建有20座形式各异的铳楼。

18.:遗惠后人。该对句摘自钟官庐门联:“燕翼贻谋相承堂构,鸿猷壮采永巩垣墉”。

19.:埔埕有林、陈、黄、郑、柯、张、李氏七座祖祠,一座林氏支祠。

20.:埔埕李氏族亲已全部迁出埔埕,但每年祭祖日都回祠堂聚餐。各姓氏祭祖日:除陈氏为三月初三,其余姓氏均八月初一。

21.:古代科举获得功名、入朝为官者,中央、府、州会赐一杆旗以彰显身份。获旗者在宗祠或祖居门前竖两块旗杆碣石,上凿有菱形或圆形孔洞用以固定旗杆。

22.:亦作泰山石敢当,旧时宅院外或街巷丁字路口等路冲(凶位)处立小石碑刻“石敢当”,作驱邪、禳解之用。

23.:埔埕有众多由鹅卵石铺路、垒墙的弄巷,纵横交错如同迷宫,独具地方特色。

24.:明代著名文人徐来埔埕游览,作美文《绿榕轩记》载:埔埕溪滨有十数株千岁虬榕,占一方之胜。

25.:李干的俗称,李果经过摇青、摊晒,夜以盐搓拌,装木桶楻腌渍,白昼继续摊晒,三次遂成李咸,又称“嘉应子”。

26.:当地流传有泉州南少林武术的各种拳术流派,虎尊拳是其中典型代表,以齐眉杖、扁担为练习器械。

27.:民国初年开始,埔埕先后组建醒世剧社、新国风、埔埕业余闽剧团,活跃于十邑山乡,有多位旦角闻名榕城梨园舞台。

28.:千百年来,大樟溪水路是埔埕与外部联络主要通道,有大批“南港船”往来,留存有清代“龙津”石刻见证埔埕古渡历史。

29.:埔埕向以出产“芙蓉李干”而名盛海内外,形成地方独特的培育李树、制作李干的农技,曾赴台湾、江西等地推广培李、加工李干经验。

30.:春节期间,当地有宴迎当地神“杭公社头公”、泰山、夫人奶的大型祭祀仪式,连带有舞椽板龙灯、看社戏等习俗。

31.:汉族民间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埔埕当地有舞龙、舞狮、台阁、踩高跷、陆地行舟、扭秧歌、过火埕等风俗。

32.:陈德,字东澜,明嘉靖年间抗倭英勇就义,福建都督刘显在永福玄坛设“义勇元帅”祭之。梧桐镇盘洋村民感念救赎恩,建“元帅庙”纪念。

33.:林凤仪,字九成,文武双全,早年参军,编《高阳县志》。明嘉靖壬子科举人,诗风奇诡放旷,官至广东泷水县令。

34.:字希楫,梅山林氏济公房始祖,官至常州武进县丞,缘首建盖埔埕草堂寺。

35.:郑守桂,字思攀,汤埕村后垅人,民间医师,妙手仁心,救人无数,以经营古法榨油作坊为生,世称“杭公”,后人建“鹤峰宫”祀为医神。

36.:陈绍美,字叔万,清康熙壬子科中式举人(武举)44名,主持募修颍水陈氏宗祠(时思堂)。

37.:林楫,字惠正,圣庙乐舞生员,起盖旗杆厝,捐建林氏支祠,捐修文庙、草堂寺、泰山宫、夫人宫等。县主持书“盛世耆英”匾额彰之。

38.:林绍裕,乾隆癸酉拔贡,广东知县,改福安县、台湾凤山县训导,作诗《巡社课番童》《重九后一日登鼓山观海》。

39.:黄长祚,笔名引白,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漫画家。抗战时期创作《刘老三毒杀东洋兵》等获抗战文艺优秀作品。三子黄莱,著名画家。

40.:年秋,陈义泰等三人赴上海经营白木耳、香菇起家,后引领数万乡亲经营上海徐汇区毛家塘南北干货市场,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被誉为沪上“新闽商鼻祖”。(见上海出版社年出版《上海福建人》一书)

41.:明嘉靖四十年,漳人王凤种菁失利,聚众廿八都作乱,永福西南乡里惨遭劫掠,烧杀一空。

42.:年起在省道旁分别修建有黄新栋纪念亭、归去来兮亭、爱乡亭。年扩建防洪堤“龙津大道”,埔埕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发动二百多人集资万元支援建设。

43.:指年以后人类的互联网技术革命,使得全球化加剧,跨国竞争无处不在。有“世界是平的”一说。

▲土袋山遗址.青铜时代(永泰县博物馆存)

▲太平古井,建于南宋淳熙丙午年(年)▲和尚岩头山下,五虎山远景▲谷间平原称埔,厝前空地曰埕▲树德堂,建于清道光戊戌年(年),建面▲吉星居,建于清道光甲辰年(年),县▲庆福庐铳楼,建于民国廿四年(年)▲梅山林氏宗祠,建于明隆庆年间(-▲黄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内置椽板龙。▲埔埕十八巷,走来走去走不透▲石敢当,下新巷(原郎官巷)▲永泰椽板龙,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埔埕阳光水电站,远处为龙津古渡.年▲埔埕李咸,年加工担▲龙津家宴.年9月.上海闵行区

创作鸣谢:郑善玉、陈圣涛

摄影鸣谢:张培奋、陈成才、范玉惠、何彩云、赖泽樟

埔埕文化研究会林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