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借着节日的名义吃喝玩澎湃新闻

2023/2/21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十佳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的是重阳节。但在现代人心里,这句诗更应该用来形容中秋,中秋节就应该和家人一起过,月圆象征团圆嘛。

但有一年中秋,我恰好在中国台湾拍纪录片,没法回家和亲人团聚。但也因此有了机会,体验台湾地区是怎么过中秋节。

“吃烤肉、过中秋”,台湾地区流行这句中秋口号。为什么在中秋节吃烤肉呢?很容易就联想到了一句俗谚——“秋风起,贴秋膘”,意思是在天气转凉时多吃肉来补充脂肪,就好比一只熊,趁冬天来临之前,先把自己吃胖,以抵御之后的寒冷。

台湾地区中秋街巷烤肉氛围不过台湾地区气候炎热,那一年临近中秋节居然出现了历年来的最高温,连续几日气温超过38摄氏度。白天被太阳一晒,晚上就没胃口,什么都不想吃,只想吃点白粥酱菜。围着火炉烤肉,光想就觉得热。实际上临近中秋,台湾地区吃烤肉的氛围已非常浓重了。街头巷陌的餐厅食肆,推出烤肉套餐,五星级酒店也不例外。比如台北圆山大饭店——就是通常从市区去桃园机场见到的山半腰上一座巨大、红色的中式古典建筑。

我当时在那里借了总统套房取景,拍附近机场飞机起飞越过高架桥的镜头。拍着拍着,我发现楼下酒店的露天区域热闹起来,工作人员忙碌地布置会场,规模看上去非常盛大。一问才知道,酒店正推出千人烤肉宴,不单单有烧烤,还有啤酒等酒水供应,以及现场音乐演出,反响热烈,办了数年,一票难求。

圆山饭店烤肉宴如果论入秋吃烤肉,中国其它许多地区也这样,比如北京。汪曾祺考据过,说“北京烤肉有名的三家:烤肉季、烤肉宛、烤肉刘”。其中,烤肉宛去的名人最多,齐白石和张大千写过匾,梅兰芳题过诗。

北京传统烤肉的吃法,是用“炙子”——“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材,松木或果木。羊肉切成薄片(也有烤牛肉的,少),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酱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点水,交给顾客,由顾客用长筷子平摊在炙子上烤。”

日本记者安保久武拍摄的北京正阳楼中庭吃烤羊肉的食客

炙子是由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材,松木或果木。安保久摄

日本记者安保久武拍摄的北京正阳楼中庭吃烤羊肉的食客北京人还有在野地里吃烤肉的风气。汪曾祺写,“玉渊潭就是个吃烤肉的地方。一边看看野景,一边吃着烤肉,别是一番滋味。”玉渊潭露天烤肉我没见过,不过印象中,露天烤肉都在北京的胡同里。特别前些年,只要傍晚钻进北新桥后的胡同,就能见到狭细的胡同里摆出了一张张小桌子,上头放着一个小烤架,带着个轮轴,回头把羊腿架上,点上炭火,一边转动着轮轴,也连带转动羊腿在炭火上均匀受热。

胡同烤羊腿天空逐渐暗了下来,夜色迫近,烤肉夜市也热闹起来。此时,路灯也亮了,稀疏而昏黄,但没关系,因为炭火点着了,一样能照亮周遭。这让我想起王小波小说《绿毛水怪》中的句子:“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雾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不过台湾地区所说的“烤肉”,和北京“烤肉”不同,汪曾祺考据,“北京卖烤肉的,都是回民馆子”,所以烤的是羊肉牛肉。台湾地区不一样,早期流行白土司夹烤猪肉片、鸡肉、台湾香肠、普通鱼类等,后来又逐渐增加了高档牛肉和海鲜,以及各种绿色瓜果蔬菜。而且“烤肉”节庆气氛浓,举家团聚的氛围重。

也是那年,我去宜兰拍一个台湾少数民族演员的纪录片,还不是中秋节当晚,整个村落却已等不急,夜夜烤肉。临近晚饭,每一家似乎都约好了似的,立刻放下手上正做的事,开始忙活烤肉。烤肉架支在门外,或屋檐下,生火,把新鲜或腌好的肉一片片摊在烤架上,顿时,烤肉的香气就弥漫在村里。

我们跟着演员在村里,边走边跟拍,村民见到他就热情地打招呼,拉着他坐下来吃烤肉。这种即兴而自然的情境,恰好是我们拍摄纪录片最希望发生的,摄像师忙抢着拍下这鲜活的画面。没想到村民连摄像师都不放过,直接端着盘子走过来,邀请摄像师吃烤肉。摄像机开着,镜头对着,他们压根不在意,盘子直接往他手里塞。真是“民以食为天”,此时此刻,全天下唯独烤肉这件事最重要。

我手里也被塞了个盘子,上头横七竖八躺着烤好的肉。也没见筷子,大家似乎都用手抓着吃,我顾不上擦手,抓起一块往嘴里塞。是猪肉,五花肉部位烤至适宜,再撒上盐,咀嚼时,软硬恰好,肉的香味和鲜美随着肉汁满溢在口腔里。没想到,一块普普通通的猪五花肉也能烤得如此好吃。眼前的这些烤五花肉,卖相粗放,边角还带些炭火熏染的焦黑,它和我记忆中的精致美食毫不沾边,可滋味和体验绝不逊色。接着,拍摄变成吃喝,一路上遇到的几乎每一家,都热情地邀请我们吃烤肉,还递上一杯杯小米酒。酒足肉饱后当地人开始唱歌,用原住民的语言,简单的几个读音配上悠扬的曲调,情感充沛。

此时夜色也浓了,山里光污染少,夜空中的月亮显得特别明亮。涌上心头的是李白的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年年,中秋月圆亘古未变,同样的月光被赋上了不同的情绪。就好比,我身在异乡,见着明月会思念家人,觉得中秋就该团圆,但古人未必这么想。

不过,台湾地区中秋吃烤肉并非风俗传袭,而是起源于商家竞争。

年,万家香酱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万家香”的电视广告,另一家金兰酱油也推出“金兰烤肉酱”的电视广告。两家厂商,互相竞争,烤肉广告密集播放。再加上大型卖场在中秋节前夕举办烤肉相关用品与食材的特卖会,不知不觉中,台湾地区就把烤肉当成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

一家烤肉、万家香烤肉广告最先出现中秋之说的《礼记·月令》写,“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意思是说,仲秋(秋天的的第二个月),应该养身防衰老,到了喝粥的时节。到了唐朝,月饼的雏形就出现了,据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胡商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就有了中秋吃饼食的习俗。

到了宋朝,中秋变成节日。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时,吃已不是中秋重头戏,玩才是主题,中秋节就是一个民众聚集玩乐的因由。

宋瑶台步月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意思是说,有钱人在自己家里布置场地搞中秋派对,而老百姓则争着订酒楼餐厅,举办筵席。当时中秋节还要通宵达旦,“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中秋搞派对的风气,流传许久。袁枚写过《戊子中秋记游》,说他朋友带着儿子中秋节时候看望他,向他展示儿子的烹调技能,最拿手的是蒸“彘首”,就是猪头。

但是猪头一个人吃,吃不掉,最好还有客人来一起吃。果然又有客人来了。于是猪头蒸上,袁枚带着客人们去金陵游玩。回来时月正当空,猪头已蒸得稀烂,酒也备上,“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意思是好吃得停不下来直到大醉。

接着开始写文章。袁枚写道:“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意思是说他活到此刻,已过了53个中秋了,都没记住,而今天因为一个猪头,让他和友人一起游山玩水辨古迹,拥有了一个难忘的中秋。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之琼台赏月》所以说,中秋节吃什么不重要,玩才是正题,一个猪头也能成就一次难忘中秋欢聚。在张岱这里,中秋玩乐派对规模更大,也更加隆重。他写过两篇中秋主题的散文,一篇是《虎丘中秋夜》,写的是当时苏州人在虎丘中秋的盛景,“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整个苏州各阶层的人,中秋夜都聚集在虎丘,铺席而坐,赏月听曲。

月刚升起时,热闹非常,“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开始配乐演唱了。唱的都是当时名曲,如“锦帆开,澄湖万顷”。时间推移,人渐渐散开来,官员带着家眷坐船去水中游玩,这时候,原本集体狂欢,就变成了一家家私家聚会,“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

虎丘曲会来源景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