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访古齐鲁晚报网
2024/1/14 来源:不详法国敏白灵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bingyinbingli/30694.html
文
杨巧丽
西江月·长白山
晨旭清泉斜影,霜林叶落山空。野鸡闻响隐幽丛。曲径穹枝拨动。
扶杖屈身慢行,黉塘觅古幽穷。荻芦争与孰比崇。风起衣襟翻弄。
相公庄之北有寨山,寨山之南有古村。
朝阳初升,唤醒沉睡的山乡,阳光在有些破败的石板上洒下温润的光线,给古老的梭庄赋予新的活力。
厚厚深深的石楼门下,一条青石古道幽幽向前延伸,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让人一眼就看出岁月的蹉跎和沧桑。
出了村子向东,约三四里远的地方,有座名山,叫长白山。沿着崎岖山路向上攀登,远远望去,一片古建筑遗址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雪山寺。宋元时期曾与江苏镇江金山寺、杭州虎丘灵隐寺齐名的雪山寺,那时可不像现在这样荒凉,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在此清修。相传,东汉经学家郑玄曾经在此讲学,授徒七百。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也曾在此读书,留下了“断齑画粥”的美丽传说故事。
年少时期的范仲淹家境贫寒,随母改嫁到长白山北边的邹平后,慕名来到山南章丘的雪山寺拜师读书,他刻苦努力,手不释卷,因为生活清苦,每天只能用一点小米煮粥喝。为了合理利用这点口粮,而又不影响读书学习,范仲淹每天晚上用两升小米煮粥,翌日早上米粥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腌菜下饭。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就了一段佳话流传千古。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是,相传郑玄在此讲学,他和弟子经常到黉山书院周边野地采集草叶编竹简,这种草叶长而宽,且韧性极强,用做捆书再合适不过。而郑大师对此草又极其偏爱,总是亲力亲为,自己去采集,自己动手捆书,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勤恳执着的讲学大师,根据他的字“康成”,把此草命名为“康成书带”。
后世众多文人墨客留下赞誉的诗文佳句,其中有苏轼的“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辛弃疾的“遥知书带草边行,正在雀罗门里住”、李白的“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郑康成书带草从而成为一种文化及藏书的经典传奇。
当初雪山寺的盛况,今已不得见。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涤,如今的雪山寺已成为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然那些印染着中华悠远而优秀的文化气息的传闻,那些曾致力于优秀文化的学者和传播者,以一朵朵魅力无瑕的浪花,一直跳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来源:章丘故事)
作者简介:杨巧丽,常用笔名兰玲,山东省作协会员。喜欢散文写作,偶尔写诗及其他,发表作品若干,著有散文集《绽放的铃兰》、散文合集《小树林的月光》。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