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是最懂陆游的爱国诗人,朝廷都

2023/2/13 来源:不详

温州三十六坊温州古道今天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是每个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一首诗,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忱感人至深。

陆游的愿望,至死都没能实现,只能对自己的儿孙留下遗言。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几十年后,宋朝的军队最终没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反而被元朝统一了中原。

▲林景熙塑像

宋末元初,一位名叫林景熙的爱国诗人,在一首《书陆放翁诗卷后》中,告诉陆游“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更感慨“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被称为是“最懂陆游的诗人”,他忧国忧民,不但是宋元之际诗坛的领军人物,更与同窗好友做了一件“旷古未有的事件”,被赞“千古大义士”,明、清两代剧作家为此事编写了4个剧本,清《四库全书》称他们“忠义气慨,耀震百世”。

本期,三十六坊君带你了解南宋温州爱国诗人林景熙的传奇故事。

弃官不仕

林景熙(-),字德阳(又作德旸),号霁山,南宋温州平阳人,晚年定居平阳县城白石巷。

▲元代平阳州地图

林景熙少年聪颖、勤奋上进,宋度宗咸淳七年(),由太学上舍释褐进士,官历泉州教授、广东学正(主考官)、礼部架阁(主管尚书事务),进阶从政郎(治理国家政务官)。

南宋时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各州郡贡士,先经考试进入外舍,经学满考核,依次升为内舍、上舍。当然这个难度比考省试与进士难度还要大,淘汰率极高。而上舍考优即可授职,称上舍释褐,相当于进士登第。现代有论文考据认为,南宋的上舍赐第的出身可能还要优于科举出身。

然而南宋末年,朝廷权奸当道、政治腐败,面对元军大举入侵毫无抵抗之力,林景熙对此十分愤慨,遂弃官不仕,回到家乡平阳隐居。他从此探研经史,教授生徒,漫游江浙,从事著述,名倾朝野,学者称之为霁山先生,“以文章节义著于东南”。

冬青之役

令林景熙青史留名的,除了他的文学成就,还有他和同窗兼同乡好友郑朴翁(今平阳昆阳石塘人)、会稽人唐珏等人的一次义举。

临安陷落后,忽必烈任命杨琏真伽总统江南释教。元世祖二十二年(),杨琏真伽为了盗取南宋皇陵中的金银财宝,率众挖掘会稽(今绍兴)宋故六陵,将徽钦二宗以下的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六代帝王与后妃的陵墓全部发掘,“弃骨草莽间”。并扬言要在七日后运回杭州,在钱塘江畔筑造“镇南塔”,将六代帝后之骸骨埋于塔底。

当时,林景熙与郑朴翁正在绍兴诗友王英孙家作客,闻讯义愤填膺。郑朴翁(-),字宗仁,号“初心”,温州平阳人,与林景熙同为上舍释褐的佼佼者,曾任福州教授、国子监学正等,宋亡后与林景熙一样隐居归里。当时他们的诗友中还有一位名叫唐珏的的志士。

林景熙、郑朴翁遂与唐珏等人扮作乞丐和采药人,肩背竹篓,手持竹夹、勾锄,连夜冒险潜入宝山皇陵区,将装入竹篓中的枯骨换出六帝后之骸,偷偷背到兰亭山天童寺北坡深处,装成六函,裹以黄绫,托言佛经,按顺序依次埋葬于兰亭山中。

林景熙等人唯恐年深月久无人知道,又去临安故宫常朝殿前挖掘6株冬青树,分植六帝土坟前以作标识。

更为传奇的是,林景熙还作《冬青花》词一首和《梦中作》诗四首,暗中记述这一旷古未有的事件始末,五首诗中暗含大量信息: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

“亲拾寒琼出幽草,四山风雨鬼神惊”。

“一抷自筑珠丘土,双匣犹传竺国经。独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

......

这些诗句中,不但记录埋骨的过程,隐约示意帝后葬身之处,还希望将来能读到他诗的人,知道民族正气依然存在,并没有随国家的沦亡而完全消失。

▲霁山先生文集

林景熙与郑朴翁、唐珏等义收宋故六陵的奋身仗义事件,历史上称为“冬青之役”,他们的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与民族利益和人民强烈愿望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霁山先生集》录入清乾隆《四库全书》时,提要称:“霁山先生采药拾骸,忠义气慨,耀震百世”。

明洪武五年(),明朝廷从林景熙诗词中寻找到宋六帝遗骸埋葬处;并在皇陵旁建造“双义祠”,塑林、唐身像于祠中供人拜谒。祠里有翰林院待诏、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书《双义祠记》,称林景熙、唐珏乃“千古大义士”。祠前有联语“一树冬青怀义士,千秋香火近思陵”等。

▲仰霁亭

历史上,林、唐两人的家乡温州与绍兴百姓曾先后为他们建造了座祠堂,明、清两代剧作家为他们编写了4个剧本。其中明代卜世臣编撰的《冬青记》,在苏州虎丘千人石上公演时,“观者上万、无不泣下者也”。

清代瑞安籍进士、“五黄先生”之一黄绍第,在读《林霁山集》时题,赞叹先贤:“如何采药谈遗老,不及芗林郑朴翁”。

▲霁山碑林一角林日俊摄

年平阳、苍南两县重修腾蛟林景熙墓,平阳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建成“仰霁亭”和“林景熙爱国诗词碑林”,刘海粟、沙孟海、苏渊雷、林剑丹等20位著名书法家在碑林上留下墨宝,悼念和敬仰这位爱国诗人。年温州市人民政府将这几处等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诗人

宋末元初之际,社会的变故造就了一大批遗民诗人,林景熙、谢翱、谢枋得、汪元量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霁山集

林景熙用诗歌来表达亡国的哀痛和对元朝统治者的不满,给后世留下了不少感情强烈,寓意深刻的好诗。

《书陆放翁诗卷后》就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唱: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玉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陆游生活的时代,正值金人南侵、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危机四伏,中原百姓不堪离乱之苦。而林景熙诗承《示儿》诗的境界,再铸入亡国遗民的深切感受,寥寥数语,从另一角度创造了更加悲切沉痛的意境。尽管相差几十年,林景熙也被誉为“最懂陆游的诗人”。

除了诗作,林景熙的散文功底也极为深厚,《蜃说》被认为是描写海市蜃楼最好散文之一,明弘治《温州府志》收录了这篇文章。

▲海市蜃楼资料图

至元二十七年()春,他“避寇海滨”,竟遇上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奇观。林景熙仅用一百多字,就传神描述出这一奇观,并将朝代更替、社会兴衰、功名利禄比作蜃楼的生灭,发人深省。

晚年,林景熙隐居家乡平阳马鞍山麓的“赵奥别墅”,除了教授生徒之外,还关心地方公益和地方文献。元代元贞元年(),平阳由县升为平阳州,隶属江浙行省东道宣慰司温州路,这是平阳历史上最高建制。温州地区各县历史上,只有瑞安、平阳两县曾经升县为州。 

参考资料:

《南渡耀孤忠千古大义士——纪念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诞辰周年》林勇

《南宋的爱国诗人林景熙》马允伦

《重读林景熙蜃说》张声和

编辑:汤琰琰

美编:薛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2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