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两次咏虎丘

2022/7/14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徵明画像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吴中第一胜迹——虎丘之后,留下了大量诗篇,但是以前本土才子文徵明作品却很少见,究竟是什么原因?直到改革开放,党中央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得以弘扬。在这样大背景下,文徵明两次咏虎丘诗才获机会重见天日。此前他的诗篇作为书法珍品被藏家秘藏,不为人知。现介绍文徵明两次咏虎丘诗的有关情况。文徵明除童、少年随做官的父亲赴任去外地,以及五十四岁去北京任翰林院待诏,大部分时间在苏州度过。作为吴中第一胜景虎丘,他不止一次去赏览。才思横溢的他不可能无动于衷。可是《苏州诗词》却不见有他的作品,潘君明著的《虎丘趣闻录》只收录了一首《虎丘登阁》,写的是局部。是不是他不曾写过咏虎丘全景诗,还是写过未曾披露?悬念一直在笔者心中萦绕。新世纪的一天,笔者在《新民晚报》副刊见到了文徵明行书《虎丘》诗,顿觉眼前一亮,不禁欣喜万分,多年的悬念终于如靴子落地。全诗如下:短薄祠前树郁蟠,生公台下石潺颜。千年精气池中剑,一壑风烟寺里山。井冽羽泉茶可试,荒草支涧鹤飞还。清远诗人何处去,翠壁苔花细雨斑。

▲文徵明《虎丘》诗

“短薄”是指晋代王珣。他曾在虎丘住过,时任主薄,因身矮,文徵明用“短薄”称之。传说文徵明忠厚,不苟言笑,诗起首用“短薄”两字,可看出他亦不乏诙谐。文徵明行书《虎丘》由寓居上海的苏州人陆澹安收藏,陆是书法篆刻兼弹词作家,曾将《啼笑姻缘》等改写成评弹脚本。上世纪五十年代将他划归“鸳鸯蝴蝶派”,备受歧视。郁郁不得志的他担心藏品毁于政治运动,一直将这珍品秘藏着。随着氛围越来越宽松,陆澹安的孙子陆康决定将这一珍品公诸于众,《新民晚报》无疑是最佳平台,它在长三角地区的订户有百万之多。考虑到《新民晚报》在苏发行不过百份,受众面较小,另外陆家对这件珍品拱之如璧,过后仍将束之高阁。笔者就将报上发表的放大,摹刻在紫檀扦屏上,希冀以后能让更多人看到。第二首《虎丘》诗刊登在《嘉德通讯》第七十九期。当笔者在这期《嘉德通讯》拍品预告中看到文徵明这首诗时,心情复杂纷呈;既庆幸自己是苏州最先欣赏到这一墨宝的少数人之一;还为作者高龄尚能挥洒出如此秀美、俊朗的书法作品而折服;又为诗句流露出的忧伤感染而沉郁起来……现录诗如下:入门连岭翠崚嶒,别径穿云次第登。碧瓦参差莲宇动,苍藤阴翳紫崖崩。眼中历历悲陈迹,方外悠悠愧老僧。十载同游半零落,长明惟有佛前蹬。▲文徵明行书《漫录旧作》自作诗卷虎丘最大特点就是“寺里山”,因此祝枝山诗云:“入门始见山和水”;高启从另一角度着眼,诗句颇具传奇色彩:“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锁寺门”;文徵明诗首句“入门连岭翠崚嶒”,高度概括了虎丘特点。诗中首联,颈联写景,但不是静态再现,而是动态描绘,如“翠崚嶒”、“次第登”、“莲宇动”、“紫崖崩”。这样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腹联、尾联写情,感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特别是“十载同游半零落”一句,隐喻曾一同游虎丘的挚友祝枝山、唐伯虎等皆已离世,伤感油然而生。两首虎丘诗,第一首平和,第二首悲凉。文徵明在后记中说“漫录旧作”。笔者推测作于七十八岁之后,在一五四八至一五五二年之间。他独自一人重游虎丘,睹景思人,感受特别强烈,因此草就此诗。待到八十四岁他又独游虎丘,再次勾起了他的情思,回家觉得旧作十分契合自己当下心境,于是搦管驰骋,留下了这一书法珍品。文徵明的第一首《虎丘》诗写于嘉靖丁未年(一五四七年),那时他已七十八岁。无论内容还是书法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他用如橼之笔,高度概括了虎丘前后景点,赞美饱含深情、语言精炼、诗句优美。第二首《虎丘》诗写于嘉靖癸丑年(一五五三年),他已八十四岁,尽管年事已高,从章法、笔法来看,仍成竹在胸、纵横开合,笔划苍劲老辣,顿挫有力,丝毫不见一般老人写字的疲沓,足见功力深厚。耄耋之年还能如此构思巧妙挥洒自如,实属不易。两首《虎丘》诗以行书写成,结体中心紧凑,四周舒展,取势欹侧,运笔擒纵相间,稳健内蕴,既有黄庭坚之韵,又透出苏东坡之姿,这是他晚年的书法佳作。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年)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名衡山,苏州人。文徵明自幼不慧,有人说成化九年,文父携四岁的他去浙江赴任(永嘉知县)时,尚处于怔怔忡忡状态,连话都讲不连贯;有人说得更邪乎,说他七岁才会站立,十一岁才会说话。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开窍迟,但一旦开窍,就“颖异挺发。”笔者以为文徵明所以成为诗书画三绝的大艺术家,除自身“颖异挺发”,还有就是第一遇到了三位好老师,第二是发愤努力的结果。一、名师传授,得其三昧。文徵明的三位好老师是教书法的李应祯、教绘画的沈周、教做诗的吴宽。李应祯是当时著名书法家又是祝枝山丈人,书道上很有一套,他教文徵明书法,从执笔、用笔、下笔的起按转换、高低疾徐,结体大小、向背、长短、疏密等都一一讲解示范。当文徵明临帖稍有成就时,李应祯告诫道:“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告诉文徵明学书既要规行矩步,又不能泥古不化,最终要写出自己的面貌。因此文徵明从宋元入手,上溯唐晋,临遍了能搜集到的所有前人字帖,汲取他们长处,融入自己的挥洒按捺之中。文徵明的书法在明中叶的书坛上出类拔萃,是他博采众长的结果。吴门画派掌门人沈周对文徵明十分器重,除悉心传授“运六法”体会,还在细小处加以指点。如一次在文徵明绘的荆关小幅上题:“莫把荆关论画法,文章胸次有江山。”并告诉文徵明,绘画虽以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应物象形等技法为手段,但最终需追求气韵生动,技法学成易,气韵则由修养和悟性决定。由此,文徵明努力拓展自己眼界,廓大自己胸襟,最后成为吴门画派的中坚。吴宽当时是苏州有名的文学家,官至讲学士,与文徵明父亲是挚友。文徵明从他学习诗文,自然不遗余力传授。从文徵明中规中矩的两首《虎丘》诗来看,他确实深得做诗三昧。二、发奋努力,勤学苦练。史料记载,文徵明青少年时字写得并不好,生员岁考时被列为三等,剥夺了参加乡试资格,受此挫折,文徵明立志发愤,天天临池,学习前人优秀书法。如他临智永《千字文》,规定自己每天写一遍。这一习惯从不间断,一直坚持到晚年。平时读帖临帖成为他休闲方式。他小楷临黄庭、乐毅,行书学智永、苏轼、赵孟頫,草书师怀素、黄庭坚、康里夒夒。凡是前辈名迹他都涉猎,见识既广,用功又深,最终形成了奇逸奔放、矫健纵横又宽展舒和的书风。

免责声明

本文刊于《苏州园林》杂志年第1期,作者:杨君康:苏州雕刻艺术家。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szfjylxh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