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泉水一线长流不记年

2024/8/24 来源:不详

苏州虽不能与泉城济南齐名

但较为著名的泉水也不下几十处

在虎丘、天平、光福、东山等丘壑之间

也有得水佳趣、林泉之胜

虎丘·天下第三泉

苏州虎丘为“吴中第一名胜”,从千人石向北望去,“别有洞天”圆洞门旁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字逾尺,笔力遒劲,相传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遗憾的是,当年这四个大字经过多年的风霜侵蚀,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虎丘”二字逐渐地剥落湮没。

到明代,苏州太守马之骏请当时著名的石刻大师章仲玉将“虎丘”二字进行描摹补刻上去。但是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

进入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但见两边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颇像一口宝剑。

凉飕飕的水中,倒映着一道石桥,抬头望去,一座拱桥飞悬于半空,景象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倒挂飘曳。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云岩寺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

剑池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和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三泉”的水源洞壁相连。

第三泉约有一丈多见方的水池,四旁石壁,下连石底,嵌在石岩之间,岩壁上有“铁华岩”三个大字。取自苏东坡诗“铁华秀岩壁”句意。

一九五五年整修虎丘时,抽干泉水,见池底有砖砌方井,其砖形状狭长,与六朝砖相似,可见早在隋唐以前即有此泉。

第三泉与陆羽有关,别称“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他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

陆羽创造了整套种茶、育茶、采茶、煎茶的方法,并大力倡导发展茶业茶事。当时吴地人们饮茶已成为习惯,种茶成为百姓的一项职业,流传至今。

井上有亭,称三泉亭,是过去煮茶品茗的所在,元代名士顾瑛题诗云:

雪霁春泉碧,苔侵石甃青;

如何陆鸿渐,不入品茶经。

天平山·白云泉

在苏州天平山半山腰奇峰乱石间,有一处清澈透明的泉水,这就是著名的白云泉。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赞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有名篇“天平山白云泉”,从此,白云泉就更出名了。

此泉因色白如乳,醇厚甘冽,陆羽称之为“吴中第一泉”。泉从石罅中如线流出,丝连萦络,下泻于沼,大旱不竭,因又名“一线泉”。

旧时,寺僧将泉水用竹管接入一石盂中,悠然自在,故又称“钵盂泉”。汇泉入池,养鱼自乐,题名“鱼乐”。附近崖壁上,还有“仙人影”“吴中第一水”等摩崖石刻。

游玩天平山后,在此品一杯白云泉水,心旷神怡。白云泉为天平山“三绝”之一。

泉水叮咚

变迁中的泉水

据《吴县志》记载,苏州较为著名的泉水不下几十处。明代谢缙有诗云:“邓尉山中七宝泉,味如沆瀣色如天。半泓清浅无穷脉,一线长流不记年。”明代人们去光福,不是去香雪海探梅,而是游览七宝泉。

此外,,在穹窿山中有注水不枯的双膝泉,有大旱不竭的柱杖泉,还有百丈泉、法雨泉;在天池山有虎跑泉、地雷泉;支硎山有因“石室可蔽身,寒水濯温水”的诗句而得名的寒泉;在阳山,也有龙湫泉、一壶泉、龙井泉、仙泉、茶坡泉、瀑布泉等。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为的影响,苏州泉水或销声匿迹,或无人问津了。

沧海桑田,有消匿也有重生,近年来,大阳山的西南山坡下有一处名为“菖蒲泉”的网红泉水喝起来感觉有点甜,受到许多市民追捧,从早到晚,排起长长的打水队伍。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苏州的泉水藏于山水之中,生生不息,仍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咏叹不已,更使旅游者流连忘返。

EN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