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路及周边区域沿革新高层和旧公寓并存,
2023/4/20 来源:不详
原创卢铭安上海老底子
我们这辈子不仅与共和国同龄,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也和抚育我们的老土地一起接受社会变迁带来的酸甜苦辣。提到老土地之一的乍铺路,就会引起众多人的无限暇想,你会想起当年一到夏天光着上身,站立在乍浦桥水泥扶手上奋勇一跳,展翅飞燕,轻盈落水,掌声四起,现在想想还会沾沾自喜。你会想起乍浦路上的种种类类??。
60年前,乍浦路西侧沿街建筑归属乍浦街道行政范围,东侧是由吴淞街道管辖,中间一段时期两街道统合,也叫乍浦街道,现在乍浦路分二段,乍浦路桥朝北,一直到海宁路南侧属新设的北外滩街道,从海宁路北侧直到衡水路为止是属四川北路街道,此文要细说的是老底子的乍浦路。
乍浦路南北走向,南起北苏州路,北至武进路。长米,宽8.0~19.0米,车行道宽6.0~12.0米。清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年(~年)分段辟筑,此地段受公共租界管辖,借用邻近的英祖界的马路命名方式,以临近上海的一个浙江沿海小镇乍浦为名,此名一直没改变过,沿用至今。
让我们穿过时光岁时光隧道,先从乍浦路桥说起,沿着乍浦路朝北慢走,按号细数当年的建筑和人文历史。
乍浦路桥
如今的乍浦路桥建于年,是一座欧洲古典式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乍浦路由南向北,一路直穿天潼路、武昌路、塘沽路、昆山路、海宁路、北海宁路和武进路,月16日延申到衡水路,这样就与四川北路虹口公园相接,这些小马路也大都是在虹口开埠时期就修成的马路,地名大都出自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城镇名称,因而在乍浦路上慢步,感觉自己受到周围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群的包围。
乍浦路桥是上海开埠后,由美国蓬恩主教建造的一座浮桥。年改建成木桥,称蓬恩桥。
乍浦路桥是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前倒数第二座桥,东邻的第一座桥名为外白渡桥,老一辈人俗称其为(二)白渡桥。站在乍浦路桥上眺望四周,风景甚称经典,是摄影大师和爱好摄影者的取景“圣地”,日夜景色宜人,尤其是夕阳西照,东望是外白渡桥与陆家嘴天际线相映成画,桥的南墩接虎丘路,该路沿途有着曙光电影院的光陆大楼,和广学大楼等系列历史优秀大楼,而西顾则是邮政大楼和河滨大楼掩映下的苏州河落日,桥的北墩连着有着年历史的乍浦路。
修女楼
过了桥北墩,北苏州河路和天潼路之间的乍浦路西侧,有一幢历史优秀保护建筑,俗称“修女楼”,红砖外墙的四层建筑,医院(后改医院)外籍修女护士的宿舍楼。
下列拼图所示,创建于年医院已搬迁,在其地址上建造了全球第二大的宝丽嘉酒店,酒店建筑与英式古典的“红楼”并存,总显得有些不谐和。
现在的苏州河北墩东面是新造的高层建筑,西面是保留的历史优秀建筑“修女楼”(红楼)。远处是桥南墩光陆大楼,楼底二层是曙光电影院。
飘鹰大酒店
红砖“修女楼”北面对乍浦路71号上海飘鹰大酒店,前身名为天潼大楼。该楼始建于一九二九年欧式风格的建筑。酒店座落于风景优美,誉冠中外的黄浦江,及苏州河交汇处,紧靠外白渡桥和乍浦路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著名的外滩景色、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美丽风景一览无遗。
上海最早的发电厂
当年紧邻飘鹰大酒店北面立墙,一直到武昌路乍浦路口的上无廿四厂的水泥建筑,其间有一片年建的旧式里弄,砖木二层建筑,分别是83弄和弄的乍浦里,以及弄的安定里,与其西邻的南仁智里都是广东人居多,沿街底楼铺面均为夫妻老婆店。
上无二十四厂的前身曾是上海最早的发电厂,早在年5月28日,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工程师毕晓浦(J.D.Bishop),在此地试验成功碳极弧光灯,宣告中国第一盏电灯问世。当时用7.46千瓦的蒸汽机带动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将发出的电能点燃了这第一盏灯。而后成立了上海电光公司的乍浦路火电厂,该厂于年7月26日正式发电,发电机组容量为12千瓦,可供19盏弧光灯的照明用电。它比世界上最早的公用电厂(伦敦,年1月12日)仅晚6个月,比东京有电还早好几年。
乍浦路武昌路上的民居是上海最早点亮电灯的建筑,要说虹口乍浦街道是上海最早的城市居住文明发端地不为过。这标志着上海滩开始迈入近代化进程。附近居民(乍浦街道)得益不少,由于其电能只用于灯泡照明,从此以后,上海人习惯称发电厂为电灯公司,电费帐单叫着电灯费。
颐和里
飘鹰大酒店东面对马路的乍浦路天潼路转角处,原有一家无线电仪器厂的五层钢筋水泥结构厂楼,改革开放后,改造成福宁宾馆,宾馆朝北,沿着乍浦路直到武昌路有一大片旧式里弄,二层砖木结构的民舍一一乍浦路弄颐和里。
下图所示的就是乍浦路弄颐和里,建造于年的旧式里弄,只有6幢砖木结构房屋,但是其后面有一大片旧里,包括原天潼路上联安里、鸿祥里和广裕里,还有武昌路上同仁里、共和坊等旧里。
在乍浦路作为美食街一度闻名中外,沿街商铺成为黄金地段时,位于乍浦路号的天潼居委会曾独树一帜,鹤立鸡群,坚持与酒肉香飘为伴。想必是便于管控周边的食店,谁不老实,递一张卫生罰款单多来劲。
东本愿寺
目前为止,从乍浦路的天潼路北侧到武昌路南侧,其东西两边的所有旧建筑,就如下照片所示,全部柝除,消失殆尽,东边是新造好的星荟中心高楼,左边是完成的部分高层建筑。
下图左边是星荟中心广场,右边是改革开放后造的七层楼房,年前,曾是一座东洋庙,座落武昌路乍浦路东北角上一一东本愿寺(上海别院),门牌号为武昌路号。
该寺坐北朝南,仿建日本京都市著名的东本愿寺,始建于清光绪二年(),系上海最早的日侨民间寺院。初建时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日本民居建筑,由于日本人民笃信佛教,这里遂成为上海日侨宗教活动中心和集会议事中心。抗战胜利后,僧人被遣送回国。由于本身是民居设计,建国后被当地房管局接收,改为东海舰队的民居。年拆除,原地建造了上图片所示的民用多层住宅。
上下二图所示乍浦路武昌路东北转角处上的豪景苑高层,此楼直到(小)浦西公寓北立墙,沿乍浦路东侧也有大片旧建筑,包括建造于年的砖木结构二层旧式里弄建筑,乍浦路弄,弄的久庆里,以及静宜里。
军之友、军友俱乐部
下图所示,乍浦路号国民党时期的《军之友社/军之友广播电台》俱乐部,号《军友俱乐部》,是占地面积二千平方米左右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两家俱乐部都蛮有名气的,列入了48年的上海财政局的“中外俱乐部免征筵席税表”。解放后,两俱乐部改建成民舍,有部分东海舰队军人家属进驻,建筑中间有条2O米长的走道,通向乍浦路和鲁关路,周边青少年图方便,经常光顾原来专用于俱乐部的公共厕所。
上海图画美术院
年11月23日,上海乍浦路上出现了一所令人瞩目的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其后又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美专)。这所学校的成立,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标志了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从而构建了一个确立先进的美术教育体系。
这所美专是由刘海粟和鸟始光等众人创办的,在几十年的风雨漂摇中,引来了当时中国政界大老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