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治者高超的驭民之术入手,聊一聊宋代的

2023/4/3 来源:不详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古代城市中,大多都存在着一些能体现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体现当时民众审美意识,且与城市生活有着紧密关联的园林类型。它不同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儒家共乐思想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社会各阶层日常休闲的舞台,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民俗文化是一种对应的发展关系。

通常来说,每个城市的公共园林紧扣这个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空间结构,与城市文化和审美相结合,是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城市

中国的城市园林始于汉魏,兴于唐,而蓬勃发展于宋。从宋朝开始出现的城市革命,打破了之前的坊市制度,城市的性质、空间、人口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宋朝统治者在儒家与民同乐思想的指导下,对城市公共园林的建设比较重视,使得宋代郡县无远迩大小,必有园池榭观游之所,以通四时之乐,城市公共园林在宋代各城市中的数量已非常广泛,也造就了宋代繁荣的城市山水文化。从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到湖光山色共敛滟的临安,无一不是有山有水、公共园林体系繁荣的名城。

一、宋代城市特点

宋代开启了城市从行政为主到商贸和居住为主的转变,城市不再仅仅担负筑城守君,造廓守民的功能,而是以比较自由的街道规划和不断增长的商业区为特点,以街市化代替了坊市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给朝廷带来了更多的商业税收。所以从宋朝开始,中国的城市逐渐具有了平民化和世俗化的特征,也使得城市人口得到了快速增长。

宋代经济发达,商业和娱乐业发展程度很高,使得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不断提高,形成了汴梁、临安、大名府、建康等特大型城市,其他如成都、泉州、扬州之类中型城市更是遍布全国。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阶层的结构变化,使得城市对商业的依赖之余,对休闲娱乐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源于草根阶层的城市市民文化。

宋城

由平民组成的坊廓户是市民阶层的主体,他们数量庞大,是城市文化消费的主流。他们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地位,都与上层贵族有着明显不同,对文化娱乐方式的追求也各异。在这些市民阶层中,形成了基层的市民文化,并不断影响着士大夫阶层,使得统治者也不得不将城市文明向平民文化上倾斜。这也是宋代城市中出现大量勾栏瓦舍等平民化的消费场所的原因。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统治者在制定城市管理措施和进行城市规划时,对民生需求也要进行考虑,从而促进了包括城市园林在内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建设。宋真宗就曾多次向市民开放皇家苑林,组织老百姓观赏游玩,对城市的公共园林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皇帝的垂范下,其他城市也经常举办官府组织的园林赏游,为公共园林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

二、公共园林的类别

宋代许多城市都是依山傍水兴建而成的。城内外的这些山水风景,既与城市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良好的公共园林建设基础。比如杭州的西湖,泉州的东湖,大名府有香山和西山,都是风景优美的自然山水,在园林营建上具有开放性、近便性和永久性的特点。特别是城中的湖泊,由于地处城内,既方便人们观赏,也有利于官方建设和管理,所以相比山林型景观,更受人们的喜爱。

陆游遇唐婉的沈园

作为以城市普通居民为服务对象的城市园林,一般在选址上都以方便居民日常游玩为主要建设宗旨,具有近便的特点。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可在一日之内往返,比如苏州虎丘、镇江北固山、临安凤凰山、杭州西湖等等。

从建设角度上来说,这些依托自然山水建设的公共园林,不可能像私家园林那么精致,大多通过封山育林、筑堤蓄水和规划特定路径,在路径两旁建设一些亭台楼阁加以点缀,形成一种相对比较粗糙,但是空间容量大、兼容性高的园林环境。有些城市甚至把公共园林建设与城市的水利建设相结合,更是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以杭州西湖为例。自唐朝白居易在西湖上修筑白堤开始,到后来苏轼修筑苏堤,历代都重视对湖面浚治、淤泥清理以及观赏路径的修建和亭台楼阁的建设。西湖不仅是杭州城中著名景点,也是整个城市蓄水抗旱和防洪疏水的水利设施。正是将水利兴修和景点的治理相结合,才使得西湖成为朝昏晴雨,四序总宜,画楫轻舫,旁午如织的大型公共园林,既保持了西湖的原貌,又满足了大众游玩的需要。其他一些城市对湖山风景的建设也很普遍,这种建设还是宋代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内容之一,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园林风景的建设质量,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

西湖

还有一些城市,将城市中的一些名胜古迹加以建设,围绕着这些名胜古迹挖出湖泊、建设楼阁、广种奇花异草,形成公共型园林。比如宁波众乐堂园林,就是在众乐亭的基础上建成的园林。

根据《舆地纪胜》记载,当时宁波府在众乐亭边广种梅梨桃杏,并挖出一座人工湖,东西有桥通往来,风漪月浦,极目无尘,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公共园林空间。

三、城市公共园林的特点

城市园林是属于全体市民的游乐之所,它是在官方主导之下修建的,其产权属于官方所有。

城市公共园林有大有小,大者占地万亩,小者不过百亩,但都向公众开放。从数量上来说,中小型公共园林的数量最多,它们散落在城市各处,每日士女游观,车马填噎,已完全融入宋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很多城市,园林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官府与民同乐的标志。它们是由官府投资建设的,也由官府派专人进行管理。在建设中,根据需要也会征用或者购买老百姓的土地,这些资金一般不会摊派到百姓头上,而是动用当地官府的节余资金。

宋代园林

有些园林是皇帝下诏修建的,资金由中央财政拨付。比如高邮军众园,是皇帝直接拨付建设资金,按市场价购买材料,雇佣工人。它在修建的过程中,工以日计者二千四百六十有奇,竹木灰瓦砖石悉售以时值,钱以缗计者一千二百四十有奇,买地之费不预也。

每年官府都会出面,在公共园林中举办一些游园活动,并将社会教化功能贯穿其中。在这些活动中,地方上的乡绅和文士是官府邀请的主角。根据宋代风俗,很多地方选择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初三日,在公共园林中置酒高会于其下,纵民游观、宴嬉,以为岁事,同时举办一些射礼活动和歌舞表演。宋人有一首诗就是描写了三月三成都西园内的游乐活动:临流飞凿落,倚榭立秋千。槛外游人满,林间饮账鲜。众音方杂沓,余景列流连。座客无辞醉,芳菲又一年。

宋代公共园林已有了今天公共园林的影子,它们在建造时,注意不同树种和花木的结合,也注重园林的整体环境和景点的结合,有了分层次设计的概念。很多公共园林都是种竹万竿,桃李千本,植名花杂果、松柏杨柳,萧然自一佳处,显示了宋代园林设计家们高超的种类搭配审美意识。

四、公共园林的作用

宋代公共园林是封建统治者政治、文化、经济的综合载体,具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并不完全是封建统治者真的做到爱民如子、与民同乐。

自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主导思想以来,以德化民都是历代帝王们追求政权稳固的一种手段。因此封建统治者的每一项政策,都带有其政治意义。

岳阳楼

无论是地方志对公共园林的记载,还是文人墨客对公共园林的描写,都离不开对皇帝的为政和太平盛世的歌颂,都会把公共园林看成是皇恩浩荡的产物。宋代多次举行与民同乐的大型游园活动,是将这种活动当做地方上政定民安的象征,也是教育人民去自觉维护统治,避免威胁到政权稳固的事件发生的一种手段。

我们从两篇流传千古的游记上能很清楚的看到统治阶级的这种良苦用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两篇成就极高、影响极大的游记,而游记的对象岳阳楼和醉翁亭都是向广大人民开放的公共场所,它们虽然大小不等,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公共园林范畴。但是这两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们的游记中,通过对美丽景色的赞美,流出来的是教导人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忠君爱国思想,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正如史学家评论的那样:宋代士人与民同乐的前提,是要以人民为施政中心,政安民乐,只有统治者的秩序不被破坏,才能实现政安;而民乐的前提是政安,只有政治安定,统治秩序不被破坏,才能上下同乐。

宋代之所以在公共园林内屡次组织大型游园等狂欢活动,其目的也是想让民众释放负面能量,达到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目的。皇佑二年江南部分地方发生饥荒,很多杭州市民内心不安,担任太守的范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并且大建寺庙楼阁,为一些底层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对安抚民心、稳定统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范仲淹此举,在经济史上也大大有名,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在封建社会,礼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宋代公共园林在推广礼仪的平民化、协助宋代礼治复兴中,也起到过很大的作用。

醉翁亭

公共园林中的很多亭台楼阁,都被宋朝人以先贤的名字或者姓氏命名,通过对这些先贤的纪念,在民众浏览时,让他们树立孝慈、忠信、仁义等礼治的目标。统治者通过组织推广社会礼制的射覆活动、放生活动等特殊活动,组织老百姓进行观摩,达到他们平民化的教化目的。因为老百姓文化有限,枯燥的说教对大家遵守礼制起到的效果不是很显著,而这种通过大型活动赋予的礼制教育,对老百姓的触动很大,有利于建立一个序贤守礼的有秩序的社会。

公共园林还有很高的经济功能。人们在旅游观光时,特别容易产生消费冲动,自古皆然。宋代的公共园林里,充满了各类商业店铺,从酒肆、澡堂到戏园、花店,以及各类民间艺术的表演,应有尽有。这都带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解决了许多市民的生计问题,又为官府提供了商业税源,出现了官民共赢的局面。

五、总结

在商业代和平民化城市出现后,宋代官方能够转变思路,在社会、经济生活上主动推动公共园林的建设,达到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应该说,宋代统治者还是具有与之前统治者不一样的驭民之术的。因此很多史学家把宋代,特别是北宋看成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也是基于宋朝的统治特点而言的。

宋朝之后,封建专制达到了历史的极盛,明朝、清朝对知识分子思想进行严格的控制,宋代那种宽松的文化环境荡然无存,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人性的压抑之下。因此,明清的城市无论是规划还是建设上,都出现了复古的倒退。明清时期建设的大型园林,基本上都成为皇家私苑,或者达官贵人的私园,剥夺了人民群众游乐的权利。所以宋代那种全民性的游乐狂欢,在明清时再也没有出现过。而这种倒退,也是封建专制社会灭亡前的前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