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泡茶用水的尴尬,有好茶没好水,那什么
2023/3/25 来源:不详白癜风可以治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以论茶也”。
明代时期及之后的茶人,把水的来源分成了“天水”和“地水”,“天水”指的是雨雪露水,也是自然界中仅有的软水,软水泡茶,能最大化的不使茶汤失真。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妙玉泡茶用的是隔年冬天,梅花上落的雪,采集在一起,窖藏之后用来泡茶,可谓是风雅到极致了。
我前几年听说南方有一个茶馆,接取特定情况下的雨水,经陈放过滤之后,拿来冲泡绿茶,很受顾客的欢迎。也听说有茶友这样尝试着弄过,但是茶汤涩苦难咽,而且泡出茶汤的汤色和颜色都不正,不知道是地域的原因还是处理手段有问题。
有位北京的朋友,受古书的启发,在冬天里化开雪水来泡茶,要请很多茶友来参加,还弄了一个茶会,大家兴致勃勃的吟诗诵词,把应景的诗句都给折腾出来了,等茶煮好后一喝,半数人都吐出了口中的茶汤,坏了心情败了氛围。
现在因为环境污染,江河浑浊,以及人工成本等问题,我们是很难再复制古人的风雅茶事,用天水来烹茶的。
陆羽《茶经》言:泡茶用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那千百年来,我们习惯性地把这句话里的上中下,理解成优良差,品级好坏的意思,但其实结合《茶经》里面内容的上下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说的是方位,也许他的本意是讲,山水要取山上的,江水要取中段的,井水要去深处下面的。
按照陆羽《茶经》中,他比较茶叶产地,和茶碗优劣,惯用的是上,次,下,再用上中下说等级时,均是以上者,中者,下者强调的遣词语法方式看,都验证了这一点。
无论是怎样去理解,那这三种水,都说的是地水,也都是硬水,并且说的“山水上”,应该指的是山泉水,不包括山上流淌下来的雨水和矿物质水。
很多年前我在武夷山跟着他们当地人上山里去接水,刚下完雨,所以在山脚的地方,很多人排着队,都拿着桶,壶什么的在那接水,然后回去泡大红袍喝,那时感觉很新鲜很好玩,但是茶汤的表现并没有多好。如今想起来,其实当时接的就是山上的雨水,不是什么山泉水。
山泉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山中流出的地表水,或者浅层水;还有一种是地下涌出的泉水,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泉水,它们多数存在于远离人群闹市的地方,较少被污染,虽然也含有一定的矿物质,但是经过了岩石沙土的层层过滤,其水中的特征组分含量是达不到矿泉水的界限指标要求的,纯净度比较高,故而不能称其为矿泉水。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皇帝权贵,还有那是的茶人,不断的评比各处的山泉水,而且还热衷于排名次,各地被诗词文献称颂的山泉水,有上百处,曾被公推为天下第一泉的,有金沙泉,中冷泉,古帘泉,玉泉,虎咆泉等多处,天下第二泉之名,长期被惠山泉占据。
国人习惯抢老大称号,不爱争老二,所以惠山泉就成了公认的千年老二,据说瞎子阿炳当年创作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就是源于惠山泉,至于第三泉,公认的有虎丘石泉,虎咆泉,珍珠泉,兰溪泉,沸珠泉,之后的排名就意义不大了。
其实有些名泉,它不是一个出水口,而是有几眼泉分布在一个小区域内,并且每眼泉水的水质也不尽相同,另外还有一些井和泉混淆了概念,不太好分辨。
不同朝代推崇的泉水不同,大概是因为所饮用的茶类不同,以及水质也随着环境,地理,大气污染等因素而改变了,所以这种排名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先不说命名者是否是懂水的专家,是否经过严格的水质分析测试,又或许只是一方权贵的个人感官,名人效应所起的作用。
国人习惯喝多了到处题字,或是兴致来了,在水边提首诗词什么的,不是说这些泉水就真的是天下第一,只是知名度高,生得逢时逢事而已,并且这些历代名曲,在今天也很难喝到了,不是干枯了,就是被栅栏圈起来,弄成了什么景点,水不够的时候,还可能夜里会被管理员注进去些自来水,然后想喝的话要买门票,被导游带领着排成队,边擦汗,边被挤得东倒西歪着,随手再拿个什么容器去接着喝,那失去了意境,怎么还能喝出古人的感受呢?
“江水中”,也不适合今天,虽然江河水活性好,但是污染问题早就抵消了这个优势。
“井水下”这句有些道理,尽管当下的浅水井,都是被地表污染了,并且绝大多数的深水井,都是永久性硬水,而且矿物质含量多不宜适合泡茶,但偶尔会有些井水表现很好,它们先天就具有冷冽的优点,并且纯净甘美,超过一些著名泉水。
如故宫文华殿东的大咆井,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的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湖南长沙著名的白沙井,也是以泡茶出名的,据说某地有个米深井,还打出了小分子团水。
今天的茶人,想一想啊,有些可悲,无论茶好坏,起码是难以享受到古人用的污染少的天然水,那各种被磁化,矿化,过滤,折腾过的水,就像做过美容手术的美女一样,也很好看,可惜就是缺少了纯真。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您点赞收藏和转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