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软实力变现,苏州的诀窍在哪

2023/3/24 来源:不详

圆桌观察员/顾善闻罗雯王敏悦

文化自信是一种态度,是我们的信心决心;文化自强是一种行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而江南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块色彩斑斓的拼图。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苏州文化在展现独特魅力的同时,于产业化的道路上亦一路绽放。

10年弹指一挥间,苏州文化产业GDP,已整整翻了一倍。

瞄准“率先建成文化强市”目标任务,奋力开创苏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召开了。

苏州文化产业的未来之路要怎么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要实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

势头强劲

文化软实力,是一股无形的思想和情感吸附力。吸附力在文化区的内部表现出的是族群的向心力、凝聚力并激发文化共同体的自豪感;而对外部则释放出的是一股股吸引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士和英才心向往之、慕名而至,最终产生他乡变故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持久绽放的文化软实力,是苏州城市竞争力历经千年风雨而青春依旧的精神源泉。从粉墙黛瓦的寻常巷陌到吴音绕梁的舞榭歌台,从市井百姓的张长李短到群贤毕至的诗词歌赋,雅俗共赏而富有包容力的苏州文化从来都是令人心驰神往之所在。

然而仅仅如此,还不足以使文化具备可持续的“造血能力”。真正让苏州文化保持“现象级”吸引力的,恰恰是苏州人自古传承及今的、强大的文化“变现”能力。

今天,灵活掌握把文化内容转变为产业形态的决心、路径和模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产业要发展,那么项目便是基础。是否有重大项目,重大项目能否发挥支撑、领航作用,则是衡量产业发展成色质量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尺。

传唱不衰的《牡丹亭》。

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GDP)为亿元。年,这个数字已增加至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超过了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值。目前,全市共有规上文化企业家,文化上市企业12家——根据相关规划,到年时,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将超过家。

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至.1亿元,占全省的26.1%,位列全省第二,高出全国和全省同期增速。其中,文化核心领域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至亿元。文化及相关领域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了约.5亿元的营业收入。

往细了看。年的苏州,工艺美术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3亿元,同比增长21.5%;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7.5%;文化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创意设计规上企业营业收入亿元。与此同时,苏州影视娱乐行业规上企业数量猛增,动漫游戏行业形成了长三角区域新高地,电竞行业也呈现出多点齐发的格局。

文化底蕴是文化产业的基础。

近年来,苏州文化招商工作力度持续扩大。超过个项目先后被苏州认定为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其总投资超过0亿元——投资额和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政府的大力扶持是苏州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的基石之一。苏州正逐年扩大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5亿元,新增头部平台型投资项目,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最高扶持金额不超过1亿元。相关部门优先保障文化产业设施和项目用地需求。苏州还将全力支持和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每年引进高端文化人才不少于名,对文化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也将给予项目资助经费。

凝聚合力

而本次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大会的召开,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会上,有16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为亿元。

16个重点项目中,5个是数字文化项目、4个是产业园区项目、3个是文化基金项目、2个是演艺娱乐项目,文旅融合项目和人才平台项目各1个——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娱乐和文化旅游等核心领域,皆囊括在内。

圆桌观察员注意到,在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签约和揭牌的项目,不仅覆盖面广,而且特色鲜明、亮点颇多。

比如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作为唯一一家以数字文化为主营业务的中央文化科技型企业,在与苏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会在苏州设立长三角区域运营总部。从此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将与苏州强强联合,深化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关系,积极助力苏州打造数字化引领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

大会对苏州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苏州新闻出版集团、苏州广电传媒集团和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这三大市属文化国企的正式揭牌,也是本次推进大会的重要看点:

苏州新闻出版集团——将携手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传媒集团(央广云数),助力苏州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

苏州广电传媒集团——计划联合苏州演艺中心公司与国内头部演艺机构“开心麻花”,合力打造以剧场演出为核心业态的演艺娱乐综合体;同时携手北京橙天三六零剧场管理有限公司,推出橙天嘉禾Livehouse项目······深耕演艺娱乐市场。

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与华鑫信托和东南大学合作,计划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搭建文化产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平台。

苏州,正把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的地标产业和支柱产业,不断整合各方资源要素,凝聚起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抢占高点

以人工智能、5G和VR等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从而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以及文化消费模式,是苏州积极抢占新赛道、全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集群并不断挺进文化产业“新蓝海”的时代选择。

坚持高位布局和高标起步的苏州,当前已涌现出一批如大禹网络、友谊时光、伊恩动漫、蜗牛数字和叠纸网络等聚焦于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文化等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

大禹网络在电商网红直播领域与抖音紧密合作。

上半年,苏州数字及互联网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增至.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

今年第二届苏州·中国文化产业峰会也着力聚焦数字领域——总投资额达50.82亿元、共20个数字文化重点项目完成现场签约;苏州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等33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十四五”时期文化及相关产业重点项目;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周庄数字梦工厂等10个项目入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年70个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大禹网络、中衡设计、友谊时光等9家文化企业入选年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奥拉动漫、乐志软件等2家企业则新上榜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

去年,苏州制定出台了《“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着力塑造“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

现在,“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正如火如荼展开。苏州“最江南”的文化特质,也正不断凸显。

苏州“运河十景”,是“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运河十景”的打造进展迅速,成效初显:

“运河十景”之“吴门望亭”。

浒墅关古镇蚕里街区、“平江古巷”中张家巷老宅、“虎丘夜游”项目、“平望·四河汇集”一期正式投入运营,点亮江南文化新空间,成功打造新产业汇集的“经济河”;

“吴门望亭”大运河文体馆、盘门城墙夜景提升、石湖景观改造提升、“枫桥夜泊”特色船舫及灯光亮化提升(一期)等项目建设完成,宝带桥、虎丘塔本体修复完成,同时虎丘塔影园得以恢复,共同助力运河文化的创新表达,推动运河活态保护;

“运河十景”配套的风貌整治提升工程、堤防加固工程、沿线步道贯通工程、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等全面推进,成就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

“运河十景”的精彩打造,显著提升了苏州在江南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首位度与辐射力。

迈步前进

圆桌观察员注意到,苏州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正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呈现出国有企业优势明显、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头部企业加快合作和企业创新成果喜人的局面。

同时在苏州各县级市(区),当地立足优势基础,积极探索差异化路径,也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新路。

此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快,发展特色更趋鲜明,运营水平也持续提升,这大大增强了苏州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文化产业园区与周边地区跨界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已逐渐形成,持续辐射带动城市更新、文化遗产保护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发布的《关于推动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指出,对于首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命名,分别奖励万元、万元和万元。计划到年,苏州将推动建设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超过60家,重点建设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园区各10家;在全市范围内支持创建不少于1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毫无疑问,一个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产业政策全面精准、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加速扩大和消费促进优势日益明显的文化苏州,已在不知不觉间融入到了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相城元和塘科技文化研发社区项目。

苏州,是一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坚定不移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地标产业、支柱产业,未来,苏州将着力聚焦“两大战略”、“两个重点”、“两种载体”和“两类主体”,全力以赴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前瞻布局数字文化产业,深化“文化+数字”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不断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重点产业,开发更多体验式、沉浸式文旅融合应用场景。

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引进一批数字内容服务领域生产型、平台类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影视娱乐、创意设计领域创新型、示范类项目,巩固提升一批文化旅游、文化制造和特色文化领域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类项目。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培育更多“高原”和“高峰”;推动文化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赋能,引领文化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坚持“一园一特色”打造;搭建具有苏州特质的城市文化空间,加强公共文化项目规划,营造更多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推动整个古城成为一座开放式博物馆。

做大做强国有文化企业,努力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标杆;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文化领域“独角兽”、“瞪羚”企业,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力国际市场,讲好苏州故事。

把谋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推动长江文化、运河文化、吴文化、古城文化、江南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苏州大地上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航程既定,苏州正加速前进!

编辑:顾善闻

图片来源:王亭川濮建明倪黎祥今日相城苏州市文广旅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