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笔法振笔是什么意思黄庭坚怎样

2025/1/23 来源:不详

助力青少年祛除白癜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191922808033412&wfr=spider&for=pc

中国是一个热爱书法的国度,人们为了练书法,曾经出现“笔冢”“墨池”“铁门限”等一系列典故。持续不断的书法热潮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比如,年,康有为的一幅书法作品《行书鲍照飞白书势铭》,拍卖出了万元的辣价钱。

康有为行书鲍照《飞白书势铭》

与人们对书法作品的热爱相照应,书法史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笔法,研习怎样写好书法作品。书论中,有人从用锋的角度研究,于是出现了“驭锋”“衄锋”“蹲锋”等笔法(参见《玉堂禁经》中的“九用”);有人从笔锋的空间运动形式来研究,于是出现了“平运”“绞转”“提按”等笔法;有人从毛笔的用力方式来研究,于是出现了“推、拖、捻、拽”等笔法……。

从力学的角度来说,书法也就是力量使用方法,因为毛笔的运行是靠力量来驱动的!使力的方法有很多。唐朝的林蕴在《拨镫序》中讲其师祖卢肇传给了他“推、拖、捻、拽”这四种使力方法。卢肇说:“子学吾书,但求其力尔。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推、拖、捻、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

但是这四种使力方法,以实较之,似仍不足。如有人说,在“推、拖、捻、拽”之外,还包括“提、按、甩、压、抖”等使力方法。其中涉及的“抖”,得到过书圣王羲之的提倡。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最早提出“振动”这一概念:“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那么,这个“抖笔”之法在历史上都哪些名人谁用过?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其实用价值又如何呢?

第一,南唐后主李煜。

据说南唐的后主李煜就使用“抖笔”(史称“颤笔”)来进行书法创作,他写的字,因此被称为“金错刀”。《宣和画谱》中说:“李氏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后主金错刀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所以,“金错刀”概指在书画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颤抖拖拽”的笔法。

“金错刀”用笔扭曲盘旋,系用“抖笔”写成,形如颤抖。它在书写时忌顺笔平拖,作书点画经过三折,始能圆满浑成:落笔藏锋为第一折,提笔转锋顿挫引笔为第二折,回锋收笔为第三折。元代《图绘宝鉴》中说:孙尚子,善为颤笔,见于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诸处,皆若颤动。

李煜书法

第二,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

到了宋代“抖笔”大兴(史称“振笔”)。王羲之认为“笔忌直过”,平拖出来的线条呆板而缺乏变化。为了提高点画质量,“抖笔”这种方法受到了宋人的高度重视。宋代姜夔《续书谱》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其中,宋代最擅长“抖笔”的就是著名诗人、学者,名列“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

黄庭坚极具悟性和创造力,他有意在点画中“抖笔”,使其书法作品面貌一新,极富个性,“造成的线条波动的视觉形态始终是给人印象最为强烈的一点”。其具体方法是“在常规性运行中增加提按的次数”。美院博导邱振中说:“黄庭坚恰恰借助在笔画运行的过程中,加入额外的提按动作来弥补线条内部运动欠丰富、线条中部薄弱的情况。横画、竖画、撇画、捺画,他都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即兴加入提按动作,以改变笔法的单调,增加线条的运动变化。”

第三,清末遗老李瑞清。

李瑞清(—)字仲麟,号梅庵、清道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书画家。两江师范以其所定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李瑞清是碑学大家,主张以碑学融入帖学,以碑之笔法入帖,反对以帖笔法入碑(“纳碑入帖”)。其书法各体偕备,尤工篆隶,秀者如妖娆美女,刚者如勇士挥槊,潇洒俊逸,各具神态,形成书法中的“金石书派”。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李仲乾、黄宏图皆出自其门下。

李瑞清的笔法上也喜欢用“抖笔”。姜寿田说,李瑞清以纸追石,以笔追刻,用颤之笔来表现碑法。不过“抖笔”也不能用得过分,否则会受非议不少。马宗霍说:“清道人(李瑞清)自负在大篆,而得名则在北碑,余独爱其仿宋四家,虽不形似,而神与之合,其行书尤得力于山谷,晚岁参以西陲木简,益臻古茂。然不无矫揉造作之处,世人不求深造,一意颤抖效之,古意全失,遂成诟病。”(《霎岳楼笔谈》沙孟海也说,学李瑞清的人,颤的过分,益发不成样子,弄得学李瑞清的字愈加出丑。李瑞清的字书价陡落,他们也该负一分责任。

李瑞清的“抖笔”

“抖笔”亦称“颤笔”“振笔”,它是书法中的一种重要笔法。书法家黄简将“抖笔”称为“振笔”,他说“振笔就是行笔中有意连续摇动手腕……手腕的摆动,不但可以调整尖锋的位置,还可以造成线条的波动。所以有时候书家特地摇动手腕,以创造动的效果。“

古代著名的书法作品,存在大量点画振动的情况。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多景楼》“泛”字,的最后一捺就是用振笔写成,增加线条的灵动感。文征明《游虎丘诗》中“剑”字右边的一竖,也是用“振笔”写成。开车时算一条完全直的路,也要扭动驾驶盘转弯,不断地调节方向,书法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不过显然“抖笔”也不能用得过分,否则就会变成江湖书体。入民国后,李瑞清蛰居上海,穷困潦倒(全家三十多口人要养活),靠卖字为生。卖字的过程中,为了标新立异,他就经常过分“抖笔”。(时称上海卖画或要官帽大,或字要怪。)这有点类似今天的江湖书法家为了吸引观众注意,而采用的针管射墨等等吸引眼球的书写方法。如此“抖笔”让李瑞卿的字在当时名震一时,获得很好的市场销量,但是却影响了他书法的历史地位。(而今很多人研究的李瑞清书法,皆是他那时在上海卖字时所书的怪字,这大大影响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智品图书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毛笔书法碑帖简体旁注碑帖行书练字帖杜浩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正版包邮淘宝月销量54¥14.8购买已下架

那么,今天我们在使用书法的时候,在考虑到各种笔法技巧的时候,就要注意灵活运用,根据书写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操作,不要纯粹是为黍而书,那样的话,虽然炫目一时却并不能真正地提高书法的艺术价值。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