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天游谁得知下

2023/7/30 来源:不详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明代绘画大师、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沈周出身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少时师从陈宽学习诗文,青年时期师从伯父沈贞,还有刘珏、杜琼、赵同鲁等人学习绘画。其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未应科举征聘,始终过着田园隐居生活。

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师法元四家,并上溯董源、巨然,同时旁涉南宋院体画和浙派等,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上集回顾:心与天游谁得知(上)心与天游谁得知(中)

05

有竹居

沈周于中年开始,在距祖宅西庄向西不足一里,地处郊野,且依傍湖川的地方营建别业,取名“有竹居”又称“有竹庄”。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载:“石翁置有竹庄,尝出疏以募竹,其事甚韵。”“疏”指佛教中的“募缘疏”,即用以募化财物的文字。沈周在营建有竹庄别业之时,曾经向友人寄疏求竹,被后人传为佳话。

·明沈周《有竹邻居图》。上海博物馆

有竹居建成之后,成为沈周与友人聚晤雅集、欣赏古物的佳处,也见证了沈周与挚友一生的情谊。有竹居的图像在此成为了一种社交手段,不仅可以邀请友人在画卷上题写跋文,形成收藏者与友人的互动,同时传递了对友人来访的欢迎之意。

·明沈周《盆菊幽赏图》卷。辽宁省博物馆

有竹居地处相城郊外,不仅成为沈周躲避暑热的宅邸,也为沈周提供了安心隐居之所。若无友人上门拜访,沈周便高枕晏眠,扫地焚香,日常还是抄书习画,习静参禅。

·明沈周《九段锦》册之《青山红树》。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老年的沈周“少在城中多在乡”,久居田园。偶尔入城一日,便会急切地归家。苏州城越来越繁华了,但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沈周却对此没什么兴趣。

据《姑苏志》记载,姑苏城四边有东禅、北禅、南禅、永定四座寺庙。西禅寺在姑苏城西,后归并入永定寺。少年时期沈周随父亲沈恒入苏州便借宿于城中的西禅寺中,自此沈周与寺僧明公的友谊延续了三十余年。沈周自嘲是乡野之人,三十多年来每次进城从未居住在闹市之中,如果要留宿则一定会去西禅寺找明公。明公贴心地不来打扰,故沈周在禅院里也住得安心。

·明沈周《十四夜月图》。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僧众知沈周善于作画,常常在沈周借宿时索画,而沈周也乐于一展画艺,以答谢僧众的招待。沈周客宿禅院并非全为修禅,更多是寻一清净之地读书作画。除了西禅寺,沈周也经常往来苏州城内的东禅寺。

在名花异卉盛放的时节,与友人一同观景赏花、雅集宴会,是沈周日常生活与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上海博物馆

年纪渐长后,沈周减少了外出,变得越来越喜欢听故事。于是,苏州城的人都来到有竹居给他讲故事。本来僻静的乡野小院,每天变得闹哄哄的,沈周觉得也挺好,他“造百客堂,每近暮,必张筵四方人”。

·明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上海博物馆

人人都知道沈周好听稀奇古怪的故事,于是有人脑洞大开,编些故事来换沈周的画,“欲得其图画者,辄谭鬼怪之事以动之,事穷,或凑合而成,故失之诬者颇多”。于是,沈周的画债似乎永远都还不完,而他也不计较,自是乐在其中,把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记下来,且留待后人去体味。

·明沈周《东庄图册》之《知乐亭》。南京博物院

当时模仿沈周诗画出售者极多,最有戏剧性的是有人“或为赝作,求题以售”,而沈周“亦乐然应之”,他显然并不以绝对的是非标准去衡量这种行为,或宽而待之,或乐而助之。

曾有一次,有人来求画,给了沈周一幅长绢,沈周痛苦地画完了。后来沈周写信给祝允明吐苦水,觉得两人一画一书忙碌了快一年,所得酬劳也不过是零星小钱,“缠头之赠恐是虚语,所见者星银之犒耳”。这句之后,还加了“呵呵”两字。

总之,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最终家家都弄到一幅沈周的画,甚至“年来都下家家有”,“伪作纷纷到京城”,虽不知画是真是假,但上面的题款应该大都是真的。

06

忧乐人生

沈周一生经历了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七朝沈周终生隐居林下,虽多次征召不赴,但并非忘世之人。沈周时时在关心国家大事,个人的忧乐与政事得失密切联系在一起:“我本耕田夫,居下受人治。凡察政得失,于我忧乐系。”沈周最喜欢苏州乡贤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经常劝导友人要“先忧后乐”。

·明沈周《青山红树图》。天津艺术博物馆

而沈周之后的新一代吴中才子们在在是否出仕的问题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像他的学生唐寅和祝允明,都对仕途充满了希望。唐寅满是豪情地去考试了。沈周还与众人在虎丘为他饯行。

·明沈周《虎丘饯别图》卷。保利秋拍

一个月后,却惊闻唐寅因牵涉科场行贿而下狱,同时下狱的还有主考官程敏政。当程敏政因雨灾被弹劾致仕,沈周就不畏风狂雨暴,奋力发声:“人从今日去,雨是几时晴?”在精神上给予程敏政支持与安慰。程敏政在这巨大的打击下不久便离世。沈周无法抑制悲痛,在他的草堂中为程敏政赋诗以彰清白:“君子不知蝇有恶,小人安信玉无瑕。”

·明沈周《南山祝语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

唐寅仕途无望,干脆卖画为生,沈周也为他点赞。唐寅的莫逆之交祝允明也科场不利,他一边执着地考试,一边享受生活。他虽然缺点不少,沈周却总能看到他身上最闪光的东西,始终对这位放浪不羁的后辈充满喜爱和欣赏,视为一生的知己。

·明沈周《九段锦》册之《田家耕作》。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晚年的沈周对衰老的焦虑与担忧,最终以看破红尘而宽心,以淡然死生而释怀。友人送了一副寿棺,沈周作诗答谢“何愁白发不相放,生死已譬昼夜循”,甚至生前已经修葺好了自己的坟墓:“观生如寄谁非客,信死为归此是家。”当发现白发日渐脱落后,沈周反而豁达起来:青草年年多,白发日日少。青草催白发,似恐人不老。发落白有尽,草生青不了。我是乐天人,梳头对青草。

·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故宫博物院

以乐天知命的心态去面对衰老的事实,便不会再有顾虑。“身后算应忧未了,且来拂壁画丹丘”,面对无尽的忧虑,沈周在墙壁上描绘神仙所居住的丹丘。

沈周八十岁时依然“碧颐飘鬚,俨如神仙,精神矍铄,作画如常。”正德四年(),八十三岁的沈周还应友吴纶之邀,赴宜兴,游善卷洞,并作纪游诗及《小水洞图》;又为明之作《墨泉图》,为初斋写《文禽菊花图》,与沈豫轩雨中话别后作《吴山图》;另有《江村雨过图》、《杜甫骑驴图》等创作也作于同年。这一年的八月二日,沈周病逝,葬于相城附近。由学生文徵明撰行状,老友王鏊写墓志。

·明沈周《文禽菊花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沈周高洁的人品、恬淡温和的性格以及诗文书画的广博才能,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尊敬,誉重吴中,流播四方,自然地成为了吴门艺苑的宗师。他看开了生死,用旷达的心态,以画与诗消解忧愁,走完了自己看似平静又饱经忧患的一生。

·明《沈周半身像》。故宫博物院

参考资料:

《沈周六记》杨志波秦晓磊

《“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苏州博物馆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苏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吴中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