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深秋薄暮,想起人类在苍茫大地上的古
2023/3/13 来源:不详中药能治白癜风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421/4612159.html
树木呆立,建筑呆立,披挂着十月的雨水。钟声响个不停,固执地想回到过去,最好是回到中世纪,恢复它们的权威。可惜,钟声早就成为模糊的命题,仅存纪念的意义,纪念什么,也许它自己都想不起,更没人在意。
这斯文的城市,居民举止优雅,说话轻似寂静,难怪警局不时接到投诉,起初我大惑不解,住久了才发觉,全城最高分贝的噪音就是钟声。
下雨的时候,我在做饭,雨越下越大,豆雨打在窗玻璃上,从开着的隙间溅进来。雨下得再大,人也要吃饭,不管什么时代,人都要吃饭,真是可悲,聊以安慰。
雨雾迷蒙了街景,把今天埋进昨天,与所有逝去的日子坍塌在一起。再无什么可抓取,唯有童年的食物,亲切如隔世的自己。
听到鸟叫,才注意到雨停了。窗外,天空清亮,像是大哭过一场,疲惫而平静。车声,鸟鸣,楼下一个男人的说话声,某处依稀飘来的音乐,以及被雨淹没的生活,窸窸窣窣都走了出来,在混为一谈之前,皆有片刻的新鲜。仅一小会儿,全都含糊,全都不见。
钟声又起,这次只有一处,远远地、怯怯地两三下,欲言又止便退了回去。
——《慕城的钟声》三书
归鸦在说什么
//
《乌夜啼》
(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
相传天宝初年,李白来到长安,贺知章读了《蜀道难》《乌夜啼》等诗之后,大为叹赏,直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也”,遂在唐玄宗面前极力推荐了他。知章去世后,李白写诗怀念,开口便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对此称号,太白颇以为荣,知遇之恩,亦令他深深感动。
《乌夜啼》本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西曲歌》,相传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创,咏男女离别相思之苦,太白此作沿用旧旨,但别出新意,诗艺更凝练,遂为传世名篇。
“黄云城边乌欲栖”,落日夕曛,返照城闉,尘埃连云,乌鸦成群归飞盘旋,绕树欲栖。暮色苍茫,归鸦群飞,此种氛围最惹人愁思,即使无所忧愁的人,也会无端怅然而若有所失。
《诗经·君子于役》如此吟唱:“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也是日落时分,思妇悠然而思远人,其他时间并非不想,只是当着落照黄昏,鸡上架,日色将暮,羊牛归家,尤难为怀。暮色带回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带回牛羊,带回牧童回到母亲身旁,暮色使人想家,使人想起生命在大地上的流浪。
乌啼烦乱,将栖未栖,“归飞哑哑枝上啼”。秋冬之际,薄暮时分,常见成群的乌鸦在空中盘旋,哑哑飞叫落上一片树枝,忽而又飞起盘旋一阵,落上另一片树枝,哑哑叫声回荡在整个天空。我没有忧愁,亦起彷徨,不是离人,亦有所思,每当此际,总是禁不住久久呆望。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前秦苻坚时秦川刺史窦滔,因罪流放至流沙,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以寄相思,此乃句中引用之典故,不过我们尽可依字面意思,不必去问典故,也一样可以领会。机中织锦秦川女,就当是唐时秦川一带的某个妇人,至于叫什么名字,长什么相貌,穿什么服饰,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丈夫久戍不归,天快要黑了,她仍坐在机中织布,窗外归鸦乱啼惹她愁思。
碧纱如烟,隔窗听见她的低语,是谁听见?她又是在和谁低语?诗人没说,必不得说。诗之美妙,之空灵,全在于留白。我们大可去想象,并借诗人的耳朵倾听,她或许在对乌鸦低语,对远方那人低语,或喃喃自语,或许兼而有之。
最后两句“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传世版本中有几种异文,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唐人选唐诗《才调集》卷六注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是否出于李白原稿不得而知,但与通行本稍加比较不难看出,问人和向人,那就是说窗外有人,隔窗语就是与那人了。且不论此处不必突兀多出一人,即使有人和思妇说话,那人又怎知其故夫所在,莫非是个驿使,而他又怎会恰好这时来到她窗外?另外,“知在流沙”也未免太明确了,远人去向不明,甚至生死未卜,岂不更增离别之苦?这些版本实在大煞风景,此类异文必是不懂诗的人误抄误传,以谪仙之才绝不可能写出这等拘泥的句子。
元佚名《老树乌鸦图》(局部)
夜泊记事
//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你是否想过,有时候你所知道的,反会障碍你领悟真相?此即“所知障”,知道越多,障碍越多。读诗也是一样,比如这首《枫桥夜泊》,如果对创作背景、诗人生平、地理名物全不了解,仅仅单纯地聆听词语,我们大概都会觉得这是一首很美的诗,有红叶、桥、船、月亮、乌啼、白霜、渔火、钟声,这些事物编织出秋天的夜景,诗人身在其中。
这样读诗,我以为是很美的。但是翻开教科书,或查阅相关网页,就会发现这么简单的一首诗,竟被历代人附会了不少“知识”,其中有些更属莫须有,徒增障碍而已。
先说题目,“枫桥夜泊”,夜晚泊船在枫桥边,可以是火红的枫叶,也可以是乌桕树的红叶,都再好不过。可是喜欢考据的人,非要考证出是哪座桥,然后指出此桥在今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唐以前叫“封桥”,后误作“枫桥”。作为读者,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吗?不知道还好,知道更糟,貌似合理的考证,反而可能遮蔽事实,也抹杀了诗意,因为诗人的用意正在于枫树桥,而且诗中明明写到江枫。
再来看背景“知识”,据《唐才子传》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考取了进士,两年后爆发安史之乱,年,唐玄宗仓皇奔蜀,文士纷纷逃往相对安定的江南,张继此诗应该就作于途经寒山寺之时。因诗中有一“愁”字,结合背景资料,于是便读出了满纸的离乱之思、家国之忧。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忧愁,但何尝不是美,不是野趣呢?谁说诗人不是在忧思的同时,也在享受这个夜晚的美好呢?
考辩最多的是“夜半钟声到客船”,对于夜半有没有钟声,诗人是否贪句而以辞害理,历来争论不已。欧阳修先提出质疑,他说:“句则佳矣,奈半夜非鸣钟时。”后来有人辩称,唐代佛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谓之“无常钟”或“分夜钟”,白乐天诗中就写道:“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想必那时半夜是有钟声的,然而有钟声就一定要写进诗里吗?换言之,夜半钟声,非有心人未必便能听到,未必便写进诗里。
以上的考据、背景、争辩,都不是重点,都无关诗之要旨。如近代学者俞陛云所言,此不过是夜行记事之诗,作者随手写来,得自然之趣味(《诗境浅说续编》)。另外他还慨叹,唐人七绝佳作如林,独此诗流传日本,妇孺皆知,可见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与不幸啊。
南宋梁楷《疏柳寒鸦图》
雷蒙德·卡佛的乌鸦
唐诗中的乌啼使人想起深秋薄暮,想起人类在苍茫大地上的古老栖居。
最后,我们来换一种现代的眼光,近距离地看一只乌鸦,比如飞落在美国诗人雷蒙德·卡佛窗外的这只:
一只乌鸦飞到我窗外的树上。它不是泰得·休斯的乌鸦,不是加尔威的乌鸦,不是佛罗斯特,帕斯捷尔纳克,或洛尔迦的乌鸦。它也不是荷马乌鸦中的一只,饱餐血污,在那场战争之后。这不过是一只乌鸦。它从未适应生命中的任何地方,也没做过任何值得一提的事。它在树枝上休息了片刻,然后便展翅从我的人生中美丽地飞了出去。(《我的乌鸦》)
很简单的一首诗,但很有意味。翻译之后,我仿作一首,把乌鸦换成了苹果,《我的苹果》:
我把它握在手里闻它的香气暂时舍不得吃它不是亚当的苹果不是牛顿的苹果不是乔布斯的苹果它是一只普通的独一无二的苹果不象征什么不启示什么它完美无瑕我无法写出它的形状和颜色我甚至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作者/三书
编辑/张进宫照华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