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游记二仙亭五十三参和寺庙
2022/12/29 来源:不详彭洋医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974543871359540&wfr=spider&for=pc
二仙亭
二仙亭是一座完全用石头雕琢的亭子,相传是吕洞宾和陈抟老祖下棋的地方,亭内有两位仙人石刻画像。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第一副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讲的是吕洞宾行踪。第二副对联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讲的陈抟老祖故事。他是五代宋初道人,以善睡出名。
故事是这样的:二仙在此下棋,一樵夫挑着一担柴路过,将扁担往地上一插,停下观棋。陈抟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樵夫在山上等了很长时间。陈抟睁眼一看,把樵夫当成梦中物。
樵夫反复说明原委,才知原“非梦”。樵夫回到村里,已无人认识他,因为已隔了好几代。是“山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的缘故。下联就有点玄乎,叫做:“元里求元便是元”。讲的是道的道理。元就是玄,也就是道。玄之又玄,从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又九九归一。从道出发,研究道的理论,便得道。
看来,这里就是红尘与仙界的临界点了,不少人到这里来拜,是为了能见上二仙,并非为看兵马卒交战的神技,要是万一等到了两个人,几百年后才回家,那该有多好呢。可是,能吗?倘若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事究竟是真是假,实在是大可不必的。传说就是传说,转一圈赶紧回去吧,这是我的想法。
五十三参和寺庙
虎丘有三条上山的路,右首到盆景园万景山庄,这里集中了大批苏派盆景的精品。然后沿山脊小路到孙武亭,下到千人石。左首就是我开始的上山道路了,不在复叙。正中的山路,是主要的山路,也是我现在回头叙述的景点。
三条道路,都在从千人石汇聚,又分出几条道路上山。从西面拾级登山,到冷香阁、第三泉、致爽阁、塔院,这是一条;从千人石西北角进石洞门,就是剑池,然后拾级登山,过西施梳妆台,经“双吊桶”,到致爽阁,进塔院,这是第二条。
从千人石东侧经“白莲开”,上“五十三参”是我现在要上去的道路,这是第三条。
所谓“五十三参”是上山的五十三级台阶。第二十七层比其他台阶要宽,是一个拜台。这五十三个台阶,名叫“五十三参”,取佛经“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的意思。
五十三参是个佛教典故,善财童子,就是观世音菩萨身边的那位童男,学道的时候,先后向五十三个善知参访请教,并依教奉行,后经文殊菩萨点化,拜观音菩萨为师,终于成佛,正好是第五十三个师父。最后终获善果。善财童子因此成为佛教中虚心求法,广学多闻的典范。设计者巧妙利用视角,每一级台阶上都能见到山上殿门口的弥勒佛,这就是所谓“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的来历。
“五十三参”东面山坡上,有一个山洞。据传当年夫差大败越国后,越王勾践被俘后,夫差命令勾践夫妇为他养马,当时勾践夫妇就住在这个山洞里,因此这个山洞就叫做“勾践洞”。
云岩禅寺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成帝咸和年间,东晋司徒王珣和他的弟弟舍宅为寺,名虎丘寺,分建于剑池东、西两处。
北宋时期,虎丘佛教极为兴盛,知州魏庠奏改寺名为“云岩禅寺”,塔即称“云岩寺塔”。南宋绍兴初(约),高僧绍隆到虎丘讲经,一时众僧云集,声名大振,遂形成禅宗临济宗的一个派别“虎丘派”。当时东南大丛林号“五山十刹”者,虎丘居其一。
明代时,虎丘建筑多次修缮。苏州知府况钟曾捐助俸禄修缮寺庙,苏州官民纷纷响应。此时虎丘一带还是重要商埠,园圃花市,极其繁盛。
元代,现在的大雄宝殿只是当年虎丘山寺的一座天王殿而已,可见当年虎丘禅寺的兴盛情况。
虎丘经历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最兴盛之时,为康熙至乾隆期间。康熙帝玄烨和乾隆帝弘历都曾六次南巡,每次下江南都要光临虎丘,并曾驻跸山上,有几次从浙江回京,途经苏州还要重游虎丘。祖孙二人先后在虎丘题写匾额楹联数十处,吟诗不下二十余首。山上先后建起了万岁楼、御碑亭、文昌阁,以及宏伟的行宫“含晖山馆”,接着又重修了大雄宝殿、千佛阁。乾隆十五年(年),再次全面修整,十九年(年)建千手观音殿、地藏殿,三十八年(年)修塔。当时山前山后轩榭亭台逶逦参差,多达五千零八十余间,共有胜景二百多处;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自天京(南京)东下苏州,清军一把大火将苏州阊门一带化为废墟,殃及虎丘。
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是正殿,也称为大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虎丘的大雄宝殿,匾额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长老所题。殿前,左钟右鼓,晨钟暮鼓,给虎丘山增添了禅味。
殿内,释迦牟尼如来佛两边有侍者,分别是迦叶和阿难,大殿的东西两壁挂有十八罗汉的画像屏。有“仙境澄辉、“我佛慈悲”、“绍隆般若”等匾额,还有殿内的抱对等,均出自胥口一带姑苏工匠之手。大殿佛像后墙上,一面14米长、5米高的大型“浮雕”气势恢宏,上面有“渡海观音”,善财、龙女在其左右;还有骑着青狮的文殊、骑着白象的普贤菩萨,以及个佛教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殿后是寺院,有御书阁,内藏宋真宗御书三百卷。御碑亭在塔院的东北角,始建于宋代。现在的御碑亭,是清代光绪年间重建的,以纪念清代康熙、乾隆两帝都六临虎丘。御碑亭稳重庄严,内立康熙、乾隆御制诗碑。
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年)改建为御书亭,至乾隆末年御书亭共有三处,清咸丰年间,均毁。光绪十三年(公元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动工建亭岩巅,亭内奉有宸墨,今御碑亭之北壁,镌有康熙御诗。
西侧是悟石轩。悟石轩旧称得泉楼,由明代嘉靖年间苏州知府胡缵宗所建。因御史朱实昌题写了“悟石”匾额,从此称为“悟石轩”。悟石轩在四百多年的岁月中,屡毁屡建,到建国前夕,只剩破屋一座。年在此重建“悟石轩”。悟石轩门前有一平台,是欣赏千人石及周边景色的好地方。
五贤堂在大雄宝殿的东面。粉墙黛瓦,简朴肃穆,门上嵌着“旷代风流”四字砖额。五贤堂初建于宋代,当时叫“思贤堂”。是为纪念唐朝苏州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宋朝苏州长洲令王禹偁和寓居苏州的苏轼这五位热爱苏州,关心百姓疾苦的贤人所建。堂内有这五位贤人的碑刻。几百年间,多次迁移被毁。现在的五贤堂是年重建的。堂内悬挂的“五贤堂”匾额是顾廷龙所书。
千顷云阁取意于苏轼的诗句“云水丽千顷”。宋代咸淳八年由云岩禅寺住持所建,现在的千顷云阁建于年。建筑的西面是一排短窗,可赏后山景色,前面是小院。历代的文人都喜欢把这里作为他们“雅集”的场所。
小吴轩、万家烟火、望苏台,构成了传统的虎丘十景之一的“小吴远眺”。“小吴轩”轩的意思是登上此轩,顿时感到苏州城小的意思。“万家烟火”是附属于小吴轩北侧的廊式建筑,旧时在这里,可以眺望苏城袅袅炊烟和夜间点点灯火。小吴轩南面的“望苏台”是个开放平台,东南方以矮墙为栏。以前在这里可以眺望姑苏全城。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已不可能眺望苏州全城,但还能望见苏州的一角。
平远堂原来在虎丘西部的致爽阁边上,历代屡经迁址。现在的平远堂是年重建的,紧接“五贤堂”。的堂名是“平林远野”的意思。站在门前的平台上,可以欣赏到“养鹤涧”的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