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联动一键直达

2025/7/13 来源:不详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VideoPlayerClose

长三角四大晚报共同打造“寻宋江南”

一体联动一键直达

待无恙,多来往,共江南!近日,《钱江晚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纷纷推出“寻宋江南”专栏,以及时策划彰显人文情怀,联合互动打造口碑效应,融媒传播成功“出圈”,从而一键直达各家融媒体端互动。

及时策划彰显人文情怀

长三角的几座兄弟城市,因为新冠肺炎病例的轨迹联系在一起。在流调背后,媒体人发现了一趟年轻人的寻访宋元古建之旅。《姑苏晚报》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一选题,及时策划,推出《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新民晚报》和《钱江晚报》分别发表评论文章《待无恙,定再来》《待无恙,访苏杭,多来往》,3家兄弟媒体隔空对话,让苏州的宋元古建筑火出圈。

随后,《钱江晚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4家媒体共同推出特别策划:“待无恙,多来往——长三角四大晚报联手邀你寻宋江南”,作为长三角文化的集体亮相,也是江南文化同源的一次当代讲述。

例如,《新民晚报》推出《寻宋江南|上海青浦金泽:“杏”“云”相随数百年》,以活蹦乱跳、顶花带刺的鲜活文字,体现出编辑记者深刻的洞察力、判断力。鲜活更鲜明,3家兄弟媒体以佳作记录时代、影响社会、成风化人,心贴着大地和民众走。

文艺评论家、新民晚报文体中心主编、首席记者朱光在“开栏的话”中提到,“当长三角四大晚报携手推出寻宋之旅时,闻者无不感叹长三角报业创造力之新、凝聚力之齐。联系采访之时,无论是松江、青浦、静安、徐汇还是宝山、长宁等区的文旅局都积极搜寻文化家底、探寻宋韵遗迹,且纷纷为采访、拍摄大开方便之门。”

4家媒体通过联合互动形成口碑效应。不少网友纷纷评价:“包邮区永远是一家”“感受到兄弟城市的温暖”“沪苏杭,定无恙”“待疫情退去,共赏江南好风光”。

融媒传播成功“出圈”

长三角四大晚报陆续推出“寻宋江南”专栏,以对未来无恙之时充满期许的心态,介绍宋韵文化在江南的传承。“待无恙,多来往,共江南”,四大晚报联手互动之后,在4家报社融媒体端,以记者探访、专家钩沉、视频讲述等融媒体方式,讲述“寻宋”之旅,向海内外和网上网下传递其独有的价值。一张基于专家智库、网友爆料的“寻宋江南”地图日渐清晰。

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由稀缺、昂贵变为丰富、廉价,媒体融合方兴未艾,新闻样态日趋多元,新闻与社会的关系更趋立体、复杂。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场域,新闻何以立足,何以留痕?这需要灵活运用融媒体表达方式。对此,《新民晚报》推出“寻宋江南”专栏,《姑苏晚报》则推出“征集令”《“包邮区寻宋地图”等你来补全!》,扬子晚报的紫牛新闻客户端也陆续推出《走近南京版〈清明上河图〉,看看宋朝时南京人日子过得怎么样》《赏心亭,半山园……这些南京的小众景点都在宋词里》等打卡点的介绍,网友可以在微博带话题#江南寻宋之旅##包邮区寻宋深度游宝藏打卡地#,并

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或在紫牛新闻客户端相关文章下方留言评论,积极参与这场寻访之旅。

而《姑苏晚报》记者也奔赴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虎丘塔、瑞光塔等各个点位,探寻宋代遗存和不为人知的历史掌故。“寻宋江南”的LOGO也应运而生,“梅子青”的釉色、瘦金体书法,处处体现出“宋韵”。

此外,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的“写点生活”社群继续向网友开放,网友也可以在微博中参与话题#江南寻宋之旅##包邮区寻宋深度游宝藏打卡地#等。

一家都市媒体的发展,与所在城市、文化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四大晚报的新媒体联动,基于各自文化传承和媒体基因,编辑记者通过各个角度,介绍上海、江苏、浙江值得一游的宋韵古建,从而成功“出圈”,取得良好的口碑效应,是一次成功联动报道的积极探索。(记者李美霖)

责任编辑:王小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9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