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的潮流体验,苏州虎丘街道创新推
2024/12/10 来源:不详近年来,苏州姑苏区虎丘街道立足辖区非遗文化特色,重点开展“非遗文化圈”建设,形成多层级、梯度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群。通过非遗展示馆、非遗民俗活动、非遗课堂等形式,创新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着力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以“新”思路开展“新”局面。
传统的非遗,更需要“摩登”的表达
谈起非遗,古老、传统、陈旧是很多人早已贴上的印象标签,仿佛这些古老的技艺非常人所能习,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就像博物馆里的藏品被束之高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失去了联系。但偏偏有这样一群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剑走偏锋,让传统的非遗走下所谓的“神坛”,重新回归到大众日常的视野中。
“每年的春节,老宅的大门上会贴上年画,但我不希望它们只是一幕传统仪式。”年画对于乔兰蓉来说有着无限可能,这是她的坚持,亦是她的信仰。作为新时代的年画人,除了对传统年画技艺的传承,她更希望年画能重回生活,与当下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以更细腻的线条与淡雅的色彩,突破传统木版年画相对单调的主题与画风,采取更符合当下审美的简化画风,通过创作创新、开发文创产品,不断推广桃花坞木版年画这张鲜亮的名片。
乔兰蓉创新年画的呈现载体,将其延伸至明信片、红包、灯饰等多种使用场景,她将年画从画面和墙面拓展到可以穿戴的服饰、手包上来,使其成为“行走的年画”,更直接为“人”服务。同时她还跨界合作手游,以游戏中的新春坐骑为灵感,匠心创作了独一无二的新春木版年画。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非遗怎么能让更多年轻人接受,让年轻人觉得非遗是一件时尚的事情,它才能以更好的生命力、更好的容貌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非遗与潮流,也可选择双向奔赴
非遗在逐渐变“老”的同时,工艺上的复杂与难度,也给普通人设下了高高的门槛。如何解决年轻人对非遗技艺的“望而生畏”,姑苏区在一座座明清老宅里给出了答案。
在节假日人山人海的姑苏古城里,寻一处安静的老宅体验非遗手作,也成为许多年轻人打卡潮流的新方式。比如做一个生肖剪纸信封,装上明信片寄给远方的好友,比如带家人制作《梦华录》同款的非遗“果子”,沉浸式体验风雅的江南文化。
作为苏州古城外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玉涵堂,目前已成为展示吴地传统文化和山塘人文风情的窗口,将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地融入古建老宅,原汁原味地展现姑苏非遗生活场景。
位于玉涵堂西路的姑苏区运河文化展示馆,向市民和游客展示着极具姑苏特色的四季风俗文化和非遗魅力。展馆中陈列着多达80项姑苏非遗项目,在这里,可以通过实物展陈“触摸”非遗作品,又可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