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传奇千年古寺,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2023/9/14 来源:不详

虎丘寺位于苏州西北部的虎丘,因虎丘原名海涌山,所以虎丘寺又名海涌寺。据后汉《越绝书》记载,春秋吴国时期,吴王夫差葬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得名虎丘。虎丘寺依伏于虎阜,山形酷似蹲虎,历来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东晋时期,司徒王列与其弟司徒王珉曾在山中分建了两座别墅。咸和二年(年),两人舍私宅改建了虎丘山寺,并分别为东寺与西寺。唐武宗李炎崇尚道教,出现“会昌灭佛”运动,致使寺内的建筑及佛像被毁,寺院土地财产被没收。佛教复兴后虎丘寺重建,合二寺为一寺,并从山下迁移到了山上。唐初,为避太祖李虎讳而改名“武丘报恩寺”。清代,康熙六次、乾隆三次巡游,虎丘出现了又一兴盛时期。山上增建了多处建筑。康熙四十六年(年),康熙皇帝御笔亲题“虎丘禅寺”匾额。虎丘寺法脉承续延绵。南宋时,高僧绍隆在虎丘山寺创禅宗临济宗“虎丘派”学说,绍隆因此被人尊为临济十二祖,其影响至今不衰。在日本禅宗的四十六派中,出于绍隆流派的就有三十六派。元、明、清各代,虎丘山寺屡有兴建,香火鼎盛,名播远扬,是当时吴地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东晋著名高僧竺道生(-年)在北方主张“顿悟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佛性论学说,遭当时佛教界摈遣后投奔虎丘继续弘法,至今虎丘山上还留有生公讲台遗迹。南朝陈代和隋仁寿元年(年),山寺开始修建佛塔。虎丘现有的佛塔云岩塔是后周显德六年(年)至北宋建隆二年(年)吴越国时期所筑。它耸立于山腰,成为虎丘寺的精华。这座塔始建于五代吴越晚期,为八角七级仿木结构阁楼式,通高约47米,塔身由下到上逐层内收递减,极富韵律感。塔上的平坐、腰檐、枉额、斗拱及门窗等设计精美。塔内有回廊塔室,通过各层的木梯,可供登塔远眺,被称为“江南第一古塔”。虎丘山为中生代火山爆发堆积,曾为海中一小岛,古称“海涌山”。虎丘寺依山而筑,山门后一座清秀雅致的“海涌桥”横跨环山河上。路旁奇形怪石存显海浪冲击痕迹,虎丘寺内曾有过的海泉亭、海宴亭、望海楼等胜景都令历代文人墨客折服,留下“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等诗句。虎丘寺各层殿宇相得益彰,整个虎丘山包绕于殿宇楼阁,有“山藏寺内”之说。五代十国,吴越国钱氏治理苏州数十年,大事修建佛寺,构筑园林。北宋时期,虎丘佛教极为兴盛,知州魏庠奏改寺名为“云岩禅寺”,塔即称“云岩寺塔”。宋、元、明、清时期,虎丘寺先后发生多次兴废。年,太平军苏州保卫战发生在虎丘,战后虎丘殿宇楼阁残破不堪,仅留残败的云岩寺塔和二门山。年,费仲深、金松岑等吴中名士,修建了冷香阁并种植百株红绿梅,虎丘成为当时赏梅胜地。此后,他们又不断修建了山门、石观音殿、申公祠、至爽阁、可中亭等建筑,这些都在战争中被毁灭。现存建筑多为清末以后重建。宝历元年(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在山前开河筑堤,引运河水至阊门,并于堤上栽桃柳两千株,人称“七里山塘白公堤”。同时,又绕山凿溪,引水环山,使得虎丘山水相映、水陆交通方便。南宋绍兴初(约年),高僧绍隆到虎丘讲经,一时众僧云集,声名大振,遂形成禅宗临济宗的一个派别“虎丘派”。当时东南大丛林号“五山十刹”者,虎丘居其一。元代至正四年(年),山寺重加修复,新建有“断梁殿”之称的二山门。《苏州府志》记载,在唐代德宗约贞元九年(年至十七年(年)间,晚年的茶圣陆羽也曾长期寓居苏州虎丘,研究茶学及水质对饮茶的影响,在虎丘山上挖筑一石井,即“陆羽泉”。唐代品泉家刘伯驺将它评为“天下第三泉”。如今佛寺茶亭小歇,亦成为了虎丘寺吸引世人的景观之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