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运河看江苏丨京杭运河苏南段,绽放新颜
2023/4/6 来源:不详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交汇点讯京杭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华文明瑰宝,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内河水运战略通道,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
京杭运河全年通航里程达公里,其中江苏段公里,占全线78%。古韵流淌千年,今朝绽放新颜,如今,京杭运河江苏段正在迸发新活力。连日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首先经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沿着京杭运河苏南段,感受到运河正舒展出一幅岸更绿、水更清、船更美、河更畅的美丽长卷。
运河水越来越清澈
记者来到京杭运河江苏段南大门鸭子坝段时,只见一艘艘靠岸的货船横卧在河面,场面壮观。
鸭子坝段地处吴江盛泽,是京杭运河江浙两省的分界点。“盛泽自古以来即是丝绸纺织工业重镇,对原材料、煤炭、建材等水运需求巨大。”苏州市吴江区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工程科办事员张奇介绍,为了让过往船舶能有更大的靠停场地,现场设置了米长的盛泽锚地。
目前,京杭运河苏南段共有11个锚地、5个水上服务区,所有服务区均已设置岸电及船舶污染物回收设施。通过绿色航运项目的打造,水上服务区变得更智能、更环保。
记者在苏州吴中水上服务区见到正在充电的浙桐乡货散货船,船主朱兆阳说,以前的船都是烧柴油,夏天要是开空调一天能烧上多元的油,“自从岸上装了电桩,电费只需6毛/度,平均一天2至3元,太划算了!”
和以前相比,变化无处不在。“你看,现在河水多干净!”朱兆阳指着充电桩附近的“船舶污染物接收点”说,船上的各种生活垃圾,还有河道里清出的垃圾都要统一运送上岸处理。
船舶污染物集中收集后,还需进行后期处理。据了解,镇江水上服务区是江苏首个实现污水的收集、处理同步进行的水上服务区。
“今年1到8月份京杭运河镇江水上服务区共接收了污水大概吨,通过污水处理站处理之后,水质达到标准可以直接排放,也可以用来浇灌绿植。”镇江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环保科科长刘海荣介绍。
运河沿线生机勃勃
江苏依江靠海,港航经济发达,水路运输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我们谏壁船闸为例,年的船舶通过量为1.9亿吨,与全国的海港一起排名,位列第8,超过了长江上的三峡枢纽。早在年,船闸的年货运量就已经达到了沪宁铁路全年单线货运量的4.2倍。”谏壁船闸管理所副所长章昆仑说。
地处长三角地区重要内河航运中心的无锡港国家二类口岸新安大桥港区物流园,一年四季,每天都有大量集装箱进进出出。
“目前该港区外贸航线已基本覆盖全球所有基本港。”无锡苏华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集装箱运营部经理沈奇楠介绍,目前港区设计年吞吐量可达10万箱,今年港区还将投运2条大型集装箱船舶。
运河水路集装箱运输作为大宗物资中长途运输重要方式之一,是未来物流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无锡航道建设强势推进,全市干线航道网络的整体通达能力和综合配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京杭运河无锡段近年来每年船舶流量约3亿吨,成为直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河集装箱集疏运主通道。据测算,京杭运河无锡段整治前后航运对GDP贡献率由4%增至6.9%,对GDP贡献的增量值为亿元。
沿河处处是风景
自古以来,京杭运河犹如一条经济流通彩带,京杭运河常州段附近的企业就是因为这条彩带,得以孕育和成长。
“年常州经开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当时运河防洪等级较低,戚墅堰段的运河水倒灌进入沿河居民家中,受淹面积一百多亩,有的人家积水有一米深。”常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红亮介绍,年起,苏南运河戚墅堰运河段开始提升改造,由四级航道升三级航道,此后,水上可以跑千吨级货船,护岸也采取了防洪等级高的混凝土材料,防洪能力大大提升,沿线还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记者站在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运河段桥上,俯瞰桥下,多家百年老厂在运河一侧一字排开,借助运河和铁路的运输便利,不断“吞吐”着原料和产品;另一侧运河公园树绿草翠,作为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民国特色的牌坊、风情街、工业景墙、教堂、米厂、钟塔组成了运河沿线一条美丽的文化景观轴。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年张继的小船匆匆漂过之处,如今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苏州枫桥风景名胜区。“寒山寺段曾经是大运河苏州段中最窄的一段。”苏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广杰介绍,年8月,苏南运河(苏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老护岸加固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沿运河的二三十公里步道环通以后,整个岛现在变成了免费开放的区域。
作为保护、展示大运河文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苏州段的大运河全长81.8公里,文化遗产密布。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苏州正式启动“运河十景”建设。根据《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作方案》,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宝带桥、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将汇集为苏州“运河十景”,串珠成链,不断创造大运河文化带新的精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梅剑飞田墨池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