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到情适,遣兴神游沈周与文徵明的吴门
2023/1/10 来源:不详怎么能确诊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0/5832166.html
明代中叶的苏州,农业、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经济繁荣,文人名士会集于此,形成了文化艺术之中心。在人杰物华相互感应之下,产生了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大师,并称“吴门四家”。他们的艺术面貌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艺术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四家之中以沈周为长,“身居林下,名满天下”,不仅吴中诗人画家乐于景从,僧人并四方雅逸闻之踵门,宫中名宦亦折节与其往还。一时名士文徵明、唐寅皆出其门,为“明四家”之首。
沈周深谙古法之源流,宗法元四家,以自家学养融为独特风格,结构谨严,用笔苍劲沉着,墨色浓厚,气韵雄逸。嘉靖间王穉登《国朝吴郡丹青志》,称其画为吴郡画家之神品,列为第一;当时吴宽和焦竑,都推其为“明兴的第一手”。
在沈周崇尚的古人中,五代的董巨与元代的吴镇是他最中意的临摹对象。沈周晚年醉心于吴镇的烟岚意韵,今春大观夜场中的《临吴仲圭夏山欲雨图》正完全体现了他这种笔墨追求。沈周早年所作多为盈尺小景,四十岁后始拓大幅,本幅逾11平尺,用墨神似吴镇,沉郁苍茫。其上有友人吴宽、钱福、杨循吉诸题。清代,本幅著录于归安金石学家陆心源所编《穰梨馆过眼录》中;近代,入藏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君处,出版于《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上世纪六十年代,又出版于弗利尔美术馆东方研究丛书之《石田:沈周艺术研究》。
文徵明是吴派第二员大将,比沈周小四十余岁。他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辈相切磋。其画风细致文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均富新意,独步一时。他的书法无所不窥,“于整栗遒劲中,不失虚和舒徐意致。”
嘉靖二年,54岁的文徵明受李充嗣举荐为翰林待诏。因他不是进士出身,难免受到同僚们歧视排挤,意不自得,三年内三次辞职。直到57岁才归苏州蛰居,致力于诗文书画,以戏墨弄翰自遣,成为吴中艺术的中心人物,门生众多,文笔遍天下。
今春大观夜场中有两件书法长卷皆作于文徵明辞官返乡之后,一为吴湖帆梅景书屋旧藏的《自书怀归诗三十二首》;一为曾入藏辽宁省文物总店的《行书自书诗》。两卷首尾一致,行笔干净利落,毫无懈怠之笔,是他书中佳作。
lot
沈周
立轴水墨绢本
×69.5cm
RMB:9,,-10,,
说明:
1.本幅上有沈周吴中好友吴宽、钱福、杨循吉三人题跋。
2.据《宋元明清名画大观》而知,是轴原为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君旧藏。
著录:
清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卷十六),《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37),第-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年。
出版:
1.《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上》,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文库出版,年。(《宋元明清名画大观》,第99页,广陵书社,年。)
2.《石田——沈周艺术研究》,弗利尔美术馆东方研究丛书第5号,第38页,年。
沈周此图,写幽谷深处竹树环抱之中,有山庄临水,一老者昼堂晏坐,板桥曲径上了无人迹,环境幽静之极而岗岭烟树间一片氤氲润泽,大似王摩诘“山路无雨,空翠湿人衣”境象。画法巨然、吴镇而多用劲直之笔勾干皴石,故风神自具,与二家有别。
本幅上有吴宽、钱福、杨循吉诸题,三人皆沈周吴中好友。杨循吉诗“烟云盘绕气如炊……雨散毫端人不知”,正道着此图笔墨中之佳处。欣赏者能与画家悠然心会,才能享受读画的真正乐趣。杨循吉比沈周小三十九岁,却被引为知己,与吴宽一样,二人友谊终老不变,正是这种艺术上的共鸣所致。
题识:溪抱山围静可家,一家水木自清华。日长晏坐书堆里,燕子飞来触楝花。长洲沈周。
钤印:启南
沈周居所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错列其中,竟日与四方名士如祝允明、文徵明、唐寅、杨循吉、徐有贞等交游唱和,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而其一生中最为倾心相知的朋友,则首推吴宽。据王鏊所作的《石田先生墓志铭》记:“文徵明曰:‘石田之名,世莫不知,知之深者谁乎?宜莫如吴文定公。’”二人交往的数十年间,沈周赠吴宽的书画极多。有著名的《东庄图册》(今藏南京博物院),还有以三年时间倾尽心力的《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
嘉德秋lot号拍品
成交价,,
沈周与吴宽为莫逆之交,可考交往最早时间在天顺七年(),此后二人就经常同游连榻,往还唱酬。《石田稿》中《和吴匏庵所题拙画诗韵》自序云:“匏庵吴太史偶见予画,喜为题,志一过,以故吴人有求于太史者,辄来求予画,以饵之。遂使予之客座无虚日,每叹为太史所苦。……吁,予画不足重,岂太史之重之见借乎?景和装潢成轴,袭而收之,是爱屋上乌也。”从中可知,最初正是因为吴宽喜题周画,所以凡有求于吴宽者,送上一幅周画则可。吴人为求吴宽而争相索画于沈周,更加显示出沈周画作的政治价值和权力价值。
吴宽题:屋底书屏动水光,幽居谁着近林塘。诗翁尽日如闲坐,意匠经营白石冈。吴宽。
钤印:原博
杨循吉与沈周最初相识于成化初年,沈周的《有竹居图卷》上有杨氏的题句。弘治四年,沈周登支硎山,与杨循吉不期而遇,为其作《支硎遇友图》并诗一首。时隔两个月后,杨君致仕,沈周又作七言诗相慰。此后俩人交往更是频繁,或诗文往还,或一起参加雅集活动。沈周的一些画作上,如《千人石夜游图》、《虎丘送别图》等均可看到杨君的画跋和诗。
杨循吉题:叠巘层冈润且奇,烟云盘绕气如炊。伊谁拥褐陶弘景,雨散毫端人不知。此图为石田临吴仲圭之作,乃是一段雨意而未有著者,故为表之如此。弘治乙丑(年),吴城杨循吉在真愚斋书。钤印:循吉、君谦
钱福题:白石青溪夹远居,居人无事只看书。浮云过目山仍在,不许阍通长者车。钱福。钤印:钱福之印、太史氏
杨循吉(-),明代中期苏州的一位奇才。字君谦,号南峰。吴县人。成化二十年(4)进士,授礼部主事。弘治初(8)奏乞改教。后结庐支硎山下,以读书著述为事。工书法,行笔劲健流畅。
钱福(-),字与谦,松江人。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故自号鹤滩。弘治三年状元,授翰林修撰。三年以后告病归家,不再出仕。诗文以敏捷见长,著有《鹤滩集》。
签条:王震题:沈石田山水真迹。白龙山人题签。钤印:王震、一亭父
lot
文徵明
自书《怀归诗》三十二首
手卷水墨纸本
丙戌(年)作
卷首:21×9cm
书法:21.5×cm
RMB:3,,-4,,
1.吴湖帆梅景书屋旧藏。
2.道光进士朱琦(-)后跋。
著录:《文徵明书画简表》,周道振编,第-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题识:怀归诗。徵明自癸未入京即有归志,既而忝列朝行不得即解。迤逦三年,故乡之思往往托之吟讽。丙戌罢归,留滞潞河,检故稿得怀归之作三十有二篇,别录一册以识余志。昔欧公有思颍诗,亦自为集,徵明于公虽非拟伦,而其志则不殊也。
钤印:衡山
文徵明于嘉靖二年因荐赴北京授翰林院待诏,时年五十四岁。性格随和,淡泊好静,过惯了安宁闲散文人生活的他一开始就很不习惯京城明争暗斗危机四伏的官场生活,从他现存的家书、诗文中经常能见到他浓烈的思乡情绪。嘉靖五年丙戌,任满三年他即匆匆告归。
此卷即作于返乡途中,书写了他在京期间所作的怀归诗三十二首,诗中他把进翰林院称之为“老去入樊笼”,虽近天颜,得赏宫苑之美,仍自叹“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旧在故乡。”“何当便买扁舟去,笠泽东头有钓矶。”
后来,思乡近于苦恋:“连日惊魂殊不定,尽随乡思绕吴山。”对于当初应召赴京,十分后悔:“丘园耕读平生计,一念差池万事非。”所以,当他五十七岁允准回乡,自然是身心一畅。
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
书写这些怀归诗时,更会有跳出樊笼的快感,故笔底流畅,俯仰自如,美不胜收,是他书中精品无疑。其诗,对文徵明的生平行状及思想态况,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珍视。旧为吴湖帆所藏,以素纸装裱,大方雅致,与文氏的志趣甚合。
原保管者编号和吴湖帆题签
吴湖帆(-)题卷首:衡翁与唐六如同年生,又皆学画于沈石田之门,既同里、同年,又同学,故相知特深。嘉靖癸未年五十四,衡翁以待诏入京,是岁冬,六如即作古人,宜翁入京即有归志也。乡后生吴湖帆记。钤印:迢迢阁
朱琦(-)题:桂生仁弟将赴西安省其兄,小住会垣,出示文衡山诗卷墨迹。笔力清峭,诗亦夐绝,凡三十有二章。先生自叙谓欧公有思颍诗别自为集,今亦仿此意作怀归诗别录一册。余因思欧公在夷陵时,与师鲁书云:每见前世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戮,真若知义者。及一旦谪归,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而昌黎亦谓今之士大夫,罢则无所于归。盖甚言归之不易也。故欧公不能忘情于此,而于昌黎亦有贬辞。其后公位益显,作思颍诗见志,而亦未能践其言。衡山先生负当时大名,独能恬于声利,在京师逦迤三年,言归便归,视欧公抑又过之;而先生乃谦言拟非其伦,要其超然于出处之际者,固无愧矣。是卷留寘案头一日,有足感余心者,为志数语卷尾,仍以归之桂生。时道光己酉(年)仲冬,桂林朱琦谨识。钤印:伯韩、朱琦印章
后跋者朱琦,字濂甫,号伯韩,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御史、道台。后辞官南归主持桂山孝廉书院。擅长古文,素有“岭西五家”、“杉湖十子”之称;其诗多写时事、民生,忧国怀民,颇负“诗史”特征。有《台垣奏议》、《怡志堂诗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