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2022/12/23 来源:不详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多年的历史。在中国,饮茶是非常普遍的一个习俗。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陆羽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融入儒、道、佛思想,使饮茶上升到一种精神享受。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与茶有关的诗就有四百余首,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而中国书法的历史和中国文字使用的历史一样悠久。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中国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深厚传统。中国书法在古代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有丰富、完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很多理论著作是书法家艺术实践的总结,极大地影响了后人的书法学习和创作。
由于两者历史悠久,不方便从头至尾一一对比,便着重从唐宋元明三个朝代加以分析。
1.唐书尚法,唐茶筑基。唐代是书法盛行时期,同时也是茶文化大力发展的时期。唐代书法注重技法。这个时期,有笔力险峻的欧体,字字雄浑的颜体,也有极富浪漫主义的颠张狂素。与此同时由于陆羽《茶经》的奠定,远近倾慕,喜好茶的人越来越多,饮茶这一文化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道”。书茶二道都处于一个大力发展的阶段。此间著作请参考怀素的《苦笋贴》
《苦笋帖》又名《乞茶帖》,其中,“苦笋”是一种蔬菜。古时湘一带多有食用。“茗”:茶芽也。即茶树的嫩芽,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后泛指茶。《苦笋帖》为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
2.宋书尚意,宋茶鼎盛。宋代书法由于技法都已渐趋完善。文人们便开始注重书法的意境。纷纷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宋代书法家米芾早年间的书法作品就带有明显的“孤傲厌世“的特点。宋代茶道经过隋唐五代的洗礼,加上禅宗的推动,形成了精湛的品茗艺术。饮茶艺术已臻登峰造极之境。器用制作更细致讲究,植茶技术更是精进,文人将茶元素融入书画诗文的创作,饮茶讲究茶品和饮效,沏茶讲求火候和茶具。二者都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此间书法著作请参考米芾《苕溪诗卷》
《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事后作了这首诗。
3.元明书法尚态,元明茶道追求返璞归真。这一时期书法大家个人首推赵孟。这段时期书法文人大多喜欢临摹古风,而赵孟更是身兼数家之长,独创赵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元代饮茶文化由于蒙古人入主中原,饮茶方式也变得豪迈直爽,返璞归真。民间流行在茶中加入胡桃松子芝麻等饮用。文人墨客则喜清饮。此间书法作品请参考文徵明茶具十咏图
明嘉靖十三年谷雨前三天,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文徵明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饮,自己品评茶叶之高下,自得其乐。画面构图充盈,横狭而纵高,主题突出,笔法细劲,用墨澹雅,蕴藉着浓郁的文人儒雅气质。
因笔者才疏学浅,未能全面介绍,其中观点也较为片面,欢迎各位茶书爱好者加以点评讨论,感谢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