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睡,只一位美人怎么比太真妃子初出浴

2025/1/15 来源:不详

白癜风专项援助 https://m.39.net/pf/a_w4oelgx.html

“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

又到了一年一季风吹柳,海棠花开春意浓的时节。

要说海棠最占春色,并非夸张。海棠被尊为“国艳”,也称为“花中神仙”,有着“花贵妃”的美誉。

“花贵妃”之名源于“海棠春睡”的典故,宋代苏轼《海棠》一诗中有所提及: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袅袅吹拂的东风里,泛着浓浓的春光;雾色朦胧,斗转星移,月亮转到回廊的那一边去了。

我怕夜深了,海棠花也要睡去,岂不浪费了这大好春光。于是特地点燃高烛,来照亮这花儿的美丽容颜。

《太真外传》记载:“明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腋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帝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后世遂以“海棠春睡”形容美人醉姿、睡姿,字虽简而风韵出。比如明朝袁宏道《宫簟》:“华清日高海棠睡,一片温玉沉秋云”,真是温香软玉,娇艳欲滴了。

1.贵妃西子,皆叹不如

苏州拙政园之中春赏海棠的去处,非“枇杷园”里的“海棠春坞”小院莫属了。

庭院虽然不大,但里面垂丝海棠与西府海棠皆有种植,最妙的是这里的花街铺地,全都做成海棠样式,上下呼应,漫步其中,春意烂漫之感油然而生。

既然是两色海棠,那么只用杨贵妃来比拟,就显得不够了,需要有劳“四大美人”中的另一位,也出场衬托了。北宋诗人崔德符亦著有《海棠》一诗:

混是华清出浴初,

碧纱斜掩见红肤。

便教桃李能言语,

西子娇妍比得无?

唐朝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妃子出浴,身披鲛纱,娇倚宝床,肌肤红润,美若天仙。海棠初绽,含蕊带露,斜倚枝头,白里透红,艳盖群芳。的确是堪比贵妃出浴了。

本来是肤如凝脂,但经过一番温泉水滑,于是就见红了,那颜色更加娇艳,纵然是身披碧纱,也难掩丰姿。这与碧叶丛中,千娇百媚的海棠,又是何其相像?

司马迁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倘使桃李能言语,那爱之者就更多了,可即便是那样,也比不上海棠的魅力姿容。

西施浣纱,娇妍无双。但哪怕就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就能比得了眼前这海棠花的盛世美颜吗?

怎么样?太真出浴的娇媚,桃李芬芳的妖娆,淡妆浓抹的西子,全都集于海棠一身了,真是风姿绰约、美艳绝伦!

2.日光穿竹翠玲珑

“海棠春坞”西面是“玲珑馆”,这是“枇杷园”里的主要厅堂。馆名源自北宋苏舜钦的《沧浪亭怀贯之》,这是一首感怀往事,思念离人的怀旧诗: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悰cóng:乐趣)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我在沧浪亭里独自散步,感到没什么乐趣;是登上高台,向四方远望。周边一片秋色,林木已被染红,略显黯淡;日光穿透竹丛照射下来,却愈发显得像翠玉一样碧绿玲珑。

当年我们诗酒结社,可如今酒座早已四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也已凋敝,就好像霜后的梧桐。你那时只是暂且来住,然后又径自去了;自此以后,就没人再陪我醉酒吟诗了。

你看这阳光照进竹林的景象,其实我们平常也能见到,在那一瞬间,也能产生美的感觉。可我们就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日光穿竹翠玲珑”这么美的意境。

“玲珑馆”内匾额写有“玉壶冰”三字,意指人心地纯净,品质高洁。源自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对应的,下有行书对联一副,

林阴清和,兰言曲畅。

流水今日,修竹古时。

“林木成荫,天气清和,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抒发着共同的心声。今时的名园,也有茂林修竹,亲朋欢聚,不输于古时的兰亭雅集。”看下来,这应该是源自《兰亭集序》的集字联没错了。

而下面这一副抱柱楹联,崇山曲水,风流雅集,风格也是一样承自《兰亭集序》:

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

莳花种竹,风流继文画吴诗

这里有环曲流水和崇山峻岭,文人在此聚会,儒雅看来超过狮子林和虎丘山;移栽花草,种植翠竹,风流足以继承文征明的画作和吴梅村的诗篇。

3.开笼放鹤,棹小舟归

“玲珑馆”外柱还曾有一副旧联,虽不押韵,但却很有趣味,值得品读一番:

扫地焚香盘膝坐

开笼放鹤举头看

上联来自张恨水《剪愁集》里的“扫地焚香盘膝坐,半因学佛半因闲”。意境虽美,可如今的庙里,根本见不到和尚清早拿着扫帚,扫净大殿,诵读早课的情景。而真正的信佛之人,在家里的榻榻米上,也一样能盘膝而坐,焚香礼佛。

下联典故出自北宋著名隐士林逋,就是写下不朽名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位诗人。

林逋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梅与鹤是林逋一生至爱,并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上面那首《山园小梅》就是他所有咏梅诗里面最有名的一首。

而至于鹤,据说林逋隐居杭州孤山之后,“常蓄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有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而归。”

怎么样?我们现在有手机和地铁,古代诗人有仙鹤和小舟。孰强孰弱不太好说。但从这番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意境上来说,我们是输的,输得望尘莫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8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