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文人茶的性灵与趣味浅谈兴盛于明代

2023/6/4 来源:不详

<

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借用她方家语而谈茶。也可以说:茶,别是一味。

这里所说的茶,不是以“龙脑和膏”器用“黄金为上”的权贵茶;也不是“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的百姓茶;而是经陆羽发端,兴于唐宋,盛在明清,绵延至今的文人“清茶”。

什么是文人茶?在我看来,所谓“文人茶”,其实就是由文人参与,文人制定标准,代表文人审美趣味的茶。

这事追到最开始,还得从唐代陆羽的《茶经》说起。陆羽《茶经》是现存最早,记录最全面,最系统的茶专著。茶圣陆羽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茶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他以一种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国茶的品饮技艺及原理。比如他是第一个有迹可查的提出要去除“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提倡茶要清饮的人;他认为,“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关于茶的精神诉求,陆羽也曾用一首诗来表达:“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他不羡富贵、不羡权势,他羡慕西江水流过,他羡慕的是“自然”。他追求的是一种人跟“自然”的状态,回归到隐逸精神里面去,人与自然的那种物我两忘。这才是中国茶真正的精神所在,也是我自己喝茶的一个思路。

可以说,中国茶的基调,从唐代陆羽的时候,基本就已经奠定下来了。

直至宋代,从宋徽宗的《大观茶论》等诸多著作中,我们也多可窥见“文人茶”的审美踪迹。但是,彼时的“文人茶”依然是一条暗流,时代的主流大多依然还是依附于皇家贡茶展开,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茶”。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宋徽宗《大观茶论》

直到明初朱元璋废团立散,中国茶进入新的时代。文人茶有了更丰富的发展空间。在晚明士大夫的努力下,文人茶争奇斗艳,开启了以江南茶山为中心,绵延至今的文人饮茶风尚。中国的文人茶才算是有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而这,也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散茶的流行,解放了茶的制作工艺,各地可以因地因时创制名茶。一时间江南名茶云集。天池、虎丘、龙井、天目、碧螺春、松萝等如今依旧名声显赫的好茶,都出现在晚明这个时期。?1;

其次,文人不仅热衷于品茶,更热衷于参与茶的品评与制作,也是这一时期茶叶发展大盛的关键。想起第一次喝到涌溪火青的时候,我就记起袁宏道评岕茶的话,“大约龙井虽香,尚作青草气,天池作豆气,虎丘作花气,唯岕茶非茶非木,稍类金石气,又若无气,所以可贵。”这段话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