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

2023/2/13 来源:不详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行语反映着时代的方方面面,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它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

流行语持续更新,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瞬息万变超越总而言之聚集

B.日新月异跨越归根结底汇聚

C.瞬息万变跨越归根结底聚集

D.日新月异超越总而言之汇聚

2.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克服困难个人才能在其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社会才能进步

B.克服困难个人才能在其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C.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D.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社会才能进步

3.下列填在文中波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

②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

③其选择各有不同。

④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

⑤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

⑥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A.①③②⑤④⑥B.⑤④⑥①③②C.①③②⑤⑥④D.②①③⑤⑥④

二、选择题

4.“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根据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小满已过枣花落,夏叶食多银瓮薄。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A.④②①③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姓徐氏,名枋,字昭法,江苏长洲人。父忠节公汧,崇祯戊辰进士,官谕德。南都立,迁少詹事。乙酉六月,苏州破,正衣冠投虎丘新塘桥下死。

先生弱冠,举崇祯壬午乡试。忠节公将殉国,先生号泣欲从死,忠节曰:“吾不可以不死,若长为农夫以没世可也”。自是,隐居终其身,足不入城市。初避地汾湖,已迁芦区、迁金墅,往来灵岩、支硎间,终于涧上草堂。后人就草堂立祠祀焉。

先生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性峻洁,键户不与人接。书法孙过庭,画宗巨然,间法倪、黄,自署秦余山人。海内得其遗墨争宝之蔡毓荣慕其名具书币属其友人通意却之。汤文正抚吴,屏驺从、徒步造门者再,卒不见,叹息而返。所往来,惟寿民及莱阳姜实节、昆山朱用纯、山阴戴易、门弟子吴江潘耒暨南岳僧洪储数人而已。

先生耐寒饥,不纳人一丝一粟,惟洪储时急而周之曰:“此世外清净食也”。尝绝粮数日,黄九烟造之,出画扇俾鬻于市,无售者,比曰:“此黄九烟诗画也”,乃得银数钱归。

先生豢一驴甚驯,通人意,日用间有所需,则以所作书画卷置簏①于驴背,驱之。驴独行及城闉②而止,不阑出一步。见者争趣之,曰:“高士驴至矣”!亟取卷,以日用所需物如其指,备而纳诸簏,以为常。康熙三十三年卒,年七十有三;遗命不受吊。商丘宋荦③时抚吴,以不得一致赙襚于先生为憾。

所着《居易堂集》二十卷,文辞健拔,无一谀墓酬应之作。

子文止、文行,有父风;早卒。

(《国朝先正事略·选卷四》,[清]李元度)

[注]①簏(lù):竹箱。②闉(yīn):门。③宋荦(luò):人名。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衣冠投虎丘新塘桥下正:整理

B.书法孙过庭法:仿效

C.不阑出一步阑:擅自

D.惟洪储时急而周之周:周旋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得其遗墨/争宝之/蔡毓荣慕其名/具书币/属其友人/通意却之

B.海内得其遗墨/争宝之/蔡毓荣慕其名/具书币/属其友人通意/却之

C.海内得其遗墨/争宝之/蔡毓荣慕其名具/书币属其友人通意/却之

D.海内得其遗墨/争宝之/蔡毓荣慕其名具/书币属其友人/通意却之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戊辰,天干地支之一,顺序为第五位,用来纪年。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纪年历法。

B.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成年礼,戴帽以示成年。源于周朝的“冠礼”。

C.乡试,又称秋闱,第一名称“会元”。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D.赙襚,赠助丧家的财物。在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绝粮数日,黄九烟造之,出画扇俾鬻于市,无售者。

(2)先生豢一驴甚驯,通人意,日用间有所需,则以所作书画卷置簏于驴背。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秀才东游

马戴

羁游年复长,去日值秋残。

草出函关白,云藏野渡寒。

鸿多霜雪重,山广道途难。

心事何人识,斗牛①应数看。

(注)①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标题既交代了人物及其去处,也点明了诗歌送别的题材。

B.诗歌的首联点明了季节,也写出了杜秀才此前经历的漂泊岁月之久。

C.中间两联选取了“草”“云”“霜雪”等典型景物,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D.整首诗寓情于景,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伤之情。

10.联系全诗,概括杜秀才“心事”的具体内容。

五、句子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高山仰止,__________。(司马迁《孔子世家》)

(2)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第七》)

(3)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4)钟鼓馔玉不足贵,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5)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大漠穷秋塞草腓,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7)《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卖血的男人

余华

这天晚上,许三观和一个年过六十的男人住在一起,那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穿着破烂的棉袄,黝黑的脸上有几道被冬天的寒风吹裂的口子,怀里抱着两头猪崽子走进来,许三观看着他把两头小猪放到床上,小猪吱吱地叫,声音听上去又尖又细,小猪的脚被绳子绑着,身体就在床上抖动,他对它们说:“睡了,睡了,睡觉了。”

说着他把被子盖在了两头小猪的身上,自己在床的另一头钻到了被窝里。他对许三观说:“现在半夜里太冷,会把小猪冻坏的,它们就和我睡一个被窝。”

看到许三观点了点头,他嘿嘿地笑了。他告诉许三观,他家在北荡的乡下,到百里来,是来把这两头小猪卖掉,他说:“百里的价格好,能多卖钱。”

最后他说:“我今年六十四岁了。”“看不出来,”许三观说:“六十四岁了,身体还这么硬朗。”

听了这话,他又是嘿嘿笑了一会儿,他说:“我眼睛很好,耳朵也听得清楚,身体没有毛病,就是力气比年轻时少了一些,我天天下到田里干活,我干的活和我三个儿子一样多,就是力气不如他们,累了腰会疼……”

他看到许三观盖了两条被子,就对许三观说:“你是不是病了?你盖了两条被子,我看到你还在哆嗦……”

许三观说:“我没病,我就是觉得冷。”

他说:“那张床上还有一条被子,要不要我替你盖上?”

许三观摇摇头,“不要了,我现在好多了,我下午刚卖了血的时候,我才真是冷,现在好多了。”“你卖血了?”他说:“我以前也卖过血,我家老三,就是我的小儿子,十岁的时候动手术,动手术时要给他输血,我就医院,医院又把我的血给了我家老三。卖了血以后就是觉得力气少了很多……”

许三观点点头,他说:“卖一次、两次的;也就是觉得力气少了一些,要是连着卖血,身上的热气也会跟着少起来,人就觉得冷……”

许三观说着把手从被窝里伸出去,向他伸出三根指头说:“我三个月卖了三次,每次都卖掉两碗,医院里的话说是四百毫升,我就把身上的力气卖光了,只剩下热气了,前天我在林浦卖了两碗,今天我又卖了两碗,就把剩下的热气也卖掉了……”

许三观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呼呼地喘起了气,来自北荡乡下的那个老头对他说:“你这么连着去卖血,会不会把命卖掉了?”

许三观说:“隔上几天,我到了松林还要去卖血。”

那个老头说:“你先是把力气卖掉,又把热气也卖掉,剩下的只有命了,你要是再卖血,你就是卖命了。”

“就是把命卖掉了,我也要去卖血。”

许三观对那个老头说:“我儿子得了肝炎,医院里,我得赶紧把钱筹够了送去,我要是歇上几个月再卖血,我儿子就没钱治病了……”

许三观说到这里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又说:“我快活到五十岁了,做人是什么滋味,我也全知道了,我就是死了也可以说是赚了。我儿子才只有二十一岁,他还没有好好做人呢,他连个女人都没有娶,他要是死了,那就太吃亏了……”

那个老头听了许三观这番话,连连点头,他说:“你说得也对,到了我们这把年纪,做人已经做全了……”

这时候那两头小猪吱吱地叫上了,那个老头对许三观说:“我的脚刚才碰着它们了……”

他看到许三观还在被窝里哆嗦,就说:“我看你的样子是城里人。你们城里人都爱干净,我们乡下人就没有那么讲究,我是说……”

他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我是说,如果你不嫌弃,我就把这两头小猪放到你被窝里来,给你暖暖被窝。”

许三观点点头说:“我怎么会嫌弃呢?你心肠真是好,你就放一头小猪过来,一头就够了。”

老头就起身抱过去了一头小猪,放在许三观的脚旁。那头小猪已经睡着了,一点声音都没有,许三观把自己冰冷的脚往小猪身上放了放,刚放上去,那头小猪就吱吱的乱叫起来,在许三观的被窝里抖成一团,老头听到了、有些过意不去,他问:“你这样能睡好吗?”

许三观说:“我的脚太冷了,都把它冻醒了。”

老头说:“怎么说猪也是畜生,不是人,要是人就好了。”

许三观说:“我觉得被窝里有热气了,被窝里暖和多了。”

于是,许三观得以一夜安睡。

(节选自《许三观卖血记》,有删改)

1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三观卖血的直接原因是家里穷,儿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只想靠卖血去度过难关。

B.许三观的形象十分饱满,既朴实坚韧,又卑微可怜,小说写出了这个小人物在那个时代的苦痛与挣扎。

C.北荡乡下的老头是怕猪冻着才让小猪睡入被窝,后来是怕许三观冻着又让小猪给他取暖,这些情节写出了人不如猪的社会现状,引发了我们关于人性与兽性的思考。

D.余华通过两位父亲无法用流汗钱来给孩子治病,都只能通过卖血钱才能救儿子的命来对那个特定的年代进行审视与批判。

13.“来自北荡乡下的那个老头”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探究许三观卖血这一事件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第七

江弱水

①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Noalis)有句名言:“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诗也如此。席勒在《诗歌的力量》()一诗中说,诗如神秘的精灵,使俗世的事务暂时抛开,让浮世的欢乐沉静下来。诗会引领人们回到往昔幸福的屋檐下,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回到家。

②钱钟书在《说“回家”》一文中,把诺瓦利斯那句德语中的乡愁(Heimweh)更准确地译成“思家病”,并且说:“回是历程,家是对象。历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地方从容安息。”《百喻经》曰:“以我见故,流驰生死,烦恼所逐,不得自在。”我们在人世间历尽了风雨,尝够了辛酸,劳苦倦极,疾痛惨怛,穷则反本,于是不由自主地思念起家乡的岁月、童年的时光,心理上即刻像回到母亲的怀中,被环绕,被呵护,获得一种彻底的安全与信托。

③乡愁与过去、母亲、童年、自然这些名词可以互换,又总是与朦胧、暖昧、惆怅这些形容词相联系,又苦又甜,是一种甜蜜的忧伤,或者如赫尔德所说的,是一种高贵的痛苦。举鲁迅的例子吧,他可不是什么乡愁的人物,对故乡一生爱恨交织,但其现存最早的文字《戛剑生杂记》,是他少小离家去南京进江南水师学堂所写的随笔,却透露出鲁迅的故乡情结同样开始于感伤的行旅。

④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今当至某处矣,此时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故予有句云:日幕客愁集,烟深人语喧。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

⑤诗是乡愁,因为诗也是一种抚慰人心的软力量,像尼采所说的历史一样,具有治愈创伤、弥补损失、修补破碎模型的文化的“可塑力”(plasticpower),能够将过去的、陌生的东西与现在的、亲和的东西融为一体。诺瓦利斯也说过:“个体生活在整体之中,整体也生活在个体之中。只有通过诗,才可能产生最高的同情与合力,以及有限与无限的最紧密的联合。”有关整体性(totality)的问题,是西方哲学的乡愁所指向的古希腊文化的特征,它在现代的丧失,我们后面还要再说。现在要说的是,诗的功能,就是把失散的个体引领回去,与原有的整体重新结合。

⑥诗就是引领我们走向还乡的路,并最后让我们回家止歇。同样喜欢字源学的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说过一段经典的话:诗人的天职是返乡,唯通过返乡,故乡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守护那达乎极乐的有所隐匿的切近之神秘,并且在守护之际把这个神秘展开出来,这乃是返乡的忧心。

⑦如果检视一番中西诗史,返乡的忧心确实是一个重大的主题。《诗三百》里有思乡之情的篇什据说超过五十首,虽然无法确认,但比重很高是肯定的。《古诗十九首》中有六七首都是满怀的乡愁。而一说到唐诗,人人都会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沧浪诗话》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其实何止唐诗如此,宋元明清莫不如此。既然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乡愁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个说起来没完,也没必要,因为两千多年古典的乡愁,所表现的内容与表达的方式基本上不怎么变。变是在二十世纪,乡也出了问题,愁也出了问题。

⑧从世界范围来说,二十世纪的政治和全球化造成了无数人的背井离乡。这些政治难民、经济移民、文化游民,怀着从母体撕裂的伤痛,彷徨挣扎于祖国与异国、母文化与在地文化之间,为身份认同与文化归属而焦虑。这些有着双重外在性的离散者,既不被故乡人承认,也不受移居国接纳。他们对故国和故乡情感之错综复杂,已经完全不同于往昔游子怀乡的那种单纯的恋慕和渴望。本来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有人哀叹:“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日,复我邦族。”“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请父。”这是《小雅·黄鸟》,朱熹说是“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其怀乡之情表现得分外酷烈。

⑨但现代的异国流亡者,面临的处境不是此邦之人善不善待、善不善处的问题,而是漠然无视,了不相干。

(选自《诗的八堂课》,有删改)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的诞生只缘于感伤的行旅,诗引领我们走向还乡的路,让我们回家止歇。

B.乡愁如同历史具有治愈创伤、弥补损失、修补破碎模型的文化的“可塑力”。

C.乡愁在中西方哲学里表现出其整体性,指向古希腊的文化的特征,现代已然缺失。

D.乡愁从时间范畴、世界范畴上来说,所表现的内容与表达的方式没有太大变化。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题新颖,就“诗是一种乡愁”这一论点,以总分总的结构,层层深入,逐层分析诗对于个体的意义。

B.诗如哲学,像历史,文章采用类比论证,彰显了诗、历史、哲学都具有抚慰人心的软力量。

C.文章以“鲁迅的例证”来论述乡愁是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是与目前难于应付的个人状况达成的妥协。

D.文章集中论证了诗的功能,就是把失散的个体引领回去,与原有的整体重新结合。

17.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与诗歌都是一种乡愁,如同神秘的精灵,是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

B.因历尽风雨,尝够辛酸,穷则反本,我们会不由思念起家乡的岁月、童年的时光。

C.诗歌联合了个体与整体的生活,联合了有限与无限,产生了最高的同情与合力。

D.因为守护那达乎极乐的有所隐匿的切近之神秘,而返乡能够解决这一忧心的问题。

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少年的你》上映后,在各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均出现了“现象级”的刷屏,引发舆论对校园欺凌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