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是清官,还是能吏,被雍正称为一代
2023/2/13 来源:不详白癜风怎么控制 http://m.39.net/news/a_5848906.html
在康熙时期,国家相对太平,清廷大力表彰清官,以造福百姓。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但还有一个官员,与他齐名,这就是康熙亲口盛赞“天下廉吏,无出其右”的张鹏翮。雍正帝更是夸奖他是“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
张鹏翮少年时极其聪慧,别人穷经皓首读书还不见得中举,他21岁就考中了进士。因为太过年轻,没有像其他进士一样外放做县官之类,而是留在朝廷历练了十年,担任了吏部郎中,到了三十一岁,才外任为兖州知府。
在这里,他不仅解决了很多陈年已久的案件,更是率先模范,废除了“火耗”。所谓“火耗”,就是指官员征税后,将散碎银子重铸为官银,以其中消耗的亏空需要填补的名义向百姓额外征收费用。其实大部分的“火耗”都被官员中饱私囊了,张鹏翮取消“火耗”,让当地民风为之一变。
后来,张鹏翮又担任了江南学政。在当时,这是一个肥差,开办学堂、聘请名师过手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但张鹏翮却不取分毫,留下了廉洁清正的好名声。在科举考试期间,学政的官府和家里一般都是人满为患。但因为张鹏翮的清名太盛,很多心怀鬼胎的人徘徊很久,始终不敢敲响他的家门。
后来张鹏翮又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依旧尽职尽责,很多棘手的案件,都只能由他去办理。当时,陕西巡抚布喀弹劾川陕总督吴赫贪污百姓的“籽粒银”,朝廷就是让张鹏翮与刑部尚书傅腊塔一起调查。
因为此案牵扯面广,涉及的官员位高权重,很多真相都难以摸清。第一次调查很不顺利,但张鹏翮在陕甘地区一呆就是三年,实地取证,经过重重险阻困难,终于让案情水落石出。这次案件让陕西督抚以下有违法者皆按律治罪。康熙帝了解到张鹏翮的工作后,不由夸赞:
鹏翮往陕西,朕留心访察,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在后来震惊天下的江南科举舞弊案中,江苏巡抚张伯行与两江总督噶礼互相弹劾,这又是一起涉及高官的大案,朝廷还只能派出张鹏翮前去督办。张伯行和噶礼,一个是康熙器重的清官,一个是位高权重的满族亲贵。但是张鹏翮始终不偏不倚,公正妥善向康熙陈述,让皇帝做出了正确的判决。
其实这不是张鹏翮第一次面对噶礼,当年他担任刑部尚书时,噶礼曾经诬告苏州知府陈鹏年,并且说《重游虎丘诗》是反对朝廷。在清朝文字狱是非常恐怖的,很多官员都生怕牵扯其中,对此躲之不及。
恰好此时张鹏翮的儿子还在噶礼手下任职。噶礼毫不客气的放话说:“张鹏翮这次来,如果判得不令我满意,我杀了他的儿子。”
张鹏翮丝毫没有被这种威胁吓到,而是秉公执法。经过调查,他毫无畏惧的向康熙帝做出了“直鹏年而曲噶礼”的汇报。
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历来被认为是天官,是最有权势的职位之一。张鹏翮在担任吏部尚书十年时间,从来没有接受过人说情。这是因为他在家中供奉一尊巨大的关圣像,旁边有周仓持刀而立。当有说情者刚刚开口,他就指指关帝像说:“关帝君在上,岂敢营私徇隐?周将军的刀如此锋利,你难道不怕吗?”
除了廉,他还做了一件彪炳千秋的事情,那就是治理水患。当时黄河泛滥成灾,名满天下的张鹏翮担任河道总督长达八年时间,他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以总督之尊,潜心研究,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亲自到实地进行考查,分别提出“开海口,塞六坝”、“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黄思路,并采取了“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做法。康熙曾多次考问他水利知识,十分赞服,称他是:
鹏翮自到河工,日乘马巡视堤岸,不惮劳苦。居官如鹏翮,更有何议?
更为令人尊敬的是,他将这些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10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雍正三年,张鹏翮去世,雍正帝盛赞他是一代完人,评价之高,无出其右。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