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武昌新建黄鹤楼气势宏伟,苏州虎

2022/7/11 来源:不详

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720/4659346.html

约翰·汤姆逊是晚清同治年间进入中国拍摄的外国摄影师之一,他属于特别突出、特别优秀的那一位。原因有二:一是他的摄影水平很高,其作品既有纪实性又有艺术性;二是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作品数量非常可观。

高品级官僚的家庭。

汤姆逊在中国活动的时间是-年,出版有《中国和中国人》摄影集,我们刊发一组他拍摄的珍贵照片,借助他的作品,来了解晚清同治时代的社会面貌。

广州城里的驻防八旗兵。

清朝初期,出于战事需要,朝廷派遣八旗兵驻防直省各地。年议定广州驻防旗兵名,全部由汉军组成。中期以后驻防八旗逐渐衰弱,晚清时期战斗力全无,已形同虚设。

广州的水上居民。

明清时期南方沿江、沿海地区有一些人终生漂泊在水上,以船或者简陋棚屋为家,以捕鱼或运输为业,称为“疍民”。他们身份低贱,大部分生活非常贫困,不被岸上百姓接受,也不与岸上人家通婚。

小食担。

利用扁担原理改造的小食担,既能扛在肩上说走就走,也能稳稳地放下来为顾客盛上一碗地道的小吃。其实用性与现今的三轮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武昌汉阳门城墙上拍摄黄鹤楼。

这座黄鹤楼年建成,位于濒临长江的黄鹄矶上,是武昌古城十分醒目的地标性景观。汤姆逊到来时,黄鹤楼落成仅3年,看上去还很新,那宏伟的气势,在这张照片中可以感受得到。现今我们去武汉旅游所看到的黄鹤楼位于蛇山顶上,与原址相比向东移动了约一公里,形制上也有很大差异。

妇女用棉花纺线。

这张照片记录了传统的纺织工具和方法,右边的妇女加工棉花,使之松软,并制成棉条,左边的妇女转动纺车,用棉条拉出棉线。在汤姆逊眼中,她们的操作已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机器动力生产。

苏州虎丘塔。

虎丘有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多次下江南,每次都到虎丘游览。不幸的是,年、年两次遭受兵火摧残,从此走向衰落,危塔暮鸦,西风残照,人迹罕至。时隔6、7年,汤姆逊到来时仍然是一幅荒凉不堪的面貌。

两个小朋友吃糖果。

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杂货的货郎,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还在山东农村见过,里面有很多日用品,但我感兴趣的只是零食和小玩具。

挑扁担的鞋匠。

照片记录了一个典型的旧社会鞋匠形象:挑着一根扁担,一头装着小铁锤、小砧子之类的工具,另一头装着铁拐顶和补鞋用的皮子、钉子等物料。走在村庄、街巷,一般不吆喝,拿着拨浪鼓,“蹦蹬蹦蹬”一摇,招揽生意。以前穿补丁鞋司空见惯,人人如此,互不笑话,鞋匠是很常见的职业。

修补木盆的匠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以前家里的很多物品,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用坏了舍不得丢掉,修一下继续使用。现在不一样了,你可曾见过修鞋、修木盆的匠人?

为炳哥打call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