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画家路过枫桥,仿张继写首五言版枫桥夜
2023/5/11 来源:不详手指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1112/4515855.html
公元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陷入了一片动乱当中。隔年六月,眼看叛军来势汹汹,唐玄宗仓皇逃往蜀中,这也直接让长安城中的其他人四散逃亡,尤其在乱世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读书人更是如此。当时的江南时局还算稳定,所以这里也成了很多读书人逃亡的目的地。
在众多逃亡的读书人中有一位名为张继的文人,他才刚刚科举高中进士三年,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便只能仓皇逃窜。一路颠沛流离,感受着世态炎凉,张继的内心悲愁可想而知。当他流落在苏州城外枫桥附近时,正值一个秋夜,他看着眼前的江南景色,内心却是化不开的羁旅之愁,于是便写了下面这首诗。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经典诗作相信不需要我多介绍,大家都很熟悉,毕竟当年在课本中都曾学过。张继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其实并不算有多出名,但就因为这首诗他一诗成名。而这首诗也写火了苏州城的枫桥和寒山寺两个景点,哪怕时隔千年只要有人去这两个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张继的这首诗。
其实张继这首诗写的题材就是羁旅之愁,并没有什么特别。千百年来写这一题材的文人墨客也不在少数,但甚少有作品能媲美张继这首诗。究其原因实在是张继这首诗营造出来意境实在太过美妙,全诗七个意象一气呵成,让张继的愁意虽不浓重却意味隽永,读之萦绕在读者心中久久难以散去。
面对这样的经典之作,历朝历代自然是不乏模仿之作。就像元代诗人孙华孙便曾模仿过一首同名之作,其中两句“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便是对张继诗中意象的化用。除了他,其实在明代有位书画家居节其实也曾模仿过张继这首诗。当时居节路过枫桥,也恰值半夜,想起张继的《枫桥夜泊》不免技痒,于是便模仿张继写了首五言版《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渔火宿江村,何人识此情。变名张俭老,去国蔡雍轻。独树桥头雨,寒钟夜半声。春洲有归雁,无那暗魂惊。
说起来这居节的悲愁也不比张继要少。他本出生于富贵之家,籍隶织局,奈何后来被人诬陷家道中落,变得潦倒不堪,只能颠沛流离成为一个靠卖书画为生的穷画家。
他在这首诗中也表达出来了自己的那种悲愁,而且这种悲愁不被人理解,所以他便想效仿古人隐居山林。看着眼前的独树在秋雨中萧瑟,这不正像独自漂泊的他遍尝人情冷暖吗?再听着耳边传来的夜半钟声,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凄凉。于是黯然想到便是归雁也有个去处,不用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自己是否也应当早点归去,不在这尘世的纷纷扰扰中打转。
居节这40个字的五言诗虽然比不上张继的原诗,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禅意,也算是写出了自己的特色,或许这也是这首诗流传了多年的原因。而居节最终的选择也和诗中表达出来的一样,到了晚年他便半隐居在虎丘南村的一个小木屋中,过着自然闲适的生活。
只是生活不止有“诗与远方”,还有眼前的“柴米油盐”,居节也需要生活。起初他还能拿自己的书画和村里的人换点吃食,但是久而久之,一个小村庄又能换多少次,于是居节的生活越加落魄潦倒。直到他60岁的时候,终于因为穷困寂然离开了人世。
和很多生前声名不显,去世后变得受人追捧的艺术家一样。居节死后,他的画作越来越受认可,被后世所珍视,认为他的画作可以和明朝著名画家朱朗、侯懋的作品不相上下。或许这对于居节来说也是一种慰藉,不过这种慰藉实在来得太晚。他希望自己“春洲有归雁,无那暗魂惊”,只是这样的选择代价太大。
对于居节的这首五言版《枫桥夜泊》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