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情画意,绣色如许运河上的丝路故事

2022/12/4 来源:不详

名城名校,点亮未来!苏州校区是南京大学新百年发展的新起点、新希望、新动力及新平台,将坚持“同等标准、错位发展、创新机制、国际一流”办学理念,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生态环保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强化“新工科”建设。同时,苏州校区招生培养纳入南大人才培养统一体系设置——同一院校代码、同样大类招生、同步分流机制、同享培养资源、同等毕业证书。自年起,小蓝鲸们将从“同一个南大,两个校区体验”转变为“同一个南大,两座城市体验”——坐落太湖湖畔、高新科技城,小蓝鲸们必将在苏州书写一段别样的“双城记”!

在这里,我们将与风物养人,满怀烟火的饮食文化相遇,探索不时不食的舌尖之旅;在这里,我们将穿越天工巧夺的园林四季,踏小飞虹的影,拂仰止亭的雪;在这里,我们将以丝情画意体悟绣色如许,静观缕缕丝线织出大千世界,与蚕桑文化共享奇遇;在这里,我们将聆听绕梁袅音,用双耳拥抱戏曲与评弹的魅力……

人到苏州才有为,人到苏州生活美。四千岁的姑苏城,等待着一场与青春蓝鲸的美好邂逅。

古城门藤葛垂垂,虎丘塔隐入夜空。

余秋雨先生在深幽情思与温润笔调中勾勒出这座中国文化的后院——苏州。在吴侬软语与曲巷流水中,苏州城内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接踵的书肆,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站在历史的此岸回望千年,钟声依旧悠扬,桃花依旧灿烂,而丝绸,永远是古城苏州烙印于深处的风景。

丝源

在源远流长的丝绸发展史上,苏州地区,是中华蚕丝文明星河里一颗耀眼的明珠。

六千年前的阳澄湖南岸,从野生葛中剥出的一层层纤维与纺轮共舞,孕育出一根根串联起人类文明的纱条。

纺轮

伴随着绞纱棒和梭形器的上下穿行,织就的葛布穿越历史长河,在炭化的轨迹下缓缓诉说着千年丝话。

葛布(苏州草鞋山遗址出土)

在太湖以北的钱山漾,五千年前化蚕为丝的神话早已被发现。以家蚕捻合的长丝相互交织,一经一纬中串连的平纹织物,细致光洁,丝缕清晰,这是利用野蚕茧丝到驯养家蚕、掌握缫丝织绸技术的历史性跨越,更是世界早期丝绸文明的重要佐证。

吴江梅堰镇的泥土下,埋藏着时间的结晶。发掘出土的陶器上镌刻着两条蚕形纹饰,这两条关联着太阳大气光象的蚕,沿着千年前的桑叶脉络爬到器物的腹部,又跨越时间的齿轮钻出了历史的厚土。

除在考古发掘出的珍贵实物上透视,丝绸的故事还从文字中缓缓吐露。殷商之时,桑、蚕、丝、帛的字样已被刻在甲骨上,记录着栽桑养蚕的智慧;烽火春秋,农桑富国之大计更是晕在了卷卷简牍里,歌颂着国君心怀苍生的远谋。

后人立于古迹之上,凝视刻进时光的印痕,追寻先人的故事。历史的回响已然散去,而黄沙、泥土与其中的过往仍静静等待着后来者的足音。

丝传

在马可·波罗的笔下,“苏州是一个颇为名贵的大城”,这里“产丝甚饶,人烟稠密”。他穿行于东方威尼斯的水路河街,流连于姑苏城内的清雅丝绣。

他或许登上过宝带桥,

宝带桥

在这座见证了大运河千年繁荣的“苏州第一桥”上,听玳玳河水横流,忆千帆竞发的繁华,望桥边村妇通经断纬,将五彩丝线逐色缂织出雕镂之象。

他或许曾赏过锦帆泾,于水波粼粼中一瞥当年吴王夫差乘锦帆彩漆金花舟畅游的场景,桨声灯影中,古朴苏绣里,彼时的锦帆俪影、彩绸飘翻仿佛又重现于眼前。

他或许曾游行过山塘河,

山塘河

看两岸银勒牵骄马,看水上花船载丽人。闻那生欲遍的菱荷,赏那种仍新的桃李,似与香山居士共住了一回湖堤。举杯畅饮间,袖口上绣着的喜鹊栖枝纹,仿佛留住了眼前的这一道春。

他或许还行至过黄泗浦,

黄泗浦

清晨或傍晚,孑然一身或三五成行,在港口的忙碌与繁华中,踏上栈桥,看平薄的锦罗装进巨轮,远行于蔚蓝之间,编织出苏州独一无二的经纬。

在苏州无数的老桥、无数的运河、无数的港口里,藏匿着无数与丝的故事。正是这些厚重的历史,千百年来,缓缓诉说着苏州风韵的核心。

丝心

在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丝绸之府,矗立着一座百年丝绸古校。

浒墅关女子桑蚕学校

虽几经迁并、更名、调整,浒墅关女子蚕桑学校始终坚守初心,让苏州生产的丝绸如盈盈不绝的春水,经江海河湖汹涌渗透到中华版图的每一寸土地,在神州大地上漾动起了一片江南的色彩。从条件艰苦、举步维艰,到桃李满天、书写华章,女蚕校的百年历程谱写进校歌里,从未被遗忘。

“宁沪苏常,淮海徐扬,膏腴壤,地理辟蚕桑。”

感性清秀、自由逸动的江南啊,有着鱼戏莲叶的丰腴,坊闹半长安的喧哗。在一片繁盛中,智慧的吴地先民早已掌握栽桑饲蚕的技巧,在蚕与丝的缠绕中形成了“人家勤耕种,湖桑接远村”的景象

“女红无害,农事无伤,实业教育此提倡。”

怀着“要改进养蚕业,首先要从改良蚕种入手”的壮志,浒墅关女子蚕桑学校校长郑辟疆以及当地许多实业家、教育家、蚕丝改革家们,继承前人心血,致力于改进蚕丝事业,造就新产业链,引导改良蚕种,振兴一方国业。

郑疆辟

“阳山之阳,我校恢张,挤挤兮乐育一堂。”

浒墅关女子蚕桑学校由私改公,由上海迁至苏州。随着日军的战火烧至苏州,校长郑辟疆一面于上海复课,一面入川在乐山复校。抗战胜利后,女蚕校回到昔日旧址,继续在运河两岸书写着蚕桑佳话,在中国蚕丝生产近代化历程中不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才蔚起,成绩昭彰,振振兮名播四方。”

数年光阴,女蚕校鼎盛发展,收获了荣誉与辉煌,也走出了一位丝绸才女——钱小萍。

钱小萍

她一生心怀锦缎、钟情丝绸:在反复研究试制中,她复原失传织锦《璇玑图》,传为丝界美谈;以满腔热枕与智慧才干,她造就机织毛绒型人造血管,斩获国家专利;魂系丝绸故乡,她创办苏州丝绸博物馆,重放古丝绸光彩。

苏州丝绸博物馆

钱小萍是无数女蚕校学子中的一份子,她衣着旗袍的背影,镌刻着女蚕校的精髓与荣光。

博物馆内钱小萍丝绸文化馆

一代又一代人对玫瑰色梦想的执着,在秀气且有灵气的苏州生根发芽,破土成花。他们让古老的丝绸事业重新闪光于时代,也让中国文化在丝情绣色中织出锦绣华章。

苏州的山水在,古迹在,精魂也留存。

每当夜晚来临,与一轮明月相伴的,依旧有城西酒肆里的悠悠昆曲,和万千织女在城东回应起的一片织机声。

苏州城的版图就是由丝绸织造出来的。辛劳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用五彩的丝线,以街巷为经线,以河流为纬向,以船只为金梭、银梭,织造拓展了自己的锦绣城池。

文编|杨煜、于泽姣、邵镕

美编|朱丽萍

封面

王瑜

责编

梁罗茜、王梓峻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