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钟如何学习中国画丨私享艺术私享艺术
2023/10/30 来源:不详中国人对绘画其实是品格上的追求,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中国人最后会和山川在一起,绘画的根本是对天地和自身的一个感悟。以自身的修养、修行的方式使自己提高境界,这个过程使得文人画家一辈子有走不完的路。中国画很有意思,它是一个观念,如何让自己一辈子持续进步,不在于一个人天资有多高,能画到什么程度,如果讲这个,中国人觉得这个是画工,不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境界。文人画家追求的是一生当中如何获得对个人身心有利的东西,比如,养生的观念——林海钟谈“传移摹写”文/林海钟如何来认识绘画?绘画到底是什么?虽然我一直在中国美院从事教学与绘画实践,学画也差不多有近30年的时间了,好像学了很多东西,如技法、画史、画论等等,但仍然不太明白。这几年回过头来,回到最根本的问题:绘画到底是什么?中国画是怎么回事?山水画是怎么回事?学生们也经常问:“您怎么看中国画?好的中国画用什么标准评判?”。这些问题都是特别朴素的问题,但是有时候我真的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去回答。前段时间,我给学生讲临摹,讲到绘画“六法”里面的“传移摹写”,很有感触,觉得很多最朴素的问题在“六法”的“传移摹写”中已经说清楚了。以前我只把“传移摹写”理解成临摹的概念,要学习绘画,中国人是从临摹先人作品开始的,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但是现在说“传移摹写”就是临摹,就没那么简单了,应该有更深刻的含义在里面;但是我以前没有留意到。林海钟作品虎丘塔首先说“传”。“传”的意味很深刻。起初,我觉得“传”就是学习临本,其实不尽然。“传”应该是传统,是规律。形式上可能就是古画本,实际在其中传递着绘画之道。传统是什么是?是绘画规律,是品格,是认知,是古人与道的契合。什么东西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古人的真知灼见,或者说是他们对于山水的最根本的知见,这是我们后人应该“传”的。比如说“六法”中,“骨法用笔”是绘画的规律,是可以传的;“气韵生动”也是“传”,“六法”本身就是“传”。林海钟作品变相图之一cm×88cm纸本年其次说“移”。古人这个“移”字用得好,其妙无穷。“移”是移情,是方法什么东西能够让你移情,因为这个传统太好了,“移”能让学画者真正地进入传统,与它相应,并得到传承,太妙了我曾经和朋友聊到一个日本人,他是京都艺术大学古画复制专业的教授。我跟他聊天,听他说得很精彩,对我很有启发。他说单纯地复制古画是很没有意思的,但是能和古代作品相融合,那是一种享受。他复制古画的时候,从里面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说摹古不是那么简单的,照着样儿把它临下来,这里面非常有意思。他说得很陶醉,我觉得他得了“传移摹写”的真谛。好作品的确能够让人移情。当时,我想到了曾经读到过的一段关于学琴的故事:老师对学生说,“我教不了你了,我去把我的老师请出来教你。”然后把学生带到海边,老师就划着船出去请他的老师了。第一天没有回来,第二天还是没有回来,到第三天的时候,学生面对大海开始出现“移情”的状态,再弹琴的时候突然就开悟了;其实这种移情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传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谜。用移情的方法去感知、去参求,是有可能与之契合的,这个方法很妙。所以,我当时读了故事就很有启发,因为道出了能够言说的,更有一种不能言说的东西道不出来,那用“移”的方法来学习,这真是我们古人的智慧啊。林海钟作品变相图之二cm×88cm纸本年再次说“摹”。“摹”就是传统感召之下的心摹手追。其实摹写的过程即是一个印证的过程,达到心手相印。学到的东西,时而习之,能有部分相契合,契合之处就是我们得到处,不亦乐乎。“传移摹写”是学习中国画的心法;当你能够心摹手追,去感知所学并与之相呼应的时候,当你能够运用“传移摹写”的心法时,你的心得也就自然而然流淌出来了。林海钟作品变相图之三cm×88cm纸本年最后说“写”。中国画讲究“用笔”,这一点在其他画种里都没有涉及,这反映了中国画的高度。中国人讲究用笔是抓住了绘画的关键,是将开启画道之门的钥匙紧紧地抓在画者手里。而西方人对于用笔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笔触”的概念。中国人认为画是因笔而成的,提出“骨法用笔”,这对笔法的提出,又是一个高度。中国人认为画画必须要懂得笔法,甚至认为画画是有笔顺的,就像写字那样是有笔顺的,一幅画的笔顺和气象代表了画家的生命气象,这是非常高妙的认识。西方人很晚才认识到绘画“笔触”的美感,特别是印象派,但是还远没有达到我们古人的这种认知高度。而中国古人对画中气韵的认知就更高了。林海钟作品变相图之四cm×88cm纸本年综上所述,我认为,以“传移摹写”的方式去承接传统的气脉很重要,是很重要的学画方法中国的中医和武学都是有传承的、而中国的书画传承在什么地方?好像断了一样,传统成为未解之谜,需要我们去参悟。如何来参?有很多方法,各有心得。我论说传承,讲“传移摹写”,并不是否认创新,只是不去专门谈论这个问題,因为不能和绘画之道真正契合来谈“创新”,其实都是空谈。不管是“师古人”或者“师造化”、“师己心”或者“创新”,都是我们的传统,都是方法和途径,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如何通过这些途径真正地明白和印证绘画之道,传承和接续先人的文脉。我希望将来我们的同行朋友和不同行朋友,都是同道,希望我们能有一天通达了,开阔了,明白了,悟道了,成为真正的和大道相契合的人。林海钟作品太行山写生册之一林海钟作品太行山写生册之二林海钟作品太行山写生册之三林海钟作品太行山写生册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