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瓷器艺术风格,胎装饰对宋代的影响

2023/7/16 来源:不详

唐代瓷器艺术在前代基础上做出了诸多开创性的探索,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艺术风格特色更加鲜明。由于瓷器材质可塑性强,制作工艺手法适应性广,所以瓷器可以较为顺利的借鉴金属器、漆器、玉石器等其它材质器物的工艺特点,还可以顺畅的借鉴不同的艺术门类。

例如从装饰手法方面来看,唐宋时期的瓷器借鉴了同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塑、民间美术等。所以唐代瓷器是采用了多元的工艺手法,并吸纳了其它艺术门类的风格特征,最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并对宋代瓷器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代瓷器艺术在唐代瓷器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宋代瓷器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呈现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特点。唐宋时期的瓷器艺术,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高峰,代表着古代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同时唐宋瓷器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梳理出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瓷器艺术风貌。

一、唐代划、剔、刻、印花工艺对宋代的影响

唐代胎装饰比前代更为娴熟,纹饰内容和工艺手法也有所增加。晚唐越窑的划花工艺普遍使用,划花手法流畅,构图饱满,以荷花、忍冬、蕉叶等花卉纹为主,呈现出成熟的艺术风格。五代越窑还熟练运用龙、凤、鹤、鸳鸯、人物、鹦鹉、水波纹等划花纹饰来对瓷器表面进行胎装饰。

出土于扬州城东唐墓的越窑青瓷盘和青瓷粉盒,代表了唐代的剔花装饰工艺的成就。出土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基的越窑青瓷莲花碗则是五代越窑剔花工艺的杰出代表,器物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外壁剔刻莲花花瓣,有着明显的浮雕效果。唐五代的剔花划花工艺也出现在瓷器上,在高浮雕的剔花纹饰上点缀划花,以达到丰富纹饰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五代时期耀州窑借鉴了同时期越窑的剔花工艺,并取得了突破,在整个器物上采用剔花的方式,剔刻出花卉、连珠等纹饰,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以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耀州窑青釉提梁倒注壶为代表,壶身剔刻缠枝牡丹纹,筋叶分明,重叠错落,装饰富丽。

进入宋代以后,剔花由于工艺繁琐而逐渐被弃用,而手法更加简化的刻花工艺成为趋势。刻花工艺在唐代已经有所萌芽,具体做法是用扁平的刀状工具在胎体上刻出花纹,线条呈阴刻状。

宋代开始刻花则大放异彩,耀州窑、定窑、湖田窑、龙泉窑都有刻花器物出现,这当中耀州窑达到了最高境界。耀州窑刻花器物构图饱满,题材丰富,刻制刀法犀利,刻痕流畅,在半干燥的胎体之上,先采用直刀刻下刀痕,再采用斜刀削去胎泥,同时结合篦划纹,题材也十分丰富。

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大量采用模印的方式在瓷器表面施加纹饰,唐代的瓷器上也可以见到这种做法。宋代中期之后,以耀州窑为代表的窑口,逐步将青瓷审美目光聚焦到印花装饰上,制作带有纹饰的陶范,大量采用印花工艺对瓷器进行装饰,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

二、唐代瓷器造形对宋代的影响

唐代瓷器器型进一步增加,成为宋代器物借鉴的基础。唐代瓷器造型首先影响了五代瓷器,五代时期大多数瓷器造延续了唐代的形制,种类也并未脱离唐代瓷器使用范围,分为日用类瓷器、随葬类瓷器、供奉类瓷器等。

五代时期瓷器在唐代的基础上追求更加细致的做工,瓷胎更加轻薄,甚至有釉层厚度超过胎体厚度的情况发生,瓷胎修足改玉璧底为玉环底,足墙升高且圈足内施釉。例如五代时期的耀州窑更是在唐代越窑泥条支烧工艺的基础上熟练使用支钉、支砂工艺烧制瓷器,以达成满釉裹足要求。

五代瓷器的质量也有所提升,瓷器艺术风格更显秀丽,逐渐向宋代瓷器艺术风格变迁。宋代瓷器造型受唐、五代时期瓷器的深远影响。日常用瓷有许多造型与前代接近,仅在部分细节处有所不同,例如宋代执壶与唐代相比,器腹更圆且肩部下移,执壶的流由五代始逐渐变长,壶颈直径变小。

宋代瓷器造型更加小巧精致,胎体也不如唐五代瓷器厚重。根据德应侯碑上称赞耀州窑的瓷器“巧如范金”的描述,对比唐宋时期金银器壁薄质轻的特点,可知耀州窑瓷器胎体之轻便。

同时宋代瓷器更加注重造型的装饰性,广泛运用葵口、菊瓣、出筋、出戟、卧足等结构性装饰手法,同样是受到了唐代的影响。所以宋代瓷器虽然种类增加,工艺有所进步,使用范围也得到扩大,但是其造型原则仍遵循了唐代瓷器的基调。

三、唐代瓷塑艺术对宋代的影响

中国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次陶塑的发展高峰,以低温釉陶塑成楼阁建筑、人物、猪牛羊狗等动物形象。南北朝时期瓷塑发展迅速,在器物上大量使用,主要集中在瓷器的口颈部位,以楼阁、宗教人物、走兽飞禽为主,手法娴熟。

唐代瓷塑继承了前代贴塑艺术的工艺手法,并改变了南北朝时期主要将贴塑艺术用于随葬明器的做法,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用瓷方面。这一时期瓷塑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和人文环境,是珍贵的研究史料。唐代瓷塑的材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也有少量黑瓷,例如耀州窑的唐代瓷塑囊括玩具、实用物、装饰物、明器多种功能。

瓷塑的工艺手法分为手塑和模印,手塑作品轮廓清晰、造型动态夸张,常常装饰在唐代壶类器物的口颈和把手的位置,人物、动物等瓷塑玩具也多为手塑工艺。由于模印瓷塑造型规矩、制作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长沙铜官窑瓷器就以模印贴塑的装饰见长。还有的瓷塑采用模印与手塑相结合的模式。

一些小型独立瓷塑烧制时并不需用专门的匣钵,仅填充在窑位中的空隙之处或大型器物未上釉的内底心即可,充分利用了窑炉空间。唐代瓷塑丰富的造型和窑口种类为宋代瓷塑艺术奠定了基础。宋代瓷塑继承了唐代瓷塑艺术的多样性,并且勇于探索,创造出不少经典的艺术品。

宋代瓷塑根据题材可大致分为宗教神像、随葬用品、日常生活用具、案头陈设及儿童玩具等。由此可见瓷塑艺术已经渗透到宋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代多个窑口均有成功的瓷塑出现,例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湖田窑、吉州窑等,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定窑的白瓷瓷塑和耀州窑的青瓷瓷塑艺术。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件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塑的代表。这两件孩儿枕形制大致相同,脱模以后采用塑、刻、印、划手法塑造出写实生动的婴孩形象,兼备美观与实用性于一体。

耀州窑的瓷塑种类十分丰富,涉及多种题材,人物瓷塑最为突出,包括站立人物、拱手人物、捧物人物、童子、力士、胡人、人形埙等。这些瓷塑多数为合模而成,模具的普遍应用提高了耀州窑瓷塑的生产效率,并且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宋代瓷塑艺术与宋代绘画、雕塑等其它艺术形式一脉相承,带有鲜明的写实风格。

四、唐代绞胎瓷器对宋代的影响

绞胎是唐代创制的一种瓷器艺术装饰手法,唐代越窑、耀州窑、巩县窑均有烧造。是指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胎泥混合在一起,经过叠压卷和,再用工具切下,胎泥的横截面就会出现富于变化的纹理,然后拼合或粘贴在瓷胎表面,或直接拉坯成型,最后罩以孔雀绿釉、黄釉、透明釉烧制而成。唐代绞胎器物一般体量都偏小,多数是造型较为规整的器物。

绞胎工艺呈现出的抽象纹饰,有着十分独特的艺术效果,由于不同颜色的胎泥以多样的方式混杂在一起,绞柔交错,展示出的纹饰或类似水波纹,或类似羽毛,十分美丽。但由于不同颜色的原料收缩率不同,瓷器成型率相对较低,而绞胎工艺又是属于较复杂的类型,难度大、且存世量少,所以绞胎器物一直比较珍贵。

进入宋代以后,绞胎工艺在继承了唐代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胎泥颜色一般为褐、白、黑三种,一般择其中两色相绞,也有三色相绞而成。河南当阳峪窑、巩县芝田窑、禹县钧台窑、山西榆次窑等都有烧造。

以河南当阳峪窑为代表,烧制出的绞胎器物通常以白色与褐色两种胎泥相互绞接,成型后施加透明釉,纹饰或如行云流水,或者如花卉,灵动多变。由于绞胎原料制作工艺复杂,宋代还出现了将绞好的胎泥原料贴在普通胎表面施釉烧造的做法,可以大大节约绞胎原料。另一种节约的做法是将小块绞好的胎泥,作为局部纹饰贴在瓷器表面呈现出精巧的艺术效果。

五、总结

唐代瓷器的艺术风格与宋代有着密切的联系,唐代奠定了宋代瓷器艺术风格发展的基础。唐代瓷器艺术风格的开创性与艺术风格形成过程中体现出的探索性对宋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唐代瓷器艺术风格是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华并借鉴了外来文化而形成的,涵盖了釉装饰、胎装饰、附加金属工艺装饰以及围绕釉层所做的彩绘装饰等多个层面。古代陶瓷艺术装饰手法在唐代得到基本确立,影响到了此后包括宋代在内的多个历史时期的瓷器艺术审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