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虎丘 > 虎丘价值 > > 苏州的桥郭相奎

苏州的桥郭相奎

2023/3/15 来源:不详

苏州的桥

文/郭相奎

水解姑苏悬磴连,

卧姿优雅玉栏杆。

沧桑岁月压驼背,

摇曳扁舟穿半园。

——题记

苏州的桥,是苏州的名片。到了苏州,迫不及待地要一睹苏州的桥。

餐毕,走出小吃店,我问一位当地食客:

“这里有桥吗?”

“什么桥?”

“只要是桥,越近越好。”

那食客笑了笑,指指我脚下,“这下面就是桥。”

左右一望,若有发现,哦,草木荫覆中,一条细水暗流,若隐若现,如不仔细寻视,谁能知道,这脚下就是一个平板暗桥呢,真是骑驴觅驴啊。

苏州的桥,究竟有多少,我问了许多人,大都示出同一个动作,摇摇头,摆摆手,歉意的给出无解回答:“不知道”,“数不清”,“多得很”。

这些无解的回答,正说明苏州的桥太多了。就像天上的星星,天天顶在头上,谁也数不清。

由于新闻职业习惯,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后来还是戴花镜的几个老苏州,给出了答案:“大概有三百多吧”,“估计有五百多吧”,“可能有一千多吧”。

“大概”、“估计”、“可能”,这是新闻上的禁词,但这毕竟是个答案。而且数出有据,都来自于古诗古记。最终,还是在报端看到了一组数字,苏州城区有名的桥五百,无名的桥五百,计千之多。

自古以来,苏州桥多。唐·杜荀鹤诗:君到苏州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白居易诗: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宋·杨备诗:画桥四百。南宋《平江图》记有三百五十九座桥。《中吴记闻》记有三百六十桥。清末史料记载:城内三百零九桥,城外桥七百。当时,平均每平方公里十五座之多。而以水城著称的威尼斯,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零点六六座。如果把苏州称之为桥城,毫不夸张。

改革开放,随着苏州版图的扩大,有名有姓的桥,已达三万二千多。

苏州人真是与桥有缘,难分难解,日夜享受桥福。可谓头枕桥,脚蹬桥,睁眼桥,闭眼桥,前也桥,后也桥,左也桥,右也桥,上也桥,下也桥,后脚离开桥,前脚踏上桥。小巷深处,大街尽头,东西南北中,四面八方,处处都是桥。

这正是: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

苏州的桥,虽赶不上赵州桥、卢沟桥的历史名气,不及今日江海大桥的雄伟气魄,不如都市立交桥的豪华现代,但座座古韵悠悠,质朴素雅,小巧玲珑,千姿百态,造型优美。每座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每座桥都有自己的典故传说,每座桥都是一件精湛的工艺品,如日月一样灿烂辉煌,让人折服。可见,我们古代人的造桥工艺,是何等之高啊。

最有名的枫桥,诗积如海,扬名中外;最古老的乌鹊桥,建于春秋,堪称桥中寿星;最长的宝带桥,五十三孔,长达三百余米;最高的吴门桥,突兀如山,高达十米;最小的引静桥,两三步之短,半步之窄……无论什么样式的桥,都竭力张扬着自己的特性。单孔如镜若月;双孔如蝶似燕;多孔如珠如链。高桥凸架,矮桥伏水,拱桥如虹,直桥横笛,大桥雄伟,小桥玲珑,廊桥豪华,房桥悬空,暗桥似无……无论大小,无论高低,无论长短,每座桥都展示着个性与共性。

最密集的古桥区,恐怕要属同里河吧。水乡同,五湖围,东西南北处处桥。三步一桥,五步两墱。同里河长不足十公里,古桥七十二堍半,平均十米一桥,最近处只有几米,星罗棋布。东西南北水,回转相接,四面八方桥,桥桥相望,朝夕相处,含情脉脉,和谐相厮,刚柔相切,千百年来,不畏风吹雨打,始终如一。

七里山塘的桥,可能典故最多。清时,古迹达五百多处。走进七里山塘,就走进了历史长河,走进了古桥的博物馆。

七里山塘,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所开掘。西起虎丘,东至阊门,七华里之长。河畔有一长街,叫山塘街,与河平行。河街之间,夹着一排明清古宅。家家前街后河,临市依水。街上店铺林立,人流如织,河上游船穿梭,碧波轻荡。

山塘街古有苏州第一名街之称。街头河畔,竖一御碑,碑文“山塘寻胜”,系乾隆游江南时所书。相传,乾隆对七里山塘情有独钟,回京在颐和园后湖坊,照七里山塘风情,克隆了一个苏州街。

河上石板古桥七座,河两侧竖贯堤上,各有古桥八座,共有二十三座,宛若二十三个明镜,二十三个太阳,二十三个月亮,二十三道彩虹,展耀璀璨。临河明清古宅,逢节红灯笼高悬,与桥影一起映入水中,轻轻随波荡漾。

山塘河边,枕着古老的小桥,一条条被岁月磨得珠圆玉润、溜光油滑的青石小路,伸进了弯幽的深巷,伸进了悠远的历史深处,伸进了古朴,伸进了今天,也伸进了未来的光明。两旁一栋栋粉墙黛瓦古宅,孤而不独,由白墙串起。走进这窄巷瘦道,展开双臂,宽处双手即可触摸到两边的墙壁,窄处两个胖人相遇,需侧身让过。

素装乌发,遮不住沧桑岁月,门当户对,挡不住今日春风。半掩的大门,传出吴歌竹丝,高高的门槛,漫过摩托、空调、冰箱。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黏合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就像一首律诗,其韵无穷。

河上,横架着圆拱古桥,贴水的明清古宅,泛绿的鸳鸯黛瓦,褪色的粉墙白壁,临水的石栏水驳,若即若离的翅角飞檐,炫耀着各自的历史与价值。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无论大与小,高与低,曲与直,伸与缩,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刚与柔,错落有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厮守,自然和谐,自由统一,缺一不可,多一有赘,是一个完美的几何组合。

七里山塘,水流缓缓,驾一叶扁舟,唱一首吴歌昆曲,拨开依依垂柳,划过古桥幽洞,穿过历史时空,顿时不知身处何年何处,疑是桃花源,又似是仙间。美景醉人,柔撸醉人啊!

如此美景,如此画意,难禁古诗抒怀:

斟酌桥头花草香,

画船载酒醉夕阳。

桥边水作鹅黄色,

也逐笙歌过半塘。

平塘春水绿如渑,

赢得桥留斟酌名。

桥外酒帘轻扬处,

画船萧鼓正酣声。

苏州,古城苏州,园林苏州,水城苏州,更是桥城苏州。苏州的美,离不开小桥。如果说苏州是一颗历史明珠,是一颗中国明珠,是一颗世界明珠,那苏州的小桥,就是这颗明珠上的明珠。

桥,苏州的桥,披星戴月,承载着历史,承载着苏州。桥,苏州的桥,是诗,是画,是歌,歌不尽的繁华,画不尽的梦,吟不尽的诗。桥,苏州的桥,流过无数春华秋实,踏过无数苏州儿女。

不管岁月如何流逝,不论世事如何变迁,纵然经过千年时空的冲刷,也难苍老她的风韵,也扭转不了她永恒的优美身姿。

看,再看;想,深想;像,多像,小桥多像位沧桑的老人——慈祥、善良、辛劳、伟大的苏州老母亲。那深沉的目光,凝视着苏州的变迁,那张圆润的口唇,谆谆教诲着苏州儿女,那高圆的鼻孔,为苏州大地呼吸,那灵敏的耳朵,倾听着苏州前进的脚步声。

老母亲呐,您太累了,您高高拱起的脊背,那就是印证。弯着腰,驼着背,不辞辛劳,不厌其烦,把儿女们背来载去。不论昼夜,不畏寒暑,一年四季,天天忙碌在风雨中。

千百年来,多少苏州儿女,沿着您的脊梁身躯,攀上辉煌的殿堂,摘下一顶顶桂冠。科举年代,从这小小苏州桥上,走出了五十二名状元,一千五百多名进士;今天走出了五十多位院士。古今,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吴地始祖泰伯,及阖闾、孙武、赵飞燕、陆龟、范仲淹、范大成、唐伯虎、章太炎、叶圣陶、陆文夫,举不胜举。哪一个不是在您怀中长大,哪一个不是沿着您的肩膀攀登。

目光,由苏州的辉煌,再折回到苏州的水与桥。桥因水生,桥为人设。苏州这么多的桥,自然源于水。据说,苏州的水面积,占城区的近二分之一。大湖小泊,三百多个,长河短塘,两万多条,难怪有东方威尼斯之称。那无数的河塘,就像青藤绿梗,遍地盘爬,那无数的小桥,就像这藤梗上,开出的无数的花朵,争奇斗艳,展彩溢香,永不凋蔫。

千河万水解苏州,万拱千桥纵横连。苏州这块土地,被河塘分割成无数条条块块,又是无数的桥将其连在一起。苏州离不开桥,桥也离不开苏州。假若没有桥,那苏州会是什么样子呢?那一定会被摆弄得支离破碎,披头散发,那一定是个寸步难行的瘫痪儿,不能自理的弱智。那还叫苏州吗?那还会有苏州的昨天、今天、明天吗?

桥,伟大的苏州小桥,欣欣而立,慰慰而在,立得辉煌,在得惬意。风雨千秋,职守百年。与苏州同在,与日月同辉。

桥,苏州的小桥,有了您,才有了苏州的辉煌;有了您,才有苏州的今天;有了您,才有了苏州的人杰地灵。

小桥流水染然黑白,古桥浮影,刚柔两性。如果说水是苏州的灵魂,那桥就是苏州的风韵;如果说黑白是苏州的永恒标志,那小桥就是苏州不变的符号。当然,黑与白是苏州永远的特色;当然,小桥流水是苏州永远的坐标,永远的历史记忆。

不知我是否读懂了黑白苏州,不知我是否读懂了小桥沉影。

一纸剪影,美不胜收;一幅苏绣,精巧锦美;一首古诗,意境深幽;一曲苏弹,吴歌古韵;一部史书,浓缩苏州。

好一个苏州,典型的江南水乡,典型的吴越余风,典型的明清雅韵。

当我理理蓬乱的苍发,踮着一双蹒跚的老腿,离开苏州时,留连回头一望——倾城黑白,韶华不尽,小桥流水,无限风月。

啊!苏州,一城黑白,倾城春色,半城秀水,万座幽桥。

苏州真美,小桥真美。

苏州,小桥——

我还会再来看您;

也许,也许,我会在梦里再来!

(注:作品来自《今日戎盛》微平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