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本在今天意义何在金石不朽书写复制

2023/2/7 来源:不详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084137.html

拓本在今天意义何在?在先人意识中,只有吉金贞石不会腐坏,将文字书写其上供后人传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的确是“金石不朽”。时至今日,随着摄影、印刷、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轻易获得善本碑帖的印刷物和电子图片,但金石传拓活动与拓本并未就此消失,对拓本的追逐,仍方兴未艾。

展厅入口

1月12日,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的“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展览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精选百余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的实物,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吴晨分别致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主任、策展人薛龙春介绍了展览背景。浙江大学师生出席开幕式。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致辞

白谦慎表示,图书馆这些年积极收藏金石拓片,非常有利于浙大师生的教学科研。“金石不朽”是薛龙春教授带领相关专业的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和收藏资源,策划的一次带有教学实践性质的展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具有比较强的教育意义。

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吴晨致辞

吴晨表示,金石拓片、拓本是重要的历史、文学文献资料,承载了丰富灿烂的书法艺术,为中华文化遗产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特有的传拓技法能将其原始风貌尽可能地保留下来,非常值得师生去学习、观摩、解读。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主任、策展人薛龙春致辞

薛龙春介绍,自唐代开始的椎拓工艺,使得金石文字以“拓本”的形式进行复制和传播,不同于机械复制,每一次椎拓都与以往有细微的差别,每一张拓片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因此具有了艺术意义。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主持开幕式致辞

从学术的角度说,金石遗文为学者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文献;从艺术的角度说,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代的文字书写,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源。本次展览共分“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金石文献”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商周秦汉”集中展示了商周青铜器与汉代刻石的铭文拓片。椎拓是一种复制的手段,最早的实物见于唐代,据考证,早期的拓片制作以获得可能多而清晰的文字为目标,图像并非这些拓片的重点。而在晚期的椎拓活动中,画像以及青铜器的纹样、器型也成为复制的对象之一。

第二单元“魏晋南北朝”以北魏墓志与造像题记的拓片为中心。一、二单元有些拓本有题跋文字,涉及释文、考证与美学鉴赏,是一种文化衍生与增殖活动,拓本由此发展成为综合了文字、名物、经史、文学、书画与工艺的特殊文化产品。

第三单元“隋唐”展示的主要是隋唐墓志与唐代的名家碑刻拓片。与汉魏碑刻书丹者多不署名不同,唐代自欧、虞、诸、薛以下,名家碑刻层出不穷。这些名家碑刻成为后世顶礼的楷书经典。

第四单元“金石文献”集中展示了宋代以来主要的金石学著作,它们不仅涉及狭义的铜器与刻石,还包含广义的玉器、砖瓦、钱币、玺印、封泥、甲骨、骨签乃至简帛、写本等各种文物。这些图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摹印的图像也可以艺术品视之。此外这一单元还展出部分金石学名家的书札稿本,我们藉此可窥其收藏活动与学术交往。

展览开幕当天,薛龙春为到场嘉宾提供了首场导览;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李俊文、韩秀丽在修复展示室向观众展示了拓片制作工艺;中国美术学院书画文献研究所所长方波为浙江大学师生带来讲座“鉴藏研究取法——艺术史研究视阈中的碑刻及其衍生物”。

策展人薛龙春导览

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李俊文向观众展示拓片制作工艺

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韩秀丽向观众展示拓片制作工艺

方波副教授讲座:鉴藏研究取法——艺术史研究视阈中的碑刻及其衍生物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展将持续至6月30日。

展览部分展品

商戍嗣子鼎全形拓本cm×68cm私人藏

商戍嗣子鼎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后岗一〇号祭祀坑。折沿,方唇,两耳微外移,下腹微鼓,圜底,半空足,足的中腰略束,近马蹄形。口下有扉稜六条,足的外侧上端也各有一条扉稜。口沿下以扉稜为鼻界,饰六组以云雷纹为地纹的对夔兽面纹。足上端饰独立兽面纹,下接凸弦纹四周。器腹内壁有铭文3行30字,为阴文。腹部外面有三条铸范线,底部有三角形铸范线,一足底端有一长方形浇铸口。鼎底部有烟炱痕迹,口沿部分的铜锈上有纺织品残迹。口部一侧开裂。时代属殷墟铜器第四期。

愙斋藏器拓本册33.5cm×17.5cm清光绪拓本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愙斋藏器拓本册页内有三十余枚拓片,除了一件是陶制的南朝官员墓地券拓片外,其余皆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铭文拓片。从印章可知,这些拓片最初由晚清官员吴大澂(—,号愙斋)收藏,后转由吴士鉴(—)收藏。

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地石屏风拓本72.5cm×69cm姑苏王氏寄闲斋藏

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地4号墓石屏风,质地为青石。屏风画面布局分上中下三层,分别线刻有不同形态的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自然。天头上华人德先生用汉篆体题“金石延年”四字,旁记此石屏风的来源,并认为其上的绘画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的“风格极似”。地脚处用带有浓郁隶书意趣的行楷书,抄录了东晋吴地诗人陆机的名作《吴趋行》。此诗很好地描述了吴地的历史风俗,以及孙吴在此立下的基业。题跋的内容、书体,与拓片所呈现出的风格内涵相得益彰。

唐颜真卿书修柳恽西亭记残碑拓本

碑阳:cm×cm碑阴:cm×cm

碑侧各:cm×45cm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藏

修柳恽西亭记碑立于唐大历十二年()四月,颜真卿(—)撰书。出土时自左而右斜向断折,仅存上部,四面环刻,篆书碑额“修梁吴兴太守柳文畅西亭记”分列碑阳与碑阴顶部。西亭位于湖州府治之西、乌程县治之南的苕溪之上,南朝梁天监十六年()柳恽(—,字文畅)再典吴兴时兴造,本年乌程县令李清请修西亭,湖州刺史颜真卿是李的上司,因上表褒扬其美善,得旨后建立此碑。时李清将去任,因此此碑也是一块去思碑。此碑很可能在建立不久之后即倒覆苕溪之中,因受冲刷的程度不一,碑的各个局部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本文图片来源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美术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yaoyanan

rmrbgg.cn,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