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留下的沧桑与繁荣博艺欣欣

2023/1/6 来源:不详

如果运河上有游船,那么循着康熙皇帝当年南下的路,从浒墅关出发,十多里就到枫桥了。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个月夜,张继为避安史之乱南下,乘着一叶扁舟,月夜中停泊在枫桥边,将这里朦胧的月光、凄厉的鸟叫、点点渔火,、悠悠钟声,凝固在他那浓浓的乡愁国忧中,提炼出空灵超世的美妙意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枫桥、寒山寺随着这首七律古诗名扬天下,古运河孕育出了历史悠久、繁荣的商贸古镇。

大运河从浒墅关流至到枫桥,分成两路,枫桥横跨于运河支流枫江之上。枫桥只是一座江南普通的月牙形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唐代,距今至少已有多年的历史,桥西坡踏步二十八级,东坡落于铁铃关内。明崇祯末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都曾修缮过,现存的枫桥为清同治六年()重建的。

据史记载,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故亦名“封桥”。

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村桥,也横跨在枫江上,当年如果此桥的桥名不是三个字,也许张继的诗会叫作“江桥夜泊”。

江村桥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年)由当地人程文焕发起募捐重建,同治六年(公元年)又重建。此桥型古朴端庄,和枫桥南北相望。两桥之间,河面开阔,风平浪静,游船点点,别有一番情趣。桥东堍有南北侧引桥,石桥栏间用砖封砌。拾阶而上,闻钟听风。

铁岭关又称枫桥敌楼,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年)为抵御倭寇而建。据地方志记载,嘉靖三十三年(公元年)倭寇烧阊阎门枫桥一带,“焚掠殆遍”,“积蓄纤悉无遗”。一年后,倭寇又自浒墅关窜犯枫桥。经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寇贼。

明人在《枫桥险要说》中记道:“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倭寇垂涎,往事可鉴。枫桥北近射读、长荡,南通齾塘、太湖。寇之所热中者,城内十一,而此地十九。”为了加强金阊一带的防卫,枫桥敌楼拔地而起,“方广周十三丈有奇,高三丈六尺有奇,下垒石为基,四面瓷砖,中为三层,上覆以瓦,旁置多孔,发矢石铳炮”。平时可以登高僚望,巡视戒备,战时可以举烟报警,藏军固守,与关前的河道、桥梁构成了一道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军事屏障。与铁铃关同时修建的还有木渎、葑门两处敌楼,但这两处均已无存。铁铃关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抗倭遗迹。

铁铃关曾经在清道光九年重修过。此后,年久失修,逐渐残损为一座荒台。惟有拱门上的铁铃关三个字还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铁铃关,是年重修的。面桥的关楼上高悬已故书法家吴进贤书写的御寇安民匾额,柱联为:雄关通浒墅,古寺对寒山。

重新制作的铁铃关金字朱匾高悬于关楼上。关楼内陈列着苏州地区抗倭的文物史料,正中塑造了抗倭名将任环的戎装蜡像,供人们缅怀纪念。 

寒山古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多年间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

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间黄墙照壁上寒山寺三个大字为陶渊明第45代孙,清末著名书法家,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古朴苍劲。

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

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总共有四间房,房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

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

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寒拾殿,就位于藏经楼楼下,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

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

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钟”为仿唐式的古铜钟,总重量为吨,钟高8.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5.米,钟面主体铭文《大乘妙法莲华经》共字,钟面上总共有铭文个字。大钟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

……寺内建筑、遗迹、碑文、传说很多,不及一一道来,感兴趣的朋友可去细细游观。

枫桥古镇位于大运河、古驿道和枫江的交汇处,沿河形成两条市街——枫桥大街和寒山寺弄,随河成市,因水成街,具有独特的水乡风韵。

枫桥古镇地处水陆交通要道,舟楫往来,商旅云集。宋元之际,枫桥市肆已闻名遐迩,明清时期达到空前繁荣。唐伯虎有诗云:“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灯火迷烟雾。”清代,枫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集散地,有“枫桥塘上听米价”之说。

公元年,太平天国进军苏州城,清军放火烧城,使十里枫桥塘化为废墟。

现枫桥镇最繁华的枫桥北街为年改建。古街作为景点开放后,里面有一些苏州本土的民间一人操作表演,展示作品。如苏绣、玉雕、石雕、灯彩、剪纸、文房四宝等。这些民间艺术大师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守护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在这里可以进一步地解读苏州人的心灵手巧,古艺古街相得益彰。

接着,我们在康熙南巡图上看到“半塘寺”,那是船进入了山塘河。

“半塘寺”也称寿圣教寺,位于山塘街半塘桥南,曾是山塘最大的一座寺院。寺始建晋代,绍兴七年(年)重建。清康熙初,布政使佟彭年重修。清咸丰十年(年),太平军战火至佛毁庙损。

同治年间,寿圣教寺更名为龙寿山房。龙寿山房曾供奉元代至正年间(-),半塘寺善继和尚刺血抄写成的《华严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建厂房,龙寿山房殿宇被基本拆除,“血经”连同楠木橱、石龛,一并移至西园戒幢律寺保管。六十年代,半塘寺最后一座殿宇被拆。现已看不到昔日山塘街上最大的一座寺院了。

到了山塘河,不能不说山塘街。

唐宝历元年(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称为山塘街,沿街均为古建筑,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为几落几进构成的建筑群体。

古往今来,山塘向来是帝王、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无论是乾隆康熙,亦或是伯虎秋香,都曾流连于山塘河两岸。

弹词名篇《玉蜻蜓》中的经典段落《桐桥得子》、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和他家的祖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化团体“南社”、野芳浜处的陈圆圆、董小宛,皆与山塘有关。

主要景点有:古石桥,横跨山塘河上的古石桥有7座;古戏台,“山塘雕花楼”;商会博物馆,江南船文化博览馆;五人墓等。很值得细细游玩。

南巡图上还有最后一个点,“关帝庙”。也须简单说一下。

那是在上塘街(山塘街南面),阿黛桥浜上有小石拱桥,名为普安桥。这是苏州最奇特的一座桥,因为桥面上有一座完整的关帝庙。

普安桥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年),清嘉庆十九年(年)重修。今关帝庙旧建筑幸存,但从外面已看不出庙的本色。

桥南10米处原设有跨河戏台一座,与庙门相对。桥畔即为阊门的外关金阊关。庙尚存,惜戏台和金阊关已无可寻觅。

年10月22日,普安桥及桥面的关帝庙被市政府列为第二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