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苏州虎丘游记

2022/11/1 来源:不详

我们继续一边游览景点,一边听着古老神秘、美丽的传说。

二仙亭:原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亭子四周雕刻非常精细、生动。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刻着两位神仙,一位陈抟老祖,另一位吕洞宾。

相传八仙的吕洞宾与陈抟老祖二位神仙在此下棋,一位樵夫挑着一担柴禾下山路过,看到了二位仙人下棋,便在此停下歇息观看,两位神仙棋逢高手,拼杀难解难分,樵夫看完了一盘棋。陈抟老祖对樵夫说:“时间不早了,回家吧”。樵夫起身,一见扁担、柴禾、斧柄都已烂掉。

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已是几百年前的人了。因此有了“仙人一盘棋,世间已百年”那么一句话。

亭中有幅对联:“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说的是,五代时期道人陈抟老祖以善睡出名。一天二位大仙在此下棋,陈抟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一位农夫在此观看,等了好长的时间,待陈抟醒来,睁开眼睛把农夫当成了梦中之人。

农夫反复说明事情的原委,陈抟才知“原非梦“。下联讲的是要深究道教奥秘,才能成为得道神仙。是真是假,无须深究,虎丘山是神仙云游居住仙境之地。

虎丘剑池:二仙亭的右边有一个“别有洞天”的圆门,圆门一侧“虎丘剑池”四个石刻红色楷体大字。书载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因年久石面风化,“虎丘“二字湮没。明万历年间苏州刻石名家章仲玉照样描摹重刻。后人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那么好、漂亮。所以有了“真剑池假虎丘”之说。

还传说唐伯虎与好友祝枝山在此游玩,看见“虎丘“二字年久风化残缺。祝枝山对唐伯虎说:你是江南才子,“虎丘”二字都成这个样子,你重写个吧。唐伯虎凝神看了看,便补写了“虎丘”二字。

跨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骤然有一种“池岸生寒气、空山剑其深”之感。两侧石崖拔地而起、陡峭奇险、一池幽水被锁。狭长的池形,若俯视而看,宛如一把平放着的巨型宝剑。

抬头仰望,一座拱形石桥凌空而悬。崖壁藤萝丛挂,深渊深不可测。更为神秘的是,池下传说是吴王阖闾的墓葬,里面埋藏着他生前所爱的三千把宝剑,由此而取名“剑池”。

我们看到剑池北边露出水面的崖壁,不是自然的山体,而像是人工所砌。传说:下层底面石块是春秋时期所砌,显得粗糙,上面是宋代所砌,显得光滑平整。在崖壁底层池水上面,有一洞口被流水遮掩。

传说这就是吴王阖闾墓葬的墓门。明代唐伯虎随其伙伴来到剑池,(那时大旱池水干枯)从洞口而入,走到里面被几块平整的大石头给挡住了去路。

考古人员曾将池水抽干,进入洞中发现里面的通道被石块堵住,这些石块不是虎丘山的自然山石,而是从外地运来的石头,显然是个人造工程(也验证了传说唐伯虎当年被挡的石块是人造工程所制)。文物部门曾多次想挖掘考古,探究里面是否有吴王的墓葬?但都因它的上面是千年的虎丘古塔。

若要挖掘,是必地面塌陷,虎丘塔倒掉。为保千年古塔,而不能挖掘考古,剑池下吴王的墓葬也成了“千古之谜”。

剑池不仅有传说中吴王的墓葬,还有文人贤达在此游览,抒发情怀,留下的足迹。石崖壁两侧上刻有众多大书法家、文人墨客题写的诗句。

摩崖石刻篆体“剑池”红色大字,是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池的东侧有“风壑云泉”四个行楷,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题。崖壁还有明代吴县、昆山、长洲三县令及唐寅、王鏊等名家石刻记事。

观的是崖壁峡谷渊的景色,品的是文人雅士的诗句,赏的是书法大家的墨宝,听的是轶闻美谈,悟的是千古之绝,虎丘象谜一样让人费解……。

剑池的上空,一座凌空而悬拱形的石桥,站在狭窄的石桥往下看,四周陡峭的崖壁,使人若置身于峡谷之中,底下的剑池仿佛象是一个深渊。有点不寒而栗。在石桥的中心有两小圆形井口(双吊桶井),井口用X形的铁皮固定封上以防误入。这两口悬空的石桥水井,也有着美丽动听的故事及传说。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说的是:山上的僧人为取水方便,在桥上钻了两个孔,轱辘架在两孔中间(用十五个吊桶),一个掉下去,一个摇上来,七上八下。“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成语由此而来。

夫差娶得美人西施,在虎丘山上居住,为了梳洗打扮用水的方便,架起石桥。西施每天梳洗完毕,对着井照镜子,她的丈夫夫差也一起陪同。因此水井称“夫妻井”,也叫“鸳鸯井”。

经讲解员、导游幽默风趣的解说:男子照了帅气更英俊,女子照了皮肤洁白美颜,于是小伙美女纷纷争相对井而照,更有好奇中年男女也伸头。彼此博得大家开心嬉笑,带着愉快的心情继续游览。

虎丘塔: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风格与同一时期的杭州“雷锋塔”相似,被誉为江南二古塔。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年)。塔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高47.7米,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34米,最大倾角3度59分,是中国第一斜塔。

早在明代就出现倾斜,明崇祯十一年,对塔第七层略向西南方向移动,以改变重心,纠正塔身的倾斜程度(在当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我们现在看的到顶部七层,与下边的塔身颜色有明显的区别。

原来仿木结构楼阁,多次遭遇大火已不存在,现在只是砖结构的古塔。年久风雨侵蚀,塔身很多砖块脱落残缺,现看到的塔身有青红两种不同颜色的砖块,青砖是原来的、红砖后来填补的。在五十年代,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对虎丘塔加固休整。

在塔基周围挖了数十个深坑,直到岩层,往坑里灌入大量的混凝士,在凝固后与塔基形成一个整体,减少塔基下降。在塔的外身搭建钢筋架,将塔身紧紧箍住,防止塔身裂开。这才保住了这座千年古塔。八十年代又对古塔加固维修,塔的周围有众多的观测点,监测塔的倾斜变化。

虎丘塔七层八面。讲解员、导游对七层八面的解说,七层:佛教寺庙有句术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在佛教里是塔的意思,即救人一命,可造七级宝塔。八面:即方向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塔系平面八角形,有八面窗户。寓意八面玲珑、八面透风之说。

虎丘塔在维修时,第三层夹层里发现了大批珍贵文物:石函、经箱、铜佛、铜境、越窑青瓷莲花碗等等。在塔边陈列室可见到那些文物,那只仿制漂亮的莲花碗,晶莹剔透,像翡翠玉器般,真碗藏于苏州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在塔的东面,有众多石鼓基座,游客们累了便坐在上面歇息,对大片的石鼓不知为啥用?经讲解、导游解说:原来是云岩寺庙顶柱的基座。当年太平军驻扎云岩寺庙与清军激战、炮火烧掉了云岩寺庙。

虎丘塔下游人如织,特别是在塔底东面(正门)竖有一块石牌,顶上刻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间:云岩寺塔,底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游客们纷纷站在石牌前,拍张游虎丘照片,在此留影。这是顺着中间一条热线景点来到山顶。

虎丘山上的亭台楼阁众多,塔的南面,致爽阁往下到拥翠山庄,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名人轶事,字画、匾额及传说。

塔的对面北边有“御碑亭“,亭里几座大型石碑刻着康熙、乾隆皇帝游虎丘的记载牌文。东面有殿堂长廊,望苏台,可望山下美景,万家灯火。

若要从千人石东边,顺着五十三级台阶,来到大雄宝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祖。两边有弟子加叶、阿难。还有阿弥陀佛、菩萨、文殊、药师的塑像,大殿东西有8尊罗汉像。造型生动,神态传神。

大殿背面一幅气势恢宏,长14米、高5米大型浮雕,上面有“渡海观音”、善财、龙女在其左右,骑着青狮的文殊、还有骑着白象的普贤菩萨,个佛教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游客赞叹欣赏。

千人石东南边“孙武子亭”,亭内有张爱萍将军题写:孙子兵法、克敌制胜,娇娘习武,佳话流传的石碑。

相传:孙武在此为吴王训练宫中女兵,宫女嬉戏,纪律松散,孙武:“三令五申”,身为队长的两个妃子不以为然,为整肃军纪被孙武所杀。吴王蜿惜,孙武即说:“是为江山、还是为美人”。吴王被孙武所言而佩(折)服。所以还有了“三令五申”、“军令如山”、“军法处置”的成语。

山的东南面是万景山庄、六百多盆精品盆景,主要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两个展示区域。

山的东北面参天古树,茂密的树林,幽静的小道。这里还是鸟类的天堂,红头山雀、灰喜鹊、翩翩飞翔的白鹭在这里栖息、繁衍、觅食、鸣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为了更好地保护虎丘山的生态环境,现已划为“鹭鸟生态繁育区”。

若从后山北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茂密树木,一座三门四柱的石牌坊(被称小武当)。前有石桥、中间有青石牌坊、后有假山群,堆叠自然、形象奇特、玲珑剔透。特色类似武当山。虎丘的前山和后山判若两个世界。前山尘世喧闹,后山超凡脱俗寂静,有不同境界之感。

山的西面又是另番景色,大片茂密的竹林、走进林中尤如进了茫茫的林海,竹林中山涧溪流,似有瀑布之感,又有潺潺溪水。微微徐风,飒飒竹音、独特清幽。坐在休闲的亭子里观赏竹景,心境得以舒展放松、清静安逸。

试剑石上,秦始皇为寻宝剑,误劈“白虎”。孙武练兵、太平军驻扎云岩寺炮火激战,血染千人石的凶残。似乎看到了金戈铁马,烽火硝烟。

虎丘塔内的文物,“千人坐“的讲经说法,大雄宝殿供奉佛祖,乃佛门净地。

御碑亭皇上的游览刻记,下榻虎丘山上。二仙亭仙人云游下棋。虎丘山成为仙境之处。

断梁殿斗拱的智慧、虎丘斜塔千年不倒的建筑奇迹。

剑池千古阖闾的墓葬,迷雾重重,未解之谜。

真娘为守贞洁,忱石、憨憨泉的美丽传说动听的故事。

真剑池假虎丘、崖壁文人书法大家的墨宝。

如此众多的古迹及传说,果真印证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之“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