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外之艺塔,塔,塔,塔
2023/7/13 来源:不详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302821.html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大地上有无数的塔,你曾经走近哪一座?
这座塔,等待了千百年,让你去见它。当你站在塔下,这方水土的文脉、几部壮阔的历史、无数人情的悲欢,也都前来际会。
在我们的文化里,对塔向来是极为敬重的。一座塔,世世代代镇守着一片土地。在区位上,塔是一个醒目的地标。在文脉里,塔也占有很重的分量。有塔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仰望。
时代的改变,悄无声息,而又翻天覆地。但是只要能看见塔,我们就知道自己在哪。
塔,是时空里的坐标,里面供奉着人的理想。站在塔下,每一场交流,都是与内心的对话。你反复看这座塔,直到你的心里也装下了一座塔。
(由上至下)
西安小雁塔
郑州嵩岳寺塔
苏州虎丘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一座塔的建立,分为两步:
首先,用砖石或木构,建立起它的塔身。
然后,在历代社会变迁、文学抒怀和世俗生活里,建立起它的文化形象。
汝州风穴寺塔林
中国的古塔,按外形可以分为几种:
朔州佛光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楼阁式塔,最为常见,也是最有中国风格的一类建筑。
楼阁式塔由层层的楼阁和顶端的塔刹组成。楼阁部分是常见的木建筑样貌,也会使用门窗、柱子、斗拱等木构件,或用砖石仿制的木建筑构件。塔内有层层楼梯,可供人登临、望远。
大理崇圣寺三塔
密檐式塔,由楼阁式塔发展而来。
密檐式塔第一层塔身高大,布满具有宗教意味的浮雕和仿木构件。从第一层往上,塔檐紧密重叠,而且内部是实心填充的,无法登临——这也是它与楼阁式塔的最大区别。
北京北海白塔
覆钵式塔,也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佛塔类型,盛行于元明清。
覆钵式塔,下有须弥座,上有瓶状塔身,塔身之上是高大的塔刹。因塔身白色,民间又常称“白塔”。
北京真觉寺塔
金刚宝座塔,因密教的盛行而建造,用来供奉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
这种塔的特征是有一个雕刻着众多佛像的高大基座,基座上方有呈四周围合之势的五座佛塔,并以中间一座最为高大。
北京万佛堂花塔
以上是较为常见的几种塔。
除此之外,还有装饰繁复如花束的花塔、用于高僧墓塔的亭阁式塔、修建于交通要道上的过街塔,等等。
印度窣堵波桑奇塔
塔,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形式,它的渊源来自古代印度。
起初,古印度人筑塔,是为了埋葬佛的舍利,在梵文里,称其为“窣堵波”。后来,印度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在嵌入亭台楼阁体系之后,又衍生出不同的样子,林立于中国大地。
今天看古印度的塔,你可能会觉得,它们跟中国塔完全是两回事:半圆倒扣的坟冢式窣堵波塔,外形低矮,神采黯淡;哪怕后来在犍陀罗地区发展形成的高塔,与中国的楼阁式塔比起来,不仅形象差异悬殊,气质也没有那般壮丽与飘逸。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佛塔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扎下根来,并且在中国文化不断的雕凿下,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融合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外貌上的,还有基因里的。
锦州北镇崇兴寺双塔
如果要找一种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文化对异域文化的吸收、内化与再造,那么,塔是再合适不过的。
在漫长的岁月里,塔能为众生提供庇护和指引,恰恰因为它对世间的一切都是包容的。经历过千百年的兴衰之事,塔在接纳着不同文化的改造,寄托着无数人的感怀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塔也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涵。
一座有生命力的塔,绝不应是守着旧生活的顽固不化,而是既通着来时的路,也能望见未来的方向。塔,是隐藏在不确定性中的一个确定的理想。
泉州东西塔(镇国塔和仁寿塔)
塔在中国的演变,兵分两路:一路是基于佛教意义上的汉化,一路则完全是世俗功用。
塔,曾经像是天国与世俗之间的一个支点,微微摇摆,讳莫如深。北魏名臣崔光,曾强烈反对灵太后登上永宁寺塔,因为他担心,佛塔一旦成为人们观赏美景的平台,就会失去让人虔诚礼拜的崇高和威严,沦为人们的生活基础设施。
许多我们今日习以为常的事情,放在当初,都可能是惊世骇俗的创举——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都应佩服最初那个执意要登上塔、看看风景的人。
塔,是人建起来的,决定了它的命运的,也终究不是严苛的教义,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心之所往。唐宋之后,民间大规模的登塔观赏之风,开始盛行起来。塔,由信徒的宗教迷狂,向世俗生活一路倾斜,变成了人们登高远眺美景、舒展胸怀抱负的平台。
杭州雷峰塔
宏丽的中国塔,仍然在尽力彰显着自身的神圣与崇高,未曾失去它的佛性意味。然而,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浸染下,佛塔的宗教色彩被逐渐淡化,并慢慢与世俗生活相融合。
唐代有一个著名的文化事件,叫“雁塔题名”。长安大雁塔曾是玄奘法师存经之塔。然而,新科进士们热衷于到大雁塔来题名纪念,刻石长存,不为求取佛经,只是希望借些彩头,寄寓未来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佛塔没有了原先的宗教性,但那种永恒的精神,仍然在生活里给了人们不灭的希望。登塔与题名,使其由宗教意蕴浓厚的象征物,变成了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象征,成为了实现人们现世理想的文化符号。
西安大雁塔
塔,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至高点。久而久之,塔也成为了中国风景的一个标志。
城市里的塔,寺庙中的塔,山水间的塔……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方式。除了宗教崇拜,登临观赏、补全风水、地标点景、表彰文风、瞭敌警戒……都是中国塔在现实中逐渐增加的功用,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塔的发展,贯穿着中国文化里的“实用理性”精神。塔,不是严肃淡漠的祭品,而是时刻关切着人间的冷暖,成为一种面向生活的精神昭示。
苏州报恩寺塔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塔为人们保存了一份情怀。
有人会忆起昔日塔下的生活: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喧嚣,没有诱惑,没有堕落,只有热情、诚实、质朴的人……说得好像只有过去的人,才配拥有那座塔。
但是,根据生活经验,任何“过去”,都曾经是“新”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再神圣的塔,也终将置身于最平凡的生活。
塔,可以为我们提供安全感,可以成为人的精神庇护所。但是这一切,首先要由我们自己去寻找。所有的真理都是陈旧的,所有的领悟都是全新的。新与旧之间发生改变的,表面上是人与塔的关系,其实是人与自己的关系。
洪洞飞虹塔
古往今来,建了很多塔,倒了很多塔,建了倒、倒了再建的还有很多塔。每座塔有不同的样式,不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命运。
那些名满天下的塔,还能继续承载多少寄托?那些湮灭无闻的塔,为人间留下了什么印迹?那些重新建起来的塔,还是当初的塔吗?
世界在变化。但是,一座塔对我们而言,永远可以是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最近的东西。我们会带着怀古的心态去看一座塔,同时期待在与时空对话的时候,在自己的心境里叩开一个新的角落。一座静穆的塔,让我们看清时间的样子,读懂存在的意义。
一种文明的伟大之处,或许并不在于它有多么古老,而在于它在哪怕最变幻莫测的局势里,在面临新的交流与挑战时,仍然懂得融会贯通,出入于理想和生活之间,开出新的生命。
我们在塔的身上,所看到的,是历史的命题,也是寻常的考验——要实现这一切,时间与智慧,缺一不可。
一个地域空间,需要一座塔。在一个人的生活维度里,同样需要一座塔。一座塔,告诉我们,去庄重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日常;同时也提醒我们,真正拥有一座塔,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