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国的茶文化明代的茶事书画
2023/7/9 来源:不详明代茶事书画:明代开始,由于制茶技术的改革,茶类品种繁多,饮茶不但更加讲究情趣,而且更加多样化。由于创作題材丰富,茶事书画作品纷纷问世。画家唐寅(-年)的《事著图》,描绘的是文人学士在乡间林下品著的情景。画面青山环抱溪水潺潺,小桥茅屋。
屋内有人把盏品茗:桥上有一老翁挂杖而来,后面跟着一个抱琴的童子,想必是来此品著抚琴。画后有自題诗一首:“日长何所事,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猴丝。”清代仁宗皇帝读此画后,忆及惠山竹炉煮茶,亦吟诗題于画右下角,画上还铃有嘉庆御览之宝”印,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茶事之作。文征明(-年)的《惠山茶会图》,画的是正德十三年(年)清明节时,文氏与好友蔡羽、王守、汤珍、王宠等游无锡惠山品若吟诗的情景。
画前有蔡羽题的《惠山茶会序》,画后有蔡羽、汤珍、王宠等自题的游记诗。这是一幅诗、书、文、画相结合的珍贵之作。仇英(-年)的《松论画图》,画的是两位画家借品茶促思助谈的情景。此画虽并非专论茶事,却抒发了画家尚茶的风俗。还有仇英的《白描罗汉图》,图中的凉亭水阁放有卷书式茶几,上置茶壶、茶杯等茶器,主人在柳萌下把盏品著,自得其乐,把品著陶情绘得入木三分。
徐渭(-年)书的《煎茶七类卷》,上书茶事七类,即:一人品、二品泉、三烹点、四尝味、五茶宜、六茶侣、七茶勋。文后题:“是七类,用卢全作也。中夥甚疾,余临书稍改定之。”作者深知茶理,将品茶技艺用诗、书艺术表现出来,是一幅茶事艺术佳作。丁云鹏(~年)绘的《玉川煮茶图》,图面按唐代卢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意绘成。此图是丁氏在苏州虎丘为陈眉公所作,清代曹寅有题画诗:“风流玉子,磊落月蚀诗。想见煮茶处,颀然扇时。风泉逐俯仰,燕作映参差兴致黄农上,奴若个知。”
陈洪(-年)绘的《停琴品著图》,图中有一儒生停琴明代陈洪的《调琴品茗图》凝思,一雅妇专注读书,桌上有茶壶、茶杯、茶瓶等,表现的是品若悦性情景,是陈氏茶事画的代表作。此外,万历刻本《醒间茶图》,按唐诗创作而成,案上有茶炉、茶壶及茶等物,绘的是唐代诗人皮日体夜半酒醒,让待僮奉茶的情景。年画《茶鹤避烟》,将古人“洗鱼春墨,烹茶鹤避烟联中的“烹茶烟,以年画形式加以夸张表现。画中上部题有“气法炉中火,烹茶避烟之句。
.代举事:清代的茶事书面作品很多,深受后人推。薛怀(生卒年不详)绘的《山补减面清供》,画中有大小茶壶各一把和茶一只,并引五代胡诗:洁牙旧姓余甘氏(注:茶),E封不夜候(注:茶)”题于左上角。此幅茶画虽几近素描,但有诗、书相融,既突出了茶这个主题,又将烹茶要点、茶的功效清楚地告诉给人们青代薛怀的《山窗清供》因此深受茶人称道。
篆知是书法艺术的一个分支。近代著名篆刻家黄牧前曾有一方茶的阳文印,刻有“茶熟香温且自看”几个字,反映的是品茶闻香、悠然自得的神情。另一位清代刻家张在辛,也有一方阳文印,上刻“风软茶香一研花”,把茶香和春风,鲜花相提并论,使人感受到春的信息和茶的馨香。书画大师吴昌硕曾有一幅深沉雄健的篆书横“角茶轩”。落款时还对茶与茶的由来作了简要的说明。
“角茶”乃是“斗茶”之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题书“角茶轩”,很可能是作者认为用茶与书法比赛是一件趣事,表示书高乃是高尚清雅之地。请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黄镇曾有书法作品:“曾记深夜煎雪水,牙痕新月剩团茶”。深夜用雪水煎团茶,说明书法家对煎茶用水的精通与讲究。在众多的清代茶事书画作者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扬州八怪”,他们个个精通茶事,人人尚茶崇茶,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茶事书画作品,为丰富茶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现代都事书画:近、现代,随着多元文化的蓬物兴起和相互交错,在中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一批书画名家,也创作了不少以茶为题材的茶事书画作品。齐白石的《煮茶图》。画面有风炉一个,上置瓦壶,旁有蒲扇、火钳、木炭,表现出作者时山乡生活,以及煮茶事茗的热爱。黄宾虹的《煮若图》。画面有山林润溪,茅屋数间。主人凭栏静思,童子忙于煮茶。桌上茶已备要,正待湖茶品味。画上有题语云:“前得佳纸作为描画,置行中忽忽数年。反块的是作者向往自然,流连品茶自得的心境。博儒的空山煮茶图》。画面无茶事,仅有山居人家,环境清寂。
煮茶之意,尽在画外有题:“西风吹叶,据落满山家,白经无行迹,空山自煮茶。吟文衡山(注:文征明)画意。是一幅忆文征明诗意图丰子恺的《茶舍图》。画面为睛空夜色,一钩新月。舍内凉台边一张小桌,一壶三杯。题语:“人散后,一钩新月水如天。朗度先生清供。”作者反映的是人生情味。傅抱石的《松荫品茗图》。图中营造的是清雅脱俗的品茗意境,画家借一壶清茗,刻画着清。雅宁静的天地。现代以事茶为内容的书画,随处可见,如书法有赵朴初、爱新觉罗·傅杰、启功等等,绘画有刘旦宅、萧劳、丁聪、方成、王伯敏、潘公凯、吴山明等等,真是不胜枚举。他(她)们都为茶文化事傾注了心血,推出了一批茶事书画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