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遍地黄金,园中为何不得赏

2023/2/13 来源:不详

春色如朝笑,秋山若夕妆。秋意,不过是等候漫山霜林,守护一地金黄,色浓裕裕而却却尔。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有记,“银杏株叶扶疏,新绿时最可爱,吴中刹宇及旧家名园,大有合抱者。”红杏,或有出墙之恐。银杏,待秋来之季,遍地黄金叶,为何在园中却不得赏?

旧家名园,除却本是寺庙园林出身的师子林,便只得在怡园、留园中得见,百年长寿,观叶品果皆宜,为何却少用在古典园林中,你是否也曾为此疑惑?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国特产,但早期经典著作中均缺乏有关银杏的详细记载。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被认为是有关银杏名称的最早记载,曰:“华氾檘櫨”,即“华泛枰栌”之意。古同“枰”,枰仲木。

西晋左思的《吴都赋》中则有“平仲桾櫏”,李善注引刘成曰.“平仲之木,实白如银,故无决之”。明代方以智在《通雅》中考证:“平仲,银杏也。一名檘,一名火橐木,白果叶如鸭脚。宋初入贡,永叔有诗纪之”。因此“檘”即“平仲”,亦即“银杏”。

初唐诗人沈佺期在《夜宿毛盘岭》中有“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之句。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引中考证:“檘,枰,即平仲木也。

此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载:“枰即平仲也”,又称“平仲指大树,叶似鸭掌,绿荫蔽日”。宋代梅尧臣的《宛陵集》中记载:“因其叶似鸭掌而得得名鸭脚子”。且将“鸭脚赠远人”予以其友情情义。因形予名,鸭脚、鸭掌和鸭脚子皆是银杏的别称。

庙宇之中,由于佛教之中的菩提树不可适应我国气候,而以松、柏、槐、银杏替代,银杏因而被佛教僧侣称作“圣树”,果作“圣果”。唐代僧人释处默著有《圣果寺》一诗,传世为证,诗曰:“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辟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霉,遥天漫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格致镜原》中做出如下记载,"北人称为白果,南人称为灵眼,宋初始入贡,改名银杏。"由此可见,北宋初期,下人将银杏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因其外形,皇帝赐名为"银杏"。宋代张商英《银杏》有“鸭脚半熟色犹青,纱囊驰寄江陵城。城中朱门翰林宅,清风六月吹帘旌。玉纤雪椀白相照,烂银壳破玻璃明。”而宋代词人李清照在《瑞鹧鸪·双银杏》中写道:“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借银杏雌雄各一,将其比作玉洁冰清、永葆气节的贤士,比作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恋人,贴切而深刻。因而赋予银杏爱情的象征。

其中“居士擘开”则引时下习俗,《岁时广记》卷五引《锁碎录》:“京师人岁旦用盘装柏一枝,柿、橘各一枚,就中擘破,众分食之,以为一岁‘百事吉’之兆。”因“白果”代“柏枝”,现今苏州年初果盘中白果、柿饼、橘子等,也是取宋代“百事吉”的习俗遗意。

明朝,银杏又增“公孙树”一名,《汝南圃史》中有“互十年而生,互百年而兴”之说。因其本身生长缓慢,旧时在没有嫁接技术支持,由苗成树需二十到三十年,清代陈扶摇的《花镜》有载:“言公种而孙得食。”可见其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因由。而郭沫若曾写诗有曰:“亭亭最是公孙树,挺立乾坤亿万年。”赞叹银杏寿命之长。而唐代名僧道案、定易两人合栽一棵银杏,且题联“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可晓其古木高大模样。

以上种种,无论其花木本意,精神寓意(平仲)、形似其叶(鸭脚、鸭掌)、生长特点(公孙树),亦或花木引伸,宗教誉称(圣树、圣果)、皇帝赐名(银杏)、友情(赠友)、爱情(雌雄各一),都抵挡不住其体型高大,不便宅院栽种;叶声萧然,不为人所好;全身是宝,而果糜味重。即便满地黄金,亦难能进私家园林庭园之中。

「参考资料:柯继承、柯怡雯《园林花笺》」

江海燕.银杏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图文编辑:言墨」

「图源:苏州园林、虎丘」

「庚子年冬于云起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