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虎丘 > 虎丘菜谱 > > 沈周,失眠了

沈周,失眠了

2023/1/10 来源:不详

                            

原创莫一奥LCA

外动内静

又是一个失眠夜。沈周起身穿衣,独自拄杖外出夜游。

城内虎丘山,是他常去的地方。远古之时,虎丘为岛,随着潮水涨落而时隐时现,历经沧桑,小岛从海水中彻底涌出,变为了平地上的山丘,于是,后人也把虎丘山叫作海涌山。

《虎丘图》局部明代谢时臣

入虎丘山,行至山路尽头,有平坦巨石,名为千人石。古籍载: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

文中提及的生公,是魏晋时期的高僧道生。他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可通过渐修而顿悟。此种预示着禅宗渊源的释读,虽是得到了诗人谢灵运等人的支持,但却不被同业所接受,一时间,群情大哗,道生被逐出南京。

去到苏州虎丘,依然不被寺院接纳,他只得在法堂外讲经,意外的是,每次“登堂”,巨石上都有成百上千人列坐恭迎。千人石的名字,自此而定。

明代的千人石谢时臣

跨越千年后的明代时期,千人石是会友闲坐或体悟道法的知名景致。沈周深夜出行,其所达之处,正是此地——

夜晚的巨石,映着月光,愈发明快。沈周执杖悠游,短暂停留后回到有竹居,他只取意象化的风景,画出了《千人石夜游图》。图中,唯有花青与淡墨调制而成的浓重叶色,意味着游赏的时段,相较之下,身着淡色长衣的沈周,更加淡然,他漫步石上,静心远观,若有所思,意韵高远而深邃。

《千人石夜游图》局部明代沈周

夜晚的千人石与沈周

完成《千人石夜游图》时,沈周67岁,已患失眠症多年。

之所以选择夜晚独去虎丘,是因为白天的虎丘山与千人石,游赏休憩者众多。读其笔下的小幅画作《千人石图》可知,虽是保持了良好的社交距离,众人围坐的千人石,仍不是一个适合思考的好去处,至少对沈周来说,白日之千人石,不是最佳选择。

白天的千人石明代沈周

与不喜叨扰独自出行的沈周不同,苏轼的失眠,需要与人分享。

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文中的“怀民亦未寝”,最为有趣。友人张怀民是未寝,还是被叫醒后未得寝,我们不得而知,至少,豁达的苏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度过失眠夜的妙法,那就是与友人分享(亦或强制分享)美好。

《千人石图》局部

苏轼的心态,沈周学不来。他为人温和谦逊,乐善好施,对邻里有求必应,却极少麻烦他人。即使失眠,沈周也多是选择自己度过。

66岁时,他写:夜分而寤,神度爽然,弗能复寐。夜分,即是半夜,意思是半夜醒来,十分清醒,无法继续入睡。他披衣至案前,点灯研墨,作《夜坐图》,并于上端题长文《夜坐记》一则。

夜坐图明代沈周

图中高山耸立,巨松挺拔,两峰之间形成峡谷,溪水顺流而下,汇流成一泓潭水。山麓下茅舍数间,屋后新篁掩映。沈周于室中趺坐,拱手静思,烛台与书籍放置一侧,意境清雅。

画毕,他接着写:置书束手危坐,久雨新霁,月色淡淡映窗户,四听阒(q)然。盖觉清耿之久,渐有所闻。

夜雨稍停,月光洒进室内,放下手中的书卷,一片寂静。不久,声音渐起——微风之声、竹叶之声、叶面滑落雨滴的声音、远处的犬声...沈周静以听之,渐有所得。

《夜坐图》局部

老子曾言: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生命均是由无到有,再由有再到无,溯其根本,正是虚静。魏晋时期,虚静观念,由人生哲学进入丹青领域,此后,虚静既是生命的本质,也成为了多数画者创作时追求的状态——在极为平静的状态下,展现事物的美好与丰富。

《夜坐图》局部

晚年的沈周,失眠未有好转。

他在无数次“弗能复寐”中,起身夜游,案前习画,夜坐听音。沈周将本是难熬的夜晚,用作修身之法,并完成了绘画上的重要转变。他的画,笔致沉稳,浑厚简达,其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这样的丰富与气势,可能正出自某个夜晚的阒然。

原标题:《失眠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