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六首,谈谈早冬之霜,孟冬十月,繁霜霏
2023/1/31 来源:不详十月繁霜美诗六首:十月繁霜唳早鸿,十月繁霜见杏花
农历十月,时在孟冬。实际农历十月,是晚秋和早冬更替的时段,往往十月开头,还在霜降节气中,而后立冬节气,下旬,连着小雪节气。
农历十月通常跨越三个节气。往往节气霜降,只有古中国北方开始见霜,小雪节气,只有古中国北方开始见雪有少量冰冻现象。那么整个十月最经典的物候,就是在霜雪之间的过渡时期,一天比一天厚重的夜霜和晨霜。
霜的形成,是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白色结晶。而有霜的白天,往往因为空气中水分减少,而特别晴朗高蓝,反而阳光明丽温暖,昼夜温差拉大。
古人也认识到霜,是雨露的另一种形式。
比如先秦的诗经《蒹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说那凝结在草木上的露水,因为寒冷,而变成了可以看见颜色的白霜。
宋朝易学大家邵雍也谈霜露的关系“天地有润泽,其降也瀼瀼。暖则为湛露,寒则为繁霜。“那么古人将霜和露水和雨水,同样视为自然界中润泽土地的水源之一,只不过霜,要经过太阳的升温才会融化。
在真正的冬雪来临,覆盖大地之前,冬天最常见的降水形式,实际是霜降,而又以晚秋霜降之后,逐步增多和明显,而农历十月恰在这一阶段,所以有着“十月繁霜”的说法。
但是霜和雪不一样,有霜的夜晚和凌晨,虽然寒冷,但是也意味着晴天,无论多么重的霜,都会在阳光里消散。而一天,经历霜寒,丽日,十月之美,在于朝夕变化无穷,寒暖更迭,与景与人,都是一种深邃又明丽的体验。这是孟冬之美。
所以你翻阅古人的诗作,往往有霜的诗词,早冬多于晚秋,十月的重要物候,就是繁霜。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汉末至曹魏·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
很多人喜欢曹操的诗,因为大气厚重。这和民间传闻他是奸雄可两样。
曹操是汉末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有个伟大,就是文学家。通常文人写诗词,注重的是小我的感受,情绪的表达,秋悲冬愁,凄凉悱恻。
来看看曹操的吧。
孟冬十月来临,北风徘徊在田野之上,久久不离开。
天气冷肃清凉,一早上起来,看见繁霜如霏霏的雪覆盖在地面。
往往一般的文人,就开始强调寒冷了,不是说自己衣裳不暖,就是说自己因冷思乡。
曹操此时,也站在户外,听见房舍后的鸡在打鸣,看见早晨瓦蓝的天空,有早行的雁阵。
这是靠近山地的地方,四面宁静,他想到了那些林中的鸟,此时都不再出来,而熊等动物此时归隐深山,在哪个洞穴,开始冬眠了吧。这倒是好,农民们不再担心熊出没,伤害庄稼和人。
他在田野间行走,四处都是霜盖着的稻草闲田,一年最忙碌的春耕秋收过去了,田野安宁荒芜,不再看见农民扛着农具,只看到大大小小的草垛子,人和物都已经归仓。
很多人写到这里,一定是歌咏农闲之美。
但是显然曹操的思路不停留在这里,不耽于这样的安逸。
这么大好的闲置的时光,不能浪费啊,粮食丰收,吃不完,得卖,得打通流通环节,让物质流动起来,增加收入和活力。于是他有了想法,尽快打通道路,吸引客商,将农产品运出去。而且曹操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是相当强的,这种不沉湎安逸的想法,也激励着他,成为一种可为的动力和志气。
别人看到的是十月繁霜的寒冷和安逸,他看到的是十月繁霜下的沉降的物质和人的活力,并且他要激发这种活力。
曹操是第一位大规模实行屯田制的政治家,他招募农民和士兵集约化开垦种植粮食,提升粮食的产量,并且打通交易流程,不但农民有足够的口粮,军粮获得也稳定,有雄厚的实力占据政治军事的优势。在他的辖下,东汉以来因战乱凋敝荒芜的地区,开始恢复繁荣。
“晷度随天运,四时互相承。
东壁正昏中,涸阴寒节升。
繁霜降当夕,悲风中夜兴。
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
重衾无暖气,挟纩如怀冰。
伏枕终遥昔,寤言莫予应。
永思虑崇替,慨然独拊膺。”西晋·张华《杂诗三首其一》
这首诗看起来很晦涩,实际是古人有些对应时段节气的术语,现在已经不用。
实际这首诗写的是孟冬十月的景象。
那日晷随着时间在运动,四季传承轮回。
当东壁这样的星宿在黄昏时,天的中央,那就是代表寒冷的冬天来了。
寒节,就是寒冷的冬季。
就在立冬的那天夜晚,繁霜降落出现在地面,而冷风半夜从北方吹来,越来越大越来越冷。
那屋子里的油灯,在这样的寒冷里摇曳,不再温暖,点灯的油脂,也渐渐凝固。
被窝没有温暖,穿着的衣裳不保暖,怀里如同抱着冰块。
在夜晚辗转难眠,只能抱着膝盖,熬过夜晚。
这是十月忽然而来的寒潮和冷风。他没有准备足够的衣裳和被窝,这个夜晚可就冻得瑟瑟发抖了。
十月繁霜,可以知道夜晚的温度会骤降到零度左右,如果有风,感觉会更冷。
农历十月也是冷空气频繁南下之时,一场降温往往会达到10度以上的落差,这种落差带来的寒冷,古人也有描写,叫做“孟冬寒气至“,就是令人分明能够感受寒冷的气流到来。
西晋时代,生产力有限,棉花没有出现,冬天的御寒保暖措施相当有限,人们对于寒冷,基本都有着切身的体会。无怪他们心情多不大好。
”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
云摇锦更节,海照角端弓。
暗碛埋砂树,冲飙卷塞蓬。
方随膜拜入,歌舞玉门中。”初唐·徐彦伯《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这是十月初寒的天气,送朋友出使北方。
唐朝疆域广阔,且丝绸之路上,多邻邦小国。开边扩土是国家一种稳定的方式,去遥远的国度,缔结友好,也是一种睦邻稳定的方式。所谓凿空,是指的像汉朝张骞主动去往未知的地方,打通一条交往之路。是开拓的含义。
长安的十月,已经早上是遍地白霜,而你却要去往更北的地方。
那北方的云,摇动着出使的节仗,那遥远的海水,反射着行路上的背着的弓箭,那天上,也有如弓的弯月,在寂寥空旷的天海上啊。
我知道你去的地方,是沙漠,飞沙走石,埋没沙漠中孤独倔强的树。
我知道你去的地方,冷风呼啸,卷起塞外蓬草,团团乱飞。
但是我相信你,一定会到达目的地,在玉门关塞,被歌舞包围,迎接你这远来的使者。
玉门关,是唐朝边关,边关之外,就是异域。
无论这个朋友此行,是停留在边塞视察,还是继续前行,离唐朝长安的温和繁华,那是渐行渐远。长安十月繁霜,北关或者已经是大雪,胡天八月即飞雪啊。
站在中原人的角度,十月离雪远着,然而十月繁霜,也寒冷冻人。
是爱国报国的热血和使命感,让他们慷慨前行吧。
”杨子澄江映晚霞,柳条垂岸一千家。
主人留客江边宿,十月繁霜见杏花。”唐·刘商《白沙宿窦常宅观妓》
唐朝的江南地区,则是另外一种带着晚秋明丽的绚烂景象。
那扬子江,澄澈的江水,照映着晚霞,这是早冬,然而依旧,长天秋水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那尚未凋残的杨柳,青青柔韧,垂柳依水,掩映人烟万家。
古人很少写秋柳冬柳。因为的确难写。
垂柳最美丽的当然是春天,但是江南的柳树,凋零缓慢,到了早冬时节,这里依然青翠,掩映人家,说衰柳,并不十分准确,江南的杨柳,是要到隆冬时节才凋谢干净。
而江南的十月,水气充沛,阳光和暖,宛如早春,不但很多小草本如同春天茂盛,很多花木,也会以为又一个春天来了,反季节开花,比如敏感阳光水和温度的桃花,海棠。
而在这清暖的十月江南,这位刘兄,看到的是反季节开花的杏花。
杏树高大,花朵滋润清丽,一树开花的杏花,在江头,沐浴晨霜朝阳,如论花开多少,都有一种仿佛春天归来的幸运感。
杏在唐朝,是登第青云之花,是幸运之花,心情寥落的人,看到冬天的杏花,或可舒缓抑郁,提振心气,相信未来。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中唐·柳宗元《早梅》
农历十月有梅花吗?有。梅花原产于南方的山林,本身适应是就是温暖湿润的山地气候。而柳宗元贬谪湖南永州,广西柳州,这里的山地气候,最容易滋开早梅。
此地花如雪时,长安或者雪如花。
早梅通常是十月早冬开花的梅花。
那梅花开在高高的树枝头,有了梅花的雪白,反而映衬这里的天空格外湛蓝空阔。
那北风飘来夜晚梅花的香气,那繁霜滋润寒梅,早上霜和梅一样的白。
我想折下来送给万里之外的你,只是路程太远,山长水远。
我看着梅花开,梅花落,我用什么来安慰你的思念和牵挂呢?
也的确,饶是唐朝水陆交通发达,也没有当代的保鲜物流,快递小哥,快马加鞭的送,更何况这路费,都不是普通人出得起的。
不过心在魂在,江南无所有,诗里赠早梅。
“寺门归路柳堤东,十月繁霜唳早鸿。
好是日斜人去后,一天红叶下西风。”清·姜实节《虎丘》
唐朝之后一千年,历史进入清朝,然而江南,江山仍旧是那么美好。
自隋炀帝将垂柳遍植运河,垂柳在后来一千多年里,在江南广大地区安家,水乡必有垂柳,处处是婀娜风景。
苏州虎丘,为苏州西山之余脉,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葬于此处,后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几千年后,这里没有老虎,但是山林秀美,原始的红叶树和人工的杨柳遍布山林水岸,红绿照应,丹青美色,就算是冬天,也别有清丽。
早冬的虎丘,从山上的寺庙中下来,沿着杨柳如织的堤岸,缓缓游玩,碧草寒霜的早晨,仰头可以看见从北方飞来的大雁。这是一片适合水鸟栖息的湿地。
最美的却是黄昏之时,斜阳落落,人走过的地方,飘下无数红叶,仿佛是相思,又仿佛挽留。
尤其是江南,红叶在早上和霜同在,以至于人们认为是霜催红了叶子。
霜的作用,对于秋冬的果实有着糖分凝聚的作用,霜后的果实更加甘甜解渴。
霜的作用,对于适合秋冬生长的作物和蔬菜,也有着提升抗寒能力的作用,且霜化作水,滋养土地,是秋冬植物最好的水源。
繁霜,不只是代表冷,还代表清甜,忍耐。
又是十月繁霜季,你见过多少次自然的霜美?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古诗#
初冬明丽美诗五首: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
立冬五首: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