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规划公示古城要复兴

2022/11/11 来源:不详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9125025838172232&wfr=spider&for=pc

昨天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专项规划()》

(公示稿)出炉

公示期截至年11月15日

规划范围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为苏州市域

总面积.32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范围为苏州历史城区

该项规划期末为年

近期目标年为年

苏州将发挥“绣花功夫”

全面推动古城复兴

协同环金鸡湖-独墅湖区域、狮山片区

打造“国际化核心功能区”

在公示稿中

苏州将构建全域性、整体性的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强化苏州“江南文化”核心地位

建设世界遗产典范城市

构建市域、市区、历史城区

三个历史文化空间保护层次

形成涵盖物质和非物质2个方面

包含8个类型的

苏州名城保护内容体系

一起来具体看看吧~

市域历史文化的保护

突出历史文化聚落节点

以水利水运系统、历史水路为脉络

整合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

构建市域“两城、四点、

三带、六廊、四区”的

“大苏州名城”历史文化保护空间结构

形成网络化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促进苏州市域历史文化的整体性保护

两城,即苏州、常熟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四点,太仓城厢、昆山玉山、张家港杨舍、吴江松陵4处老城。三带,即大运河文化带、江南水乡文化带和长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带。六廊,即元和塘-福山塘-白茆塘、盐铁塘-长江古堤和冈身、胥江-娄江、吴淞江、頔塘5条水系,独墅湖-澄湖-淀山湖和沿线大小湖泊组成的1条历史水上商路线路。四区,即环太湖文化景观区、环常熟-阳澄湖塘浦文化景观区、环澄湖塘浦文化景观区、东太湖溇港文化景观区4个文化景观区。

市区历史文化的保护

坚持

“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

方针不改变

激发姑苏区活力

(1)保护自然山水与历史环境风貌。延续和强化“四角山水”城市格局。保护古城周围及太湖沿岸的山体,包括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阳山、穹窿山、东洞庭山、西洞庭山以及光福景区内众多山体与人文景观;梳理和修复太湖沿线历史遗留的古道义路。保护水乡生态基底与风貌,重点保护吴江地区的溇港圩田和塘浦圩田系统,保护望虞河、吴淞江、娄江、太浦河、胥江、元和塘、木光河、浒光河等市区水系和太湖、澄湖、石湖、独墅湖、金鸡湖、阳澄湖、漕湖、鹅真荡等湖面,保护相关水利设施。

(2)保护甪直、木渎、东山等10个各级历史文化名镇,陆巷、明月湾、黄墅等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控制保护古村落,以及盛泽、蠡墅、太平等9个其他未列级保护历史镇村。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包括苏州古典园林退思园;中国大运河(江南运河苏州段)中的胥江和中国大运河(江南运河嘉兴-杭州段)中的苏州塘(即苏嘉运河)2个河段,及宝带桥、吴江古纤道2个运河水工遗存。

(4)保护木渎古城遗址和草鞋山遗址,处理好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关系。

(5)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保护控制保护建筑处。保护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历史建筑处,保护苏州园林37处。保护古树名木、古井、古桥梁、古牌坊、古驳岸、砖雕门楼等历史环境要素。按普查认定结果保护工业遗产、革命文物、百年老校及校园历史遗存、水文化遗产。

苏州历史城区的保护

延续年省政府批复历史城区范围:包括古城和沿山塘线至虎丘、沿上塘线至寒山寺的沿线区域,即一城(护城河以内的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西园留园片、寒山寺片)构成的区域,总面积约19.2平方公里。

一、城址环境的保护

保护“一面望山、七面环湖、多水入城环,四角山水、古城居中”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城市特色,加强与城址环境密切相关的山、水、景观视线要素等历史文化环境的整体保护、控制和管理。

统筹协调历史城区周边地区风貌,在历史城区周边的新城建设中传承、发扬、诠释苏州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

加强“古城-新城”城市整体天际线塑造。保护控制山水城市格局眺望关系,构建展示城市特色风貌的景观眺望系统。确定狮子回头望虎丘(狮子山望虎丘塔)、北寺塔望虎丘、虎丘望苏台望古城、瑞光塔望横山4条看历史景观视廊;保护山体之间互望的看山水景观视廊。

二、整体格局的保护

规划确定“一城两线三片区、水陆并行双棋盘、三横四直环连扣、城河两环天际线”的历史城区历史空间格局、形态保护内容。

保护“一城、两线、三片”的平面形态。

保护由古城城墙、外城河、内城河及城墙环境构成的城市轮廓。

保护双棋盘古城空间格局,河街空间形式和尺度。保护“三纵三横一环”的水网骨架与现存河道水系,再现“三横四直”历史水系格局。分级分类保护历史街巷、特色街道。

保护重要历史文化空间,包括“一府三县同城治”历史行政空间,以及其它重要商业、宗教、文教等传统历史公共功能空间。

保护“塔殿相峙、以点控面”的城市空间轮廓特色,保护由塔、城门城墙、公建、民居街坊建筑群、古桥构成的生动而有韵律的古城天际线及标志性节点。

对子城意象进行保护与提示。

三、城市风貌的保护

保护“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

对视廊进行三级控制。一级视廊包括虎丘塔(山)、北寺塔、寒山寺(普明宝塔)三者互相眺望视廊,北寺塔、瑞光塔互眺望视廊,北寺塔、瑞光塔单向眺望双塔视廊。

加强第五立面的精细化管控,注重整体风貌协调性,提升整体品质。

按区域分级控制历史城区建筑高度,严格按照《苏州市城乡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规定》执行。

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保护

保护平江、拙政园、怡园、阊门、山塘5个历史文化街区,新增划定五卅路、官太尉河-天赐庄2个历史文化街区。整合与优化划定26个历史地段。

五、传统民居的保护

保护苏州传统民居肌理及建筑。保护和延续明清苏州传统民居以院落为单位、进落组合为特点的空间布局模式。保护具有近现代特色的西式别墅、里弄民居及其环境景观。

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以院落为单位,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协商式的更新方式,对其保护利用应与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相结合,与古城人口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延续苏式生活相结合,与产权梳理相结合。

六、功能定位与产业转型

加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引导产业调整优化,提升宜居环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国际高水平的“文化、产业、人居”古城。建设好吴(地)文化核心传承地、苏式生活体验地、园林宅院博览地、国际文化旅游胜地、文化创意集聚地,成为国际化文商旅居高品质融合区。

以“文化”为主线,发展文化新经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打造“百园”、“百院”、“硅巷”等,助力新经济发展。策划特色文化活动,提升历史城区文化交往和文化活动能级。

优化居住功能,提升公共功能服务功能。优化商业功能品质,提优传统商圈业态,激发老字号潜力;突出古城“慢”特质和“精”优势,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产业(业态)经营管控。发展全域旅游,深度发展文化旅游,推动旅游产业精品化、全域化、品牌化、高附加值发展,完善旅游留宿体系。

优化古城人口结构,常住人口容量控制在20-24万人。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轨道+慢行”绿色交通模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古城吸引力,增强居民幸福感。因地制宜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地上地下一体化建设,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完善技术规范,适应古城保护与发展要求。

随着此项规划的编制落实

将进一步适应

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发展需求

提升城市活力

让我们一起期待

苏州古城的华丽蜕变吧

来源:苏报融媒记者王安琪,苏州规划公示网

编辑:小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