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吴语讲述虎丘老街的旧时模样原味姑苏
2022/6/6 来源:不详正月十五闹元宵老编先发幅苏州画家李涵设计的贺卡恭祝各位虎年生风、阖家团圆!李涵先生是《元宵节》邮票的设计者有兴趣的朋友可在链接中延伸阅读疫情突然降临苏州大家的出行又有了限制春天的美景和熙攘的街市成为了我们的念想今天老编要“画饼充饥”为大家讲述一下虎丘老街的旧时模样
虎丘老街的旧时模样
文/郑凤鸣图/于祥祯彬
导读故地重游,冲印店、汤团店、文具店、烟纸店等已经不见了踪影……
周文雍绘从虎丘望山桥往西,到西山庙桥堍,是山塘街最西面的路段了。作为老苏州,我常在这里徜徉。摸着西山庙桥下海涌狸光滑的头颅,时常让我回忆起这里充满市井气息的旧时模样。那时,当地居民称这里为“虎丘老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老街上的家用杂品店当过营业员兼报帐会计,对这里的一店一摊、一房一舍记忆犹新。虎丘老街只有两百多米长。河街相邻、舟车并行,是典型的苏州小巷格局。上岸是一排粉墙黛瓦的住宅。房屋南向面临山塘街,背面就是虎丘山麓,开出后门就可攀登虎丘山。下岸房屋坐南朝北,屋后开门便是山塘河。房屋大多为二层建筑的铺面,下层店面,上层多是仓库或店员宿舍。我所在的家用杂品店就在下岸,推窗能见山塘河水舒缓东流,左看望山桥,右见西山庙桥。望山桥至西山庙桥(民国)望山桥至西山庙桥(上世纪八十年代)虎丘老街最窄的地方仅能容两人擦肩而过。居民、店员频频往来,夹杂其间的是自行车、黄鱼车、手推车。虽然没有电动车和汽车,但是堵车、堵人也是常有的事。杂品店深居老街腹地,到店要挨挨挤挤经过照相馆、菜馆、汤团店、百货店、布店、书文具店、烟纸店和茶馆,遇到这店那店进货、提货,“喉咙口”就更小了。天天走虎丘老街,挤,并快乐着。抬头就是虎丘名胜、脚下便是名街名河。那时这里的游客不算多。有的是到西出口的照相馆买胶卷冲印照片的,会去对面的汤团店吃碗热汤团。偶尔见到的游客定是摄影爱好者、文史探寻者。被他们询问时会有一种莫名的快乐感。记得一次有人问“《玉蜻蜓》里的法华庵是否在这里?金贵生和三师太是否确有其人?”得到回答后,他竟寻迹而去。虽然身在虎丘风景区,却被三尺柜台圈住了身躯,难得有机会好好看看虎丘。有时,我会利用去银行办理业务的职务之便,在望山桥驻足观望片刻,感受一下白居易修成山塘后在此抬头欣赏虎丘的快意。海涌狸时常让人回忆起这里的旧时模样花神庙如今已经搬迁偶尔,捞着一个给虎丘山管理处送货的美差,那就乐不可支了。送完扫帚、畚箕、拖把之类,拿着他们开出的支票,就可以借机在虎丘老街多磨蹭些时间。听听市曹的喧嚣,回答游人的好奇问话,在头山门和二山门之间漫步。西山庙桥每天要经过。花神庙就在西山庙桥南堍。花神的故事很美丽,但是始终没有机会前往。我是俗人,以食为天。正源菜馆倒是常去。这家馆子曾因方志网上的一篇文章而被人们津津乐道。据说当年上海大亨黄金荣也常常光顾,爱吃这家菜馆的“煠(zha)紫盖”。煠紫盖在《桐桥倚棹录》里就有记载煠紫盖在清朝道光年间的《桐桥倚棹录》里就有介绍:将焖肉切成长方形的薄片,外面滚上蛋液,放到油锅里炸制,酥香松脆,口味独特。煠紫盖做法简单,却是正源馆的招牌菜。当然,要做到外脆里嫩,也是吃功夫的。以当年的收入,是不可能常去品尝煠紫盖的,但我还是经常会带食器去那里买面的。由于是老相邻,一碗面至少有一碗半那么多。至于“底交”——面条下藏的焖肉、熏鱼之类,则要看与师傅的交情了。反正我们杂品店的主任待遇不错。周文雍绘
故地重游,冲印店、汤团店、文具店、烟纸店等已经不见了踪影。步行到杂品店的旧址,不由感叹起当年“身居店堂,胸怀世界”的幼稚与天真。据说,虎丘老街将被改造成集住宿、餐饮、茶馆、酒吧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场所,真不知道是该欣喜呢还是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