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盛象始白公,颜氏五人不认怂眺望,姑
2025/4/4 来源:不详公元年,从杭州卸任到苏州任刺史的白居易,刚刚到此,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巡视苏州百街。当他到达今天山塘河的位置时,心中便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是挖一条人工河,打通苏州古城西门与虎丘之间联系。这便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山塘河。
山塘河随后的发展也正如白公所设想的那样,沿河两岸的店铺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从大运河过来的船只在山塘河川流不息,岸边交易的人群摩肩擦踵,人声鼎沸,景象相当的繁华。所以说“山塘盛象始白公”一点都不为虚。
但后来的发展,人们似乎慢慢地淡忘了这位传针引线的红娘———山塘河。紧挨着它的山塘街反而被人们所记住,这也不难理解。当人们谈论起“哪里好玩”“哪里热闹”“东西哪里购买”时,自然“山塘街”的名号就会被多多提起。
山塘街山塘街到虎丘山长约七里,故又称“七里山街”。山街分东西两部分,现在已开发的是东段,西段邻近郊外,自然风貌较多,可以单独游玩,直到虎丘山。
沿着青石板路,我们走进山塘街。首先会经过山塘河上第一座桥———山塘桥。脚下便是千年幽幽流淌的山塘河,河面较窄。两边的房屋也是粉墙黛瓦,木质的二层小楼,一条条石台阶直通河边,人们可以洗衣做饭,或与船工直接交易。屋檐下挂满了红灯笼,喜庆祥和,处处充满了江南风情。
山塘桥拐个弯便是山塘街,旁边就是乾隆皇帝题写的“山塘寻胜”的玉碑楼。乾隆皇帝也是偏爱山塘街,不仅表现在诗词中(好像有九首),更是直接在颐和园中仿照山塘街建造了苏州街,其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虽然山塘街随着商业开发的介入,失去了一些本色,但总体上风韵犹存。
各类当地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叫卖之声不绝于耳。通过川流不息的人群,青石板上的点点压痕,或许我们能捕捉到山塘街往昔繁华的影子。
古韵犹存走进一家丝绸专营店,这里已无外面的嘈杂之声,只有淡淡的昆曲飘然于耳,眼前是蚕丝织就的华丽乐章———苏州丝绸。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暗指的苏州织造,便与苏州丝绸有关,那时的丝绸全是宫廷或达官贵人的代名词。如今,“苏州丝绸、评弹和昆曲”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大件”。
苏州丝绸从店里走出,走一段路便到了星桥。建筑大师贝聿铭赞许的一座桥。主要是站在桥上往两边看,白墙、黛瓦、小桥、绿水和屋檐下的串串红灯笼,还有游动的船舫和船中人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唯美画面,只叫人陶醉。
唯美画面“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站在桥上拍照的人络绎不绝,主要是因为像我这样流连忘返的人多。
从桥上下来,返回到山塘街继续前行,会看到一个古戏台。没有过多的装饰,好像已经闲置。但饱餐风霜的颜色却向人们诉说着它久远的过往和繁华。
闲居生活再往前走,东段的路程便告一段落。前面可以沿河边继续前行,由于没有开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自然风貌。河面变宽,绿树成荫,芳草连连,还有河边洗衣的人们。普济桥和“五人墓”也在这条通往虎丘山的路上。
相传“五人墓”是为了纪念颜佩韦等五位义士,为了营救东林党人周顺昌而被明朝太监魏忠贤陷害,慷慨就义。展示了苏州人民不怕牺牲,大义凛然的一面。
苏州评弹或许你也可以走到山塘街东段的对面去,这里同样充满苏州韵味。一阵阵的评弹和昆曲萦绕入耳,千回百转,如同听觉盛宴,让人记忆深刻。
在悦耳动听的吴侬软语中,登上船舫,在荡悠悠的山塘河上,仿佛置身于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便是那京城来的那位客商。
在现实与过去之间来回穿梭,让我都有点恍惚了。只有到岸停船,船工的提醒下,我才回到人间。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或一种情节,只是没有触发我们的时间点。
山塘街或许就是你旅途中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