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泉声映柳出春亭
2024/10/22 来源:不详自颐和园西望,只见一片苍翠,六峰连缀,逶迤南北,其间状如马鞍、高耸宝塔者就是玉泉山了。
“玉泉”的称谓最早见于《金史》,因此地泉流“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称“玉泉”。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溅银花,宛如玉虹,自古以来就是京郊有名的风景游览地。
玉泉山水·趵突与垂虹
玉泉山地处瓮山与香山之间,山势峻峭,泉流丰沛,占地75公顷,仅水面就占了13公顷。自金、元以来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因其山泉逶迤曲折,婉然若虹,故有玉泉垂虹的美誉。
您可能要说了,这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山一景不是叫玉泉趵突么?也对,这还得从咱们酷爱写诗、题字,如今被称为“弹幕”帝——乾隆皇帝的一段传说讲起。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常以水之轻重衡量水质,认为轻者优,重者劣,所谓“质贵轻”就是这个意思。并多以江西庐山谷帘水为第一,或以扬子江金山水为第一,而以惠山虎跑泉水为第二。这乾隆就想了,到底是哪个第一,哪个第二呢,于是下令内务府制银斗,择天下名泉名水一较高下。
比较的结果是什么呢?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扬子江金山水重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重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丘、碧云寺诸水各重一两一厘。只有玉泉、伊逊两地之水重一两,水轻、质甘、气美。
折腾了半天,发现居然是家门口的玉泉山水最轻,乾隆甚是满意,心想,自己宫里的指定用水果然没有选错,而这泉水如此雪涌涛翻,济南的趵突泉也不过如此了,叫什么”垂虹“呢,一点也不大气。于是亲题“天下第一泉”碑,改”玉泉垂虹“为玉泉趵突,并记文“爰正其名”。
玉泉山水·澄心与静明
早在辽代,玉泉山就曾是帝王的避暑行宫,以金章宗在山南坡玉泉附近修建的“芙蓉殿”为最早,也称“玉泉行宫”。13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成昭化寺。到了明朝,玉泉山的寺院和园林建设也随之兴盛起来。
清顺治皇帝曾多次在玉泉山校猎和驻跸(帝王后妃出行时途中暂住)。到了康熙年间,开始大规模修建玉泉山行宫,于康熙二十一年()建成,命名“澄心园”,十年后更名为“静明园”。
在乾隆年间的扩建中,又将玉泉山连同山麓的河湖地段全部圈入宫墙内,形成了静明园十六景。至此,静明园的发展也达到鼎盛。
-仁育宫颂碑
ThomasChild摄
在靠近玉泉山的湖堤上有一小石桥,其两端有石桥坊一对。远而望之,山水掩映、水田阡陌,竟有恍若江南之感。
-玉泉山下石桥坊
SidneyD.Gamble摄
玉泉山水·水润京城
远古时期,玉泉山地区曾是永定河古道,地下水资源充沛,其岩层多为石灰岩,因而山泉众多,后更以泉水知名。
玉泉山上丰沛的泉水冒出,内聚成湖、外流成河,借地势,沿清河东流而下,汇集西山诸水。金代为解决漕运用水,疏浚玉泉山水,使其流向今昆明湖(元称瓮山泊),经高梁河汇入什刹海(元称积水潭),再以什刹海为中心,接济漕运、补给城市、润泽园林。
元代开凿了金水河,连接大内太液池和玉泉山,专供皇家用水。同时为满足漕运,又开凿了白浮—瓮山引水渠,汇集玉泉山及昌平白浮山的泉水至昆明湖。这一时期,玉泉—瓮山水系成为北京最重要的补给水源。明清时期,仅有名称的泉眼就多达30余处,名气较大的有8处。
华藏塔和玉峰塔下的垂虹桥由于玉泉水质甘清,不但皇宫饮用水取之于此,皇帝出京巡幸、围猎时亦载玉泉水以供御用,就连清宫御酒都以玉泉水酿造。每日清晨,西直门城门一开,第一个进城的就是皇宫的运水车,插着龙旗,大水桶上盖着绣龙的大苫布,缓缓驶入紫禁城。
年西直门全景
奥斯瓦尔德.喜仁龙摄
早年间,玉泉山的泉水不仅解决了都城供水,还由于水质好,被用以灌溉生产水稻,产出的稻米芳香四溢,成为享有盛名的贡米“京西稻”。
上世纪20年代玉泉山下的水田
日本摄影师拍摄
然而历史变迁,北京地形虽变化不大,但由于植被减少,气候干旱,水位下降,乾隆所说的“不改千秋翻趵突”,早已不复当年盛景了。
小词典:
燕京八景
清乾隆十六年()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当时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诗文。
资料来源:
《北京志·市政卷·园林绿化志》
《康熙年间的海淀园林》(人民大学清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