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几百年,灵岩山麓再现姑苏繁
2024/8/26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nb.ifeng.com/a/20180410/6493214_0.shtml
有温度的“姑苏繁华图”来了!
从10月起,太湖书院允中艺术馆将特别展出精品馆藏:巨幅木板烙画《姑苏繁华图》。民间手艺人高周来先生以木为纸,以火为墨,在12米多的木板上再现几百年前清代画家徐扬笔下古城苏州“街巷密布,百业兴隆”的繁华盛景。
乾隆十六年,苏州阊门专诸巷内。
最后一点飞墨在纸上洇开,
画家徐扬拊掌大笑,“好哉!好哉!”
眼前的这幅《盛世滋生图》,
终于完成了。
画里,太湖到虎丘近百里的湖光山色,
山塘河里的摇橹,菉葭巷里的货郎,
都是他幼时记忆里苏州的模样;
茶楼酒肆,庙宇肉铺,
码头粮船云集,行人摩肩接踵,
又都是这眼前的繁华。
这二十多年来,
他将所念所见一点点勾勒进12米多的长卷里。
又是几百年的光景,
画卷里的那些地方,
如今,是何模样?
该图卷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之间,入姑苏郡城,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丘山止”。
(年苏州地图)
第一站灵岩山
摊开画卷,从茫茫太湖一路向北,便来到了“素有吴中第一峰”的。山上怪石嶙峋,满山黛绿。山脚下,人们修房葺瓦,饲养牲畜,缫丝织造,安居乐业。
而如今的灵岩山,风光依旧。山下的人们喜欢早起爬上灵岩山,安静地等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看着山顶的雾气从远处散开,看着升起的朝阳为这个城市镀上一层金光。
第二站木渎
灵岩山下,便是古镇。“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这里地处姑苏腹地,紧邻繁忙的古运河胥江。古镇、古运河一同见证了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见证了无数的峥嵘岁月。
而如今的木渎,古风余韵依稀可见。香溪两岸是粉墙黛瓦的民居,古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耳边是讲着吴侬软语的嘈杂人声。跨越了多年的悠悠岁月,它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第三站石湖
从木渎古镇再往东南方向行进,又见一片开阔的湖面,便是了。吴越春秋时期,越人掘溪进兵,凿石开渠以通苏州,“石湖”因此得名。乾隆皇帝在第二次南巡时期也曾到达此处,留下了“佳丽江山到处同,惟有石湖乃称最”的诗句。
从木渎古镇再往东南方向行进,又见一片开阔的湖面,便是了。吴越春秋时期,越人掘溪进兵,凿石开渠以通苏州,“石湖”因此得名。乾隆皇帝在第二次南巡时期也曾到达此处,留下了“佳丽江山到处同,惟有石湖乃称最”的诗句。
第四站狮山
沿着石湖,一路向北,便来到地区。山脚下,好一番春台社戏的场景。戏台上的演员,或手持铜锣,或腰系花鼓,或趋步向前。戏台之下人头攒动,观看的人群皆是神情专注的样子。
而如今,狮山依旧。这座山像一头侧卧的狮子一样俯瞰着城市。山脚下的苏州乐园,又承载了多少人的欢声笑语。亦如几百年前那般,人们在这里相聚,在这里全情投入。
第五站胥门
终于来到,这是春秋时期吴国建造都城时所建的古门。不远处是北宋时所建的七层佛塔。这里水网纵横,是京杭大运河和胥江的交汇之处。从全国各地的商船集聚此处,临岸的白墙上写着“童叟无欺”、“公平交易”,这里是最新的自由商贸区。再往前行进,便是了。年轻的书生在书画摊前停留许久,望着一幅字画,忍不住拍掌称赞“甚有风骨!”桥上是做着各式各样的小生意的摊贩,这里俨然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市集。
如今的胥门已经被建设成为一个绿树成荫、桃李争妍、集名人、古迹、自然、水韵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人们可以登临幽幽的古墙或拱桥之上,眺望远近风光,感受姑苏城的无尽魅力。
第六站阊门
从胥门一路向北,便来到了。这里是曹雪芹笔下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外人头攒动,城门前等着查验进城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两边是林立的商铺,不论是金银首饰、耳粉银硃,还是松江扣布、崇明大布,这里应有尽有,往来的商船总是能带来最新的流行风尚。城内,人们悠闲地走动着,随意走进一间铺子挑选最新款的纱罗,回家做一身新衣裳。
如今的阊门,古城墙遗迹依旧。城内城外,一些铺子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光,换了一种又一种模样。人们依旧喜欢聚集在这里,早晨吃油条喝豆浆,晚上沿着城墙看风光。而古老城墙之上,又成了摄影师爱好的最佳机位。他们总是寻找一处绝好的位置,架好镜头,看着这个城市一天的朝起暮落,云卷云舒。
第七站山塘街
沿着阊门一路向西,便瞧见了。山塘河穿桥而过,山塘街傍河而建。这“七里山塘”,东起阊门西至虎丘。这里的商铺鳞次栉比,前门沿街,后门临河,各类商品满足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塘河上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商贩摇着橹在小河中做生意,卖货郎挑着担子在巷子里穿梭。岸边的酒楼里熙熙攘攘,人们在觥筹交错间谈笑风生,自在惬意。
而如今的山塘街,繁华依旧。古老的石拱桥,枕河的民居,粉墙黛瓦的建筑,窄窄河道内的乌篷船往来不绝,灯光映在河水上,一片绚烂。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看着眼前的景,在记忆里编造专属于自己的江南梦。
第八站虎丘
坐着游船沿着山塘街河往西北方向行进便到了。这里被称为“吴中第一名胜”,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因相传埋葬后有白虎踞其上而得名。山上古木参天,风景幽绝。山下,人来人往,商贸不绝。
如今的虎丘塔依旧在山顶矗立,虽日渐倾斜,但不失古韵。花开时节,山塘街到虎丘正山门一段路上都会形成花市。路上随处可见挎着竹篮,吆喝叫卖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的老妇人。这一路吴侬软语,花香袭人。前往虎丘的人们总是买上一支“花茧”别在胸前,然后登高赏景观剑池。山下的城区高楼林立,奔走其间的人们用每一天忙碌的生活书写着新苏州故事。
徐扬的画笔落到便戛然而止,这前无古人的巨作——《姑苏繁华图》也画上了句号。走完了这几百里的路,又经历了几百年的时光流逝。虽然不知换了多少副模样,但景在,城也在。
三百多年前,
在这12米多长卷的卷首,
灵岩山麓,
茂林修竹间,
文人墨客,
列坐其次,
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三百多年后,
依旧是灵岩山下,
太湖书院“聚贤重道”,
重新展开《姑苏繁华图》巨幅长卷,
书写江南文化新篇。
-THEEND-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