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品水,哪敢说懂品茶轻读经典

2025/5/4 来源:不详

中唐时期的奸相李逢吉,与贤相李吉甫、李德裕父子是死对头。中华史上共有一十七位科举“连中三元”的大才子,张又新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他钻营投入李逢吉门下,与李德裕自然是泾渭分明。(张又新的轶事参见本号历史文章“怎样优雅地夺人所爱?”)

可是谁没有年轻过呢?在跳进权利的染缸混战之前,张又新和李德裕交情还曾是不错滴。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二人相约去长安荐福寺游玩,逛累了就在僧房中休息。荐福寺是大庙,至今存于西安市小雁塔处,当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个南方楚地来的和尚也进房歇脚。

楚僧把随身行囊卸下来,里头似乎装了好几卷书。出家人长途跋涉居然手不释卷,是什么精彩文集?张又新心中好奇,上前见个礼,随手取了一卷书细细翻阅。

通篇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杂记,文末题有“煮茶记”三字,其中记载了这么一则轶事:

唐代宗在位期间,有个叫李季卿的人,去湖州当刺史。途经维扬(今扬州),邂逅陆鸿渐。前者官居要职,后者只是一介白身,然而陆鸿渐名播海内,李刺史也是仰慕已久。二人倾盖一遇,相谈甚欢,于是结伴踏上行程。

到了扬子驿站,即镇江的服务区,吃饭闲聊的时候,李季卿说:“陆君善于茶道,天下闻名;此地的扬子江南零水,也堪称天下一绝。今天,绝世茶艺与绝世名水都在这里,可谓千年一遇,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

说罢,当即命令一个诚实谨慎的军士,提着水瓶坐船去汲取南零水,陆鸿渐则洗好了煎茶器具静候着。

南零泉,当时位于扬子江中,水深流急,汲取不易。此泉至今尚存,称为中泠泉,只是河道变迁,已经在陆地上了。

时间不长水送来,陆鸿渐用勺子舀了一些轻扬观察,道:“是扬子江里打来的,可惜并非南零泉,倒似江岸边的水。”

取水的军士连忙分辩:“我驾舟深入江心,有上百人看见,怎么敢说谎?”

陆鸿渐不言语,把水倒入盆里,至一半时忽然停住,又用勺子舀了些水轻扬一下,道:“从这往下才是南零水。”

军士大为惊骇,跪下坦言道:“我从南零泉抱着水瓶回到江岸边,船摇晃得厉害,水洒了一半。由于担心太少,就在江岸边又取了些水装满。先生的鉴别能力真神了,不敢隐瞒。”

在座宾客数十人,闻言都惊愕赞叹。

李季卿道:“既然有此神技,您所经过的地方,水的优劣就不难判别了。”便请陆鸿渐口述各地名水排行榜,自己提笔记录下来: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陆鸿渐,就是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

在僧房中借书的张又新不失为一个雅人,对于茶道也颇有研究,后来著有《煎茶水记》一文,记录了以上这个偶遇楚僧的故事。

在《煎茶水记》中,张又新还记录了另一种区域名水排行榜。

刑部侍郎刘伯刍,为学精博,品评江浙一带的名水,排名如下: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张又新并没有人云亦云,作为实证派,他亲自带了水瓶,泛舟跋涉,遍访名泉,一一尝遍了上述七种名水,认同了刘氏排行榜。

现在的江苏镇江金山寺以西,绿树掩映的“中泠阁”旁,有一个长方形的石池,四周围有石栏,池内石壁上镌刻着“天下第一泉”五个遒劲大字,正是昔日南零水、今日中泠泉。池边有景区管理方设置的石碑,说明是“唐代著名品茶专家陆羽、刘伯刍评此泉为‘天下第一’”,这就弄错了,陆氏排行榜上,此泉名列第七。

张又新又听说浙江一带还有好山好水,于是不辞辛苦前往探索。在富春山的严陵濑,他发现溪水清冷,煎茶鲜馥(即陆氏排行榜上排名十九的桐庐严陵滩水);而温州的仙岩瀑布,他认为也不下于扬子江南零水。

张又新名列古代十七考神,却依附权相,甘当走卒,仕途表现并不出色,在茶道上的追求,倒是可圈可点。而当天同游荐福寺的李德裕,从没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后来功业彪炳、名垂青史,并且博学通达。他与南零水,则另有一段佳话。

李德裕在京城做高官,有个亲信将要奉命出使,去京口(今镇江)公干。李德裕吩咐他,事情办完返程时,到金山下的扬子江中,取南零水一壶带回来。

此人兴冲冲出京办完了事,回程的时候放飞自己,喝得大醉,把老李的嘱托忘个干干净净。船行到了石头城(在今南京市),猛然想起这档子事,赶忙在江中打了一瓶水,回到京城专程去献给一直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上司。

李德裕曾经担任淮南节度使,对那里的南零水是有感情的。他仔细地品了一下,不由得惊讶叹息,说:“这江南的名水,味道有异于当年了啊,不过挺像建业石头城下的江水。”

亲信大惊,不得不向李德裕谢罪,不敢再隐瞒实际情况。

唐代人文荟萃,官僚中多有风雅之士。陆羽终身不仕,精研茶水之妙,以致名动公卿。茶道在这个时候开始盛行,并非偶然。可惜后世逐渐式微,反而流传到日本并发扬光大,不能不令人发一声叹息。

相关文章:

职场有冷箭,套路了解一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